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截面抗震验算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71KB
约4页
文档ID:401274473
截面抗震验算_第1页
1/4

截面抗震验算5.4 截面抗震验算(5.4.1)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 = Yg'gE + YeQ Ehk + YE\,S Evk + wY w^wk式中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7G一一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 利时,不应大于1.0;丫玖、YEv一一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采用;人一一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S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可按本规范第5.1.3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 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SEll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E、、k一一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就——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应采用0.2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g G ——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 利时,不应大于1.0;g Eh、g 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采用;Eh Evg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wS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可按本规范第5.1.3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 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S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W厂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应采用0・2。

w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表5.4.1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地震作用板茁仅计算水平地靂作用1.30.0仅计算竖向地靂作用0.01.3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籐作用(水平地震为主)130.5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靂为主)0.51.3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S^R/y^ (5.4.2)式中 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表5.4.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验钢柱,梁,支撑,节点板件,螺栓,焊缝强度0.75柱,支撑稳定0.80砌体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抗震墙受剪0.9其它抗離墙受剪1.0梁受弯0.75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偏压0.75混凝土轴压比不小于0.15的柱偏压0.80抗健墙偏压0.85各类构件受剪、偏拉0.85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用 1.05.5 抗震变形验算5.5.1 表5.5.1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 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ue <[Oe]h (5.5.1)式中 △叫一多遇地虚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时,除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外,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应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 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閱一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宜按表5.5.1采用;H——计算楼层层高。

表5.5.1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结构类型[甸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1/8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1/1000钢筋混凝土框支层1/1000多、高层钢结构1/2505.5.2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 8度III、IV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2) 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排架结构;3) 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4) 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5)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2 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 本规范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本规范表3.4.3-2所列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2) 7度III、IV类场地和8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3) 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4) 高度不大于150 m的其它高层钢结构;5) 不规则的地下建筑结构及地下空间综合体注: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钢筋混凝土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5.5.3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 不超过12 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排架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本规范第5.5.4 条的简化计算法;2 除1款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3 规则结构可采用弯剪层模型或平面杆系模型,属于本规范第3.4 节规定的不规则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5.5.4 结构薄弱层(部位) 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1 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可按下列情况确定:1)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2)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3)单层厂房,可取上柱2 弹塑性层间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5.5.4-1)(5.5.4-2)或 'I、= "A”” = —^Az/v式中 Aip— 弹塑性层间位移;△勺一层间屈服位移;“——楼层延性系数;—罕遇地農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伞——弹塑件层间位移增大系数,当薄弱层(部位)的屈服强度系数不小于相邻层(部位) 该系数平均值的0.8时,可按表554釆用。

当不大于该平均值的0.5时,可按表 内相应数值的L5倍采用;其它情况可采用内插法取值;$—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表554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结构 类型总层数n或部位0.50.40.3多层均2〜41.301.401.60匀框架5〜71.501.651.80结构8-121.802.002.20单层厂房上柱1.301.602.005.5.5 结构薄弱层(部位) 弹塑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up <[Op]h (555)式中&]—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可按表555采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轴压比小 于0.40时,可提高10%;当柱子全高的箍筋构造比木规范第6.3.9条规定的体积配 箍率大30%时,可提咼20%,但累计不超过25%;h——薄弱层楼层高度或单层厂房上柱高度表555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结构类型单层钢筋混凝土柱排架1/30钢筋混凝土框架1/50底部框架砌体房屋中的框架•抗震墙1/10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1/1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1/120多、高层钢结构1/5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