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0115504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说课稿(无答案)(新版)苏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镜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内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之后认识平面镜的成像;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 “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2、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3、重点和难点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虚像”比较抽象, “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 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二、说教法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

3、镜,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演示实验、教师讲解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三、说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要经历以下思维及操作活动: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怎样比较虚像与物体的大小找替代物与像比较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

4、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体验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个“水中蜡烛”的演示实验引入新课。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还暗示出将“平面镜改为玻璃板”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搭建一个“支架”。2、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第二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按照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探究活动的重

5、点放在设计探究方案上。(1)提出猜想:在板书课题之后,展示一幅平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镜的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特点提出猜想,将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为后面探究的课题。(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可以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之所以以小组为单位,一方面是由于该探究活动与以前接触到的探究活动相比

6、,难度要大一些,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随时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3)进行实验提供实验器材时,将平面镜和玻璃板同时给出,让学生自主选择。直接选平面镜的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一个问题:无法同时看到物体的像与替代物,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学生就会陷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受到 “水中蜡烛”的实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提醒学生回想该演示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体会更加深刻。这样就突破了探究过程中的难点。在得出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关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样研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学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动中已掌握了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进行探究。(4)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结论,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五、板书设计按照突出重点,纲要信号化的原则设计板书。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3)成虚象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副板书及学生练习区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