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01170488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经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经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经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经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经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名词解释.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1、宝命全形: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养生。宝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保全形体。2、天真:先天之真气。3、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4、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5、不妄作劳: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和法度。妄,乱也。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6、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形,指形体。神,指精神。俱,全也,引申为健全、和谐。7、天年: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8、不知持满: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9、不时御神:不善于使用精神,不善于把

2、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时,善也;御,用也。10、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11、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恬惔,安闲清静。虚无,心无杂念。12、精神内守:精神守持于内而不使外耗。13、志闲而少欲:控制嗜欲,从而思想安闲清静而少欲。闲,木栏之类的遮拦物,引申为限制、控制的意思。14、高下不相慕:无论社会地位尊卑贵贱都能不互相倾慕,安于本位。15、德全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危害。16、无子:丧失生育能力。17、天数:自然所赋之寿数,即天年。18、齿更: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恒齿代替,谓之齿更。更,更换。

3、19、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充盛、发挥作用。20、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即绝经。21、精气溢写:肾中精气盈满而能外泄。写,通泻,此为泄之义。22、阴阳和:指男女交合。一说男子阴阳气血调和。23、却老而全形: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24、发陈:形容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25、被发缓形: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被,同披。26、蕃秀: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27、容平: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28、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

4、景象。29、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包括痿证和厥证。30、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31、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32、肌肉解利:肌肉分理间隙润滑,气道通畅。33、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34、空外以张:鼻孔向外张大。35、其肉不石:肌肉松弛而不坚实。36、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37、五疫:木火土金水五种感受天时不正之气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5、3、 胀:指胸膈胀满。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6、濡泄:又称湿泄。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端络,理出头绪。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10、痎疟:疟疾的总称。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法,取法、效法之意。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麤,粗的异体字。俛,俯的异体字。13、烦冤:烦闷不舒。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

6、做法。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尺,尺肤部。寸,寸口脉。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3、神明:指心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4、治节:治理调节。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5、中正之官:

7、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官。6、膻中:其义有二,一指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这里指心包络。 7、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消化吸收的功能。8、作强:指精力充沛,强于所用,偏指体力强健。9、伎巧:指人的智力发达,精巧多能。10、决渎:疏通水道的意思。决,通也;渎,水道也。11、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12、气化: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13、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14、主蛰: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15、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16、罢极之本:肝

8、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17、方士:指通晓方术之人,此指医生。18、唇四白:指口唇四周的白肉。19、至阴:从阳位到达阴位。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20、女子胞:即子宫、又名胞宫。位于少腹之中,主月事孕育胎儿,为奇恒之腑之一。21、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22、传化之府:传导变化饮食物的器官。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23、魄门:指肛门。魄与粕古通用。24、肺朝百脉: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

9、,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朝,会合之意。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25、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26、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27、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遊溢,浮游淫溢之意。精气,即饮之精气。28、四支不用:即四肢不能随意运动。29、脾不主时: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脾土居中央,以灌四旁,各脏无论何时,均需要脾转输的精气,四季末各有十八日为脾所主,故脾不独主一时而旺四季。30、肠澼:指下利脓血的泄泻。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1、淫泆离藏:淫泆,指七情过度,任情放恣。离藏,指五脏精气散失不藏。2、两精相搏:男女两性生殖之精相结合。3、僻邪:即致病的

10、邪气。4、长生久视:即长生不老,健康长寿之意。5、怵惕:惊恐不安。6、动中:动摇内脏使其不宁。7、破 脱肉:形容肌肉极度消瘦。 ,隆起的大肌肉块。8、毛悴色夭:毛发枯槁,面色晦暗无泽。9、悗乱:心胸郁闷烦乱之意。悗,同闷。10、意不存人:精神失常,旁若无人状。11、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12、胸盈仰息:胸部满胀,仰面呼吸。13、太阴主内:太阴,指手太阴肺经。内,指营气。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曰:太阴主内。14、太阳主外: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外,指卫气。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曰:太阳主外。15、阴阳相贯:营气循行主要沿十二经脉之序,阴阳表里迭行相贯。16、合阴:

