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力学(山东科技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49KB
约14页
文档ID:401108917
工程力学(山东科技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_第1页
1/14

工程力学(山东科技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测试1、凡是受二力作用的直杆就是二力杆 )我的答案:√2、力的可传性( )A、适用于同一刚体B、适用于刚体和变形体C、适用于刚体系统D、既适用于单个刚体,又适用于刚体系我的答案:√3、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称为( )A、固体B、刚体C、永久体D、半固体易我的答案:√4、光滑面和柔性体约束力FN、T的方向分别为( )A、FN背离物体、T指向物B、FN背离物体、T背离物体C、FN指向物体、T指向物体D、FN指向物体、T背离物体我的答案:√5、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 )A、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B、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C、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D、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我的答案:√第二章测试1、无论平面汇交力系所含汇交力的数目是多少,都可用力多边形法则求其合力 )我的答案:√2、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取两投影轴必须相互垂直 )我的答案:√3、力在轴上投影是( )A、矢量B、代数量C、零D、不一定是矢量我的答案:√4、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 )A、力多边形自行封闭B、力多边形成圆形C、力多边形成正方形D、力多边形成三角形我的答案:√5、已知 、 、 、 、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可知( )。

A、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B、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C、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D、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我的答案:√第三章测试1、力偶中二力对其中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的力矩之和等于此力偶的力偶矩 )我的答案:√2、力偶只能使刚体转动,而不能使刚体移动 )我的答案:√3、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 )A、合力B、力偶C、一个力和一个力偶D、力矩我的答案:√4、图示半径为r的鼓轮,作用力偶m,与鼓轮左边重P的重物使鼓轮处于平衡,轮的状态表明( )A、力偶可以与一个力平衡B、力偶不能与力偶平衡C、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D、一定条件下,力偶可以与一个力平衡我的答案:√5、互成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 )A、零B、常数C、合力D、一个力偶我的答案:√第四章测试1、一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后,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但这一结果还不是简化的最终结果 )我的答案:√2、物体系统中的未知约束反力的数目若大于所能列出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则该系统一定是超静定的 )我的答案:√3、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A、主矢等于零B、主矩等于零C、主矢和主矩同时等于零D、其它选项都不正确我的答案:√4、固定端约束一般情况有( )个约束反力。

A、一个B、三个C、四个D、没有我的答案:√5、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有( )A、三个B、两个C、一个D、四个我的答案:√第五章测试1、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 )我的答案:√2、摩擦角就是表征材料摩擦性质的物理量 )我的答案:√3、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角 ,其上作用有P与Q两力,且P=Q,则物块所处的状态为( )A、静止B、临界平衡C、滑动D、不能确定我的答案:√4、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滑动方向( )A、相反B、相同C、垂直D、平行我的答案:√5、静摩擦系数等于摩擦角之( )A、正切B、余切C、余弦D、正弦我的答案:√第六章测试1、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内部 )我的答案:√2、均质物体的形心与其重量无关 )我的答案:√3、正方体仅受两个力偶作用,该两力偶矩矢等值、反向,即 ,但不共线,则正方体( )A、平衡B、不平衡C、因条件不足,难以判断是否平衡D、其它选项都不正确我的答案:√4、某空间力系若各力作用线均通过某一固定点,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式的最大数目分别为( )A、3个B、4个C、5个D、6个我的答案:√5、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 )A、力偶矩的大小B、力偶的转向C、力偶作用面的方位D、其它选项都正确我的答案:√第七章测试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刚体B、变形体C、任意物体我的答案:√2、下列结论中,( )是正确的A、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各类材料的力学问题B、材料力学的任务是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设计构件或零件C、材料力学的任务是在力求经济的原则下设计构件或零件D、材料力学的任务是在保证安全、经济的原则下为设计构件提供分析、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我的答案:√3、材料力学研究的变形主要是构件的( )A、大变形B、弹性变形C、塑性变形D、小变形我的答案:√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内力是应力的代数和B、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C、应力是内力的集度我的答案:√5、为确保构件正常工作,构件必须满足( )要求A、强度B、刚度C、稳定性D、其它选项都正确我的答案:√第八章测试1、下列关于下列关于轴向拉压轴力的说法中,( )是错误的A、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B、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重合C、轴力是沿轴作用的外力D、轴力与杆的横截面和材料无关我的答案:√2、截面杆AD受集中力作用,如图所示设NAB、NBC、NCD分别表示该杆AB段,BC段和CD段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A、NAB >NBC >NCDB、NAB =NBC=NCDC、NAB=NBC >NCDD、NAB0。

