文档详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比较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50KB
约5页
文档ID:40136442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比较_第1页
1/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比较【摘要】:^p :在现行医疗服务体系之下,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的监管制度与保险体系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相比较,在考核主体、考核指标、考核方式以及奖惩体系等相关因素上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文章对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分析^p 比较,希望能为医院及相关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及建议关键词】:^p :基层医疗卫生 绩效管理 监管制度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涉及的核心如下:首先,医疗卫生机构的体系由全民性质的医疗服务模式得以优化,对其进行优化的初衷是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归属到行政和政府管制的体制和机制当中其次,医疗卫生机构的体系由全民性质的医疗保险模式得以重新组合,对其进行重新组合的初衷是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归属到国家政府进行多元化治理医疗服务体系覆盖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管理体系在考核主体、考核指标、考核方式等因素上与医疗保险体系覆盖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管理体系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1.全民医疗服务体制下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全民医疗服务体制模式下,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主体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评估是主要的考核方式。

国家卫生局会派遣进行专业评估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机构中服务价格、服务数量以及服务质量等数据信息的搜集,同时调查评估得出的重要指标(门诊数量、门诊均费率)等对不同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评价,以此方式为国家卫生局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奖惩提供必要的决策有效数据医疗服务系统覆盖下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制度制定者进行绩效的监督和管理医疗服务体系覆盖下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体系其固有的特征,具体如下:1.1绩效考核方式在全民医疗服务体制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方式主要可分为:行政机构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根据相关绩效考核标准,评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人员,这种考核方式多见于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机构通过委托专业考核人员,根据相关绩效考核标准,评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人员,这一考核方式则多见于在城市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1.2绩效考核部门医疗服务体系覆盖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管理体系由卫生部门根据患者权益进行绩效,之后参照绩效考核的结果对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奖惩1.3绩效考核因素医疗服务体系覆盖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考核体系中核心的考核指标即医疗卫生机构的均费率以及门诊量。

其中,医疗卫生机构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通过均费率得以体现,标志着看病贵问题的解决程度医疗卫生机构其公益性通过其门诊量得以体现,标志着看病难问题的解决程度1.4绩效考核奖励及惩罚制度在全民医疗服务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奖惩方式主要为绩效财政补偿机制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根据全民医疗服务体制的相关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实质应该为增量改革,而非存量改革,就是说这一绩效管理制度并没有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垄断地位对其束缚进行解除也未解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垄断收益的束缚,同时还解除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管制和管制收益方面的束缚,因此,该种绩效管理制度很容易受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纳和行政部门青睐[1]另外,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管理制度其系统障碍和系统矛盾是造成管理制度弊端的主要原因,其弊端有如下几个方面:考核主体以及服务对象之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医疗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以行政干预管理对行政评估进行取代2.医疗保险系统覆盖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体系医疗保险体系覆盖下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管理体系中,以卫生行政部门为监管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以医疗保险机构为主体,医疗保险体制下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方式以按人头付费的制度为主。

按人头付费的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保险机构管制下实施人头付费标准第二,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下采用按人头付费的方式第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下实施“结余归己、超支自付”奖惩制度其中,付费以绩效管理理论为标准,同时是考核的最佳指标;付费方式是考核的最佳方式,剩余控制权是奖惩的最佳机制[2]3.两种绩效管理制度的本质性区别及原因3.1两种绩效管理体系的本质性区别目前,我国医疗保险机构归属于政府形式的国有型事业单位,在此基础之上,社会医疗保险的经办体系显示的是政府的责任以及机构的公益特征,但该体制会造成参保人同保险人之间缺乏激励性的相容机制全民医疗服务体制之下,大众通常以政府行政角度(管制角度)去进行公立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内涵解构,并以此角度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绩效管理体系加以定位在此情况之下,医疗服务体系覆盖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管理体系就其本质上而言,是绩效管制方面的体系医疗保险体系覆盖下,大众通常以政府管理角度(治理角度)去进行公立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内涵解构,并以此角度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予以安排3.2两种制度差异的根造成两种制度差异的根主要有如下三个因素:第一,费用支付标准存在很强的科学性。

医疗机构参照相关规定对人头付费标准予以落实,按人头付费是市场机制中医疗服务的供求双方实现公平博弈的结果,按人头付费的标准不会因“虚高”现象而对医疗服务中的需求方造成不利,同时也不会因医疗服务价格“虚低”对应供方带来不利的影响,进而促进医疗服务中供应以及需求双方“均衡”局面的实现反之,由行政机关构建的机制和制定的收费标准,必然代表供应方的利用且出现一时低一时高的情况,很容易使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出现波动以及扭曲,以此使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资的配置不具备合理及有效性第二,预付费方式有激励体系医疗服务机构的付费方式就本质而言,是医疗服务当中需求方对供应方进行的绩效管理体系,各种类型的医疗保险付费形式对医疗机构约束以及激励机制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医疗保险中若使用后付费方式,会形成医生、医院的单点形式,患者及医保对医疗费用产生约束以及激励作用后付费方式的约束以及激励机制容易使医疗机构养成以成本为核心的服务思维模式,进而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费用予以控制对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进行优化医疗保险的预付费形式是对医生诱导患者消费的约束,同时还是有效的过度医疗治理机制[4]第三,按人头付费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

按人头付费的方式之下,我国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常常能够以:防未病、治小病、转大病的理念进行职业行为的规范,以此减少大众医疗费用中人头费用的支出,最终促进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实现由此可见,按人头付费的方式支付医疗费用更符合当前国情下医疗卫生机的转诊服务、初级诊治、公共卫生等医疗功能的定位[3]4.结束语全民医疗服务的体制之下,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管理的本质是将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对象,核心考核指标是医疗供给以及医疗监管的相关指标,核心考核方式是医疗行政评估,政府财政补偿体系以及工资分配体系是奖惩机制绩效管理的行政化体现在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覆盖下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管理体系就本质而言,是考核主体为医疗保险部门,考核指标为医疗供应、需求双方协调达成的付费标准,考核核心方式为按人头预付费用机制,将定点管理的机制、声誉管理的机制、信息公布的机制、收支结余的分配机制作为绩效奖惩机制中市场化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全民的医疗服务体系覆盖下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管理体系就本质而言,是绩效管制方面的体制;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覆盖下医疗生机构其绩效管理体系就本质而言,是绩效治理方面的体制两种体系的考核主体以及考核对象间构成的相互制约且促进的制衡关系,以此促进服务对象、绩效考核主体以及绩效考核对象之间的促进与包容关系,并且更为有效、科学且合理地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性价比予以提升,所以,绩效监管体系与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均衡、积极、公益性方面比绩效管制体系具有更多的优势以此更强的功能性。

综上所述,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绩效的管制体制,是当前垄断形式下行政管理的受诊制度;按人数付费体系之下,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绩效管制体系是当前使用的首诊体系机制参考文献】:^p :[1]赵云,黄亮,潘小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及本质、目标和功能[J].卫生经济研究,20__,9(4):184.[2]赵云,许世华.财政养医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缺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__,6(3):133-134.[3]赵云,曹军,张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困境与策略[J].卫生经济研究.20__.11(9):49-51.[4]邓梦露,林幻,胡新业等.标准服务量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的探索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__,6(9):73-74.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