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0117042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理解学生的平常学习习惯,阅读状况简朴的练习范例一: 、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合法周来和同窗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她们匆匆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种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懂得,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仅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谴责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1、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列词语的意思。吵嚷: 衣衫褴褛 : 撑腰:

2、 2、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中我明白了 就叫“中华不振”。3、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当你读到这一幕时,你是怎么想的? 二、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核心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的。 ()、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波及到有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波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文章体裁 : 诗歌、故事、散文、剧本、阐明文、相声3、 分段的措施: 以写事为

3、主的文章: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找各个事件:起因、通过、成果)(4) 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按体现人物不同性格特性的不同条件分析;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4、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成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导致悬念、吸引读者,避免论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烘

4、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5、 修辞措施及作用 比方语言生动、形象。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夸张突出事物特性,引起联想。反问加强语调排比增强语调,充足抒情。设问提示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答题模式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把( )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夸张:突出了+对象+特性+引起丰富想象反问: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了的语调)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长了气势,加强了语调)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6、 句子在构造上的作用分析:(中心句、过渡句) 1.(中心句)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2.(过渡

5、句)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3.(中心句)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7、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措施: 1.拆分法2.换词法3.必须结合文中环境8、给文段加标题的措施: ()、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浮现的句子。()、语言规定简洁,一般在个字左右。 9、 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措施: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白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阐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既有的核心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规定:完整、简洁、明确。 10、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比较词义,特别是

6、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限度、合用范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选好之后应当将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11、重点句理解的措施: (1)结合文中的人物行为谈理解; (2)结合生活谈理解(可以是学过的课文、看过的故事)12、创新题:(1)知识积累型:考察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2)感悟启示型:考核对选文的感受、启发、体会等。(注意:答题紧扣选文的中心和材料,并联系自身、家庭、社会的实际。)(3)补充类(联想描述):结合选文某一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有关内容或根据具体语境展开想象进行描述。(4)欣赏评析类:对选文某一内容或形式(写作特点)做评析或鉴赏,刊登自己的见

7、解。(5)质疑献策类:针对选文有关问题提出对策或质疑。(6)仿写发明类:仿造选文中的句子或修辞手法另写句子。 三、巩固练习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妈妈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肯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 的爸爸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妈妈一人操持,她头发尚有不白的么?4月的一种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 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样晚了, 父母到哪去了呢 ? 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

8、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妈妈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 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妈妈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妈妈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断地敲击着。我叫了声妈妈,妈妈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妈妈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妈妈一见,立即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妈妈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 撒下的稻种一种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措施,人们只得日夜在田边守着。妈妈告诉我,爸爸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

9、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妈妈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背面,心里沉沉的。妈妈,您该休 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懂得,我是劝不动妈妈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顾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妈妈在田野上敲盆赶鼠。妈妈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妈妈的白 发看得清晰。夜风吹着,妈妈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爸爸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妈妈忍着悲哀,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 侍爸爸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

10、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妈妈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妈妈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洁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妈妈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妈妈是勤快的春蚕,吐着绿丝。我赶回家帮妈妈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妈妈已插完一大半。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妈妈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 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妈妈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妈妈,感到妈妈己瘦得皮包骨头。妈妈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妈妈拂了拂头发

11、,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妈妈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 把妈妈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妈妈的白发在眼前飘拂, 想到妈妈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 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妈妈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妈妈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苦所染。妈妈的白发,装点着家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妈妈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妈妈是一位什么样的妈妈。2.妈妈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论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 3.结合语境 , 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1)随着妈妈身

12、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洁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 )A. 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用的芦花来形容妈妈的白发,突出妈妈头发斑白的特性,切合妈妈农妇的身份。B. 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 段中“在妈妈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体现出妈妈的辛苦。D. 11段中以“妈妈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5.本文着力描写妈妈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四、课堂总结五、课后练习:1、 大母鸡我热爱养鸡,家里养了六只母鸡,其中一只大母鸡又大又肥,全身披着黄羽毛,头上有一顶红色的小冠子,真神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