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0126421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长歌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奋发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同时,由于学习本组课文,仍然要求要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文化素养。本着这个总要求,我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掌握“葵“羹“煎三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相关的诗句,领悟赏析古诗的办法,

2、体会诗人所叙述的思想感情。并把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叙述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优秀的古诗文,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办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办法选择上,我重在“赏析,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读,读中感悟,并结合搜集与有关春天、时间的诗、名言、格言,制作的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尽量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让学生始终游走在诗韵的画卷中,感受学习的高兴,享受学习交流中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长歌行一诗教学采用一课时,首先是激情导入。教师引用?匆匆及相关的诗句引出课题?长歌行,释题。引导学生背诵?古朗月行、?石灰吟、?暮江吟等,明确“行

3、、“吟都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这种利用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导语引出课题,不但能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把握本诗的主题,而且一开始能把学生带入情景学习中。同时,有意识的拓展,增加课容量的同时,体现了大语文观,明确了积累的重要性。接着是品读?长歌行。分步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读诗,按照标出的节奏读诗。并在范读的根底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加上适当的动作,叙述他们对古诗的初步情感体验和了解。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要求的逐步提高,朗读技巧的逐层解剖,让学生明确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学习办法的掌握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为理解、感悟诗歌叙述的意思奠定根底。赏析?长歌行是本

4、节课堂教学的重点。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诗是围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写的,接着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课件中标出的关键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诗句的理解。在汇报交流中,相机引导完成下列问题:l学习了前两句,你会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诗句?2学习了三、四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易逝,一去不返3围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会想起哪些相关的诗句?作为你们,应该怎样改动诗句,更好的叙述我们的感情?最后明确诗歌的主题思想,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总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表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只抒胸臆,劝戒人们珍

5、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在徒然叹息。最后要求学生给自己写一两句话,最好用上一句你搜集的名言名句。在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充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和时机。语文教学,特别是诗歌的教学,立足文本,但必须超越文本,不能仅限于诗句意思的理解上,要把重点放在“赏析二字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同时,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在帮忙理解诗歌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产生强烈的吸收欲望,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果最大化、最优化。让学生始终走进诗歌,引发共鸣,到达深层次的学习目标。五年级语文说课稿2一、说教材: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表

6、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比照,从背面进一步表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

7、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3、了解本课正反表明的写作办法。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三、说教法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顿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沛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顿小组学习中的任务

8、,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顿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忙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四、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则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二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2、指名读。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

9、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学习第一自然段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1、指名答复,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领你的理解朗读。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三、引读过渡。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

10、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四、课外延伸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五、总结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五年级语文说课稿3【说理念】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

11、规范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较丰盛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米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时候可以积累许多精词妙句,积累许多体式、结构、佳篇,似蜜蜂采蜜,广收博取。人们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其实“死去的过程就是大量记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最终翻出新意。日常的积累越丰盛,我们就越能汲取知识的养料,在运用中便会“心有灵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死去活来之“活来创新过程。因此,

12、作为教师,应分明地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但是单单依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积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规范也同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办法的积累:掌握最根本的语文学习办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办法等。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还应该是进行积累的办法。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的办法,在有教师时会学得更好,无教师的时候同样学得轻松。【说教法】新规范要求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在开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自能读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激发发明力。大胆地把文章放给学生,采用以自主学习为

13、主的学习办法。首先学生自主初读文章,要求学会生字、词语,读通课文,不能独立解决的写到黑板上,反应时共同讨论解决,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过好这一关,为学习课文内容打好根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地深入学习文章,教师提供学习小目标,是为学生在选择学习办法、时间的调控等方面充沛自主的根底上,提供了学习导向,保证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接着是穿插学习课外选段?中沙落雁,在介绍新的阅读的办法后,给予充沛的时间空间学习,既积累了知识和办法,有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最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选择练习。纵观整堂课,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大量积累知识、积累办法,尤其是比拟明确

14、地进行了办法的积累:已学背诵办法的交流;新的背诵办法的学习;通过理解感悟来提高朗读效果的办法的了解;运用文下注解来进行阅读理解的办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学生大量进行词、句、篇的知识积累的根底上,更提供了他们课外进行广收博取的办法。【说教材】?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叙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欣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欣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是本

15、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办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榜样。【说教学目标】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3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办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说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局部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办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说教学准备】小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