A、(1)B、(1)、(2)C、(1)、(3)D、(1)、(2)、(3)我的答案:√5、图示T字形截面,其形心在点C,y轴为其对称轴,下列结论中哪些始正确的?( ) (1)x,y轴为主惯性轴,因为它们都通过形心;(2)x,y轴为主惯性轴,因为y轴为对称轴,故Ixy=0; (3)x,y轴均为形心主惯性轴,因为它们既是主惯性轴,又都通过形心;(4)y轴为形心主惯性轴,x轴只是形心轴(非形心主惯性轴)A、(1)B、(2)、(3)C、(4)D、(1)、(3)我的答案:√第十一章测试1、左端固定的直杆受扭转力偶作用,如图所示在截面1-1和2-2处扭矩为( )A、M1-1=12.5kNm,M2-2=-3kNmB、M1-1=-2.5kNm, M2-2=-3kNmC、M1-1=-2.5kNm,M2-2=3kNmD、M1-1=2.5kNm, M2-2=-3kNm我的答案:√2、圆轴AB的两端受扭转力偶矩TA和TB作用,如图所示假想将轴在截面C处截开,对于左右两个隔离体,截面C上的扭矩分别用Mn和Mn1表示,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A、Mn为正,Mn1为负B、Mn为负,Mn1为正C、Mn和Mn1均为正D、Mn和Mn1均为负我的答案:√3、下列单元体的应力状态中哪些属于正确的纯剪状态?( )A、(A)B、(B)C、(C)D、(D)我的答案:√4、空心圆轴受扭转力偶作用,横截面上的扭矩为Mn,下列四种(横截面上)沿径向的应力分布图中( )是正确的。

A、(A)B、(B)C、(C)D、(D)我的答案:√5、圆轴纯扭转时,横截面上( )正应力A、无B、有C、不一定D、任意假定我的答案:√第十二章测试1、集中力作用处的剪支梁,其剪力图是( )A、产生突变B、不会突变C、向上突变D、向下突变我的答案:√2、受集中力偶作用处的梁,其剪力图( )A、无影响B、有影响C、有突变D、有折角我的答案:√3、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右侧(或左侧)梁上所有外力( )A、代数和B、几何和C、向量和D、矢量和我的答案:√4、梁的受力情况对称于中央截面,如图示以下结论中( )是正确的QC和MC分别表示中央截面C上的剪力和弯矩)A、QC=0, MC=0B、QC≠0, MC≠0C、一般情况下QC=0, MC≠0D、一般情况下QC≠0, MC=0我的答案:√5、均布载荷段的剪支梁,其剪力图应该是( )A、斜线B、水平线C、抛物线D、双曲线我的答案:√第十三章测试1、中性轴是梁的什么的交线?( )A、纵向对称面与横截面B、纵向对称面与中性层C、横截面与中性层D、横截面与顶面或底面我的答案:√2、对矩形截面的梁,以下结论中( )是错误的A、出现最大正应力的点上,切应力必为零B、出现最大切应力的点上,正应力必为零C、最大正应力的点和最大切应力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截面上D、梁上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截面,即该截面上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均为零我的答案:√3、T形截面梁,两端受力偶矩M0作用,如图示。

以下结论中( )是错误的A、梁截面的中性轴通过形心B、梁的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截面的上边缘C、梁的最大压应力与最大拉应力数值相等D、梁内最大压应力的值(绝对值)小于最大拉应力我的答案:√4、根据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下列哪个说法不对 )A、可以校核梁的强度B、可以设计梁的截面尺寸C、可以确定梁的许用载荷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我的答案:√5、找正确的短梁横力弯曲强度计算时( )A、先按照正应力设计截面尺寸B、可以忽略正应力的影响C、可以忽略切应力的影响D、先按照切应力设计截面尺寸我的答案:√第十四章测试1、下列哪个说法错误,挠度的二次微分近似和( )A、横截面抗弯刚度成正比B、横截面弯矩正比C、横截面抗弯刚度成反比D、B和C说法正确我的答案:√2、梁变形的叠加运算,下列哪个说法错误,可以把( )A、各个载荷单独作用下的挠度和转角进行代数相加B、各个载荷单独作用下的挠度进行代数相加C、各个载荷单独作用下的转角进行代数相加D、哪个说法也不对我的答案:√3、一个横向载荷作用于梁上,梁的弯曲曲率半径和( )无关A、梁截面形状B、梁截面尺寸C、梁的材料D、载荷作用方向我的答案:√4、用积分法求图示简支梁挠曲线方程时,确定积分常数的条件有以下几组,其中哪个是错误的?( )A、y(0)=0, y(l)=0B、y(0)=0, θ(l/2)=0C、y(l/2)=0, θ(l/2)=0D、y(0)=y(l), θ(0)=-θ(l)我的答案:√5、超静定梁的支座反力可由( )确定。

A、静力平衡方程B、物理方程C、协调方程D、静力平衡方程+协调方程我的答案:√第十五章测试1、圆轴受扭时,轴表面各点处于( )A、单向应力状态B、二向应力状态C、三向应力状态D、各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