11、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17、昼精: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精,精明。18、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19、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20、其气未定:饮食进入胃中,尚未化生精微之气。21、漏泄:外伤于风,内有热饮食入胃,而致腠理开泄汗出如漏的病证。22、迴肠:小肠后段,上接空肠,下连大肠。23、有两死:两,指夺血、夺汗。有两死,指既夺血,又夺汗,预后不良,故是死证。24、无两生:谓夺血而不夺汗,或夺汗而不夺血,夺血、夺汗只见其一,尚有回生之机。25、济泌别汁:指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清者渗于前(膀胱),浊者注于后(大肠)

12、。济泌,过滤的意思。别汁,分别清浊。26、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27、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28、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29、两神相搏:即男女媾合。搏,交、合的意思。30、宣五谷味:宣发布散水谷之精微。31、熏肤:温煦肌肤。熏,同薰。32、汗出溱溱:形容汗出很多。溱溱,众盛貌。33、淖泽:指水谷精微中质稠浊如膏泽的部分。淖,泥沼。34、泄泽:即渗出汁液而滋润。35、壅遏:限制、约束。36、营复阴阳:指血脉运行,往复于周身。营,营运。复,往复。阴阳,内外。37、分肉解利:意指肌

13、肉滑润,通利无滞。38、精神专直:精神集中而无杂念。39、三隧:指水谷入胃后,其精微糟粕输布的三条途径。糟粕之道出于下焦,津液之道出于中焦,宗气之道出于上焦。40、以应刻数:指营气运行节律。古代用铜壶滴漏法计时,一昼夜水下百刻,营气一昼夜运行人身五十周次,即营气运行人身一周,水下二刻,故曰以应刻数。41、上焦出气:指上焦宣发卫气。42、中焦出气:指中焦化生营气。43、谿谷:肌肉之间会合之处。肌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谿。第六单元 百病始生1、三部之气: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2、淫泆:即邪气在体内浸淫传布。淫,浸淫;泆,同溢,有扩散的意思。3、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14、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相得,即相逢、相遇。4、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意为正气充实的人在正常气候下,就会健康无病。两实,指正常的气候变化与人体正气充实;众人肉坚,指肤腠固密。5、淅然:形容怕冷的样子。6、大经乃代:指邪气由络脉深入经脉,经脉接替络脉受邪。大经,指经脉,与较小的络脉相对而言。7、伏冲之脉: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8、贲响:意为腹中有气攻冲而鸣响。即肠鸣。贲,同奔。9、溏出麋:泛指热性泻痢。溏,大便稀溏。麋,同糜,指大便糜烂腐败,恶臭难闻。10、募原:又称膜原。指肠胃外之膏膜。11、因时之序:意为顺应四时阴

15、阳的变化规律。因,顺应。时,春夏秋冬四时。12、传精神:即精神专一。传,同抟,聚之意。13、服天气:即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14、起居如惊:。即生活作息没有正常的规律。起居,泛指生活作息。惊,卒暴之意15、神气乃浮: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即阳气耗散。16、体若燔炭:形容身体发热象燃烧着的炭火一样,说明热之甚。燔,焚烧之意。17、首如裹:形容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蒙裹之感。是湿困清阳的表现。18、湿热不攘:即湿热不消除。19、大筋緛短,小筋弛长:此为互文,意为筋脉或者收缩拘急,或者松弛不用。緛,收缩。弛,松弛,弛缓。20、煎厥: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21、薄厥: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22、汗出偏沮:意为应汗而半身无汗。沮,阻止。23、偏枯:即半身不遂,偏瘫。24、痤疿:痤,即小疖。疿,即汗疹,俗名痱子。25、受如持虚:形容得病之易,就像拿着空虚的器皿受纳东西一样容易。26、开阖不得:意为卫气开阖功能失常。27、大偻:腰背和下肢弯曲而不能直立的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