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0115014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3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3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3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育心理学。1.绪论。(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23代以前)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最先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并付诸实行的教育家。192023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桑代克也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对象,被称为“饿罗斯心理学奠基人“。1877年卡普列夫出版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

2、代)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专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70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故意义学习的条件。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美国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专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涉及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3)掌

3、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环节并加以应用。 环节:一、拟定研究课题(一)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二)拟定研究课题的方法。1.从实践领域中选择课题 2.从理论领域中选择课题3.从交叉或相邻学科中选择课题 4.从有关文献中选择课题二、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一)提出假设的意义 (二)提出假设的方法四、设计与实行研究方案(一)拟定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二)拟定研究变量 (三)选取研究对象(四)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 (五)实行研究方案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一)整理研究结果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六、撰写总结报告(一)标题 (二)摘要与关键词 (三)前言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果与讨论(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4、与附录2.学生心理。(1)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一)社会化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认为在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没有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悲观选择之间的冲突。(二)心理发展的阶段1.信任对怀疑(0-1.5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取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自主对羞怯(1.53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积极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取积极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5、。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6.友爱密切对孤独(18-30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成功的情感生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7.繁殖对停滞(30-60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防止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8.完美无感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发展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三)评价(1)埃里克森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作用。(2)(3)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6、(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1)自我结识(自我观测、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在情感上的表现)(3)自我监控(意志控制)(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奔腾期。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 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社会自我在少年期基本成熟)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心理自我成熟的标志。(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1.全面结识自我 2.积极接纳自我(关键和核心)3.努力改善自我。(2)理解心理发展、最近发展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的内涵。 心理发展的含义:

7、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通过别人帮助可以达成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事实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阶段。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表现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是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显然,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它解决于后天的学习。(3)掌握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应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一)发生认知论(1)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

8、维的基础。(2)人在结识周边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结识结构,叫作作图式。人类归根结度的心理反映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3)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外界元素或环境信息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即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4)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成的平衡。(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20-21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显著标志是获得课题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2.前运动阶段(2-7岁) 自我中心化,儿童常以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观测和理

9、解世界。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守恒是指儿童结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4.形成运算阶段(11-16岁)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1.多元智力理论的重要内容:七种: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肢体动觉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2.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启示(1)有助于形成对的的智力观 (2)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3)有助于形成对的的评价观 (4)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5)有助于形成对的的发展观(4)掌握学生常见的智力差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智力差异: 智力的差异1.个体差异(1)在智力发展水平的上,

10、不同的人所达成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2)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稳定发展大器晚成早熟2. 团队差异性别差异;职业、种族差异等。气质差异: 气质类型感受性耐受性不随意反映性速度与灵活性内向外向情绪兴奋性情感和行为特性可塑与稳定多血质低较高强快、灵活外向高快乐,机敏,不稳定有可塑性胆汁质低较高强占优势快、不灵活外向高容易激怒可塑性小粘液质低高弱慢、不灵活内向低冷漠稳定抑郁质高低弱慢,不灵活内向体验深悲观刻板性性格差异: 性格的类型 每一个体身上所共同具有的性格特性的独特组合,称为性格的类型。 1。机能类型说 (1)理智型 (2)情绪型 (3)意志型 2。向性说 (1)内向型 (2

11、)外向型 3。独立顺从说 (1)独立型 (2)依赖型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的重要类型1.知觉风格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区分 个体知觉时对客观环境所提供线索的依赖限度 依赖限度大为场依存型 依赖限度小为场独立型2.问题解决的风格-冲动型与沉思型区分 个人解答问题时有效性的思考限度 判辨问题的反映时间与精确性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填补学生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中小学校心理健

12、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连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征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 2、情境熏陶法 3、情绪感染法 4、楷模示范法 5、讨论法 6、行为实践法 7、思想澄清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儿童多动综合征 2.学习困难 3.儿童厌学症中学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急症

13、 2.抑郁症 3.逼迫症 4.恐怖症 5.网络成瘾 6.人格障碍3.教师心理。(1)理解教师角色的含义及构成、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与特性。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盼望的行为模式。1.设计者2.信息源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平等中的首席6.反思者与研究者7.终身学习者教师的特性:(一)教师的认知特性:1.知识结构2.教学能力(1)教学认知能力 (2)教学操作能力 (3)教学监控能力 认知能力是基础,操作能力是集中体现,监控能力是关键。(二)教师的人格特性1.职业信念(1)教学效能感 (2)教师监控点2.职业性格(三)教师的行为

14、特性1.教师的教学行为(1)教师行为的明确性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任务取向(4)富有启发性(5)参与性(6)及时评估教学效果2.教师的盼望行为(1)教师盼望效应(2)教师盼望对学生的影响(2)理解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罗森塔尔效应的内涵。 P39.40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管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指导,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倾向。罗塔尔森的效应也叫教师盼望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盼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盼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即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性、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3)了解师生互动及互相间的影响。 P40-43(4)掌握教师的心理特性,涉及认知特性、人格特性以及行为特性。 (5)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掌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6)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能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掌握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时的一种极端反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