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7.2 静电现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01102967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7.2 静电现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7.2 静电现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7.2 静电现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7.2 静电现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7.2 静电现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7.2 静电现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7.2 静电现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邮市车逻初中八年级(下)物理教案 课题7.2 静电现象课型新 授授课时间复备栏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一、预习交流:二、互动突破:(一)物质的微观世界1预习先知:分子 (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2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你能

2、分别举例说明吗?(二)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1活动7.4 摩擦起电(1)交流一下课前预习中“做一做”:用塑料直尺快速摩擦头发几下后,靠近纸屑,看到了什么现象? (2)观察老师演示: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或者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3)小结: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 ,就说它带了“ ”,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通过摩擦起电实验,你认为原子 (可以/不可以)再分(提示:分子和原子都呈电中性,即不带电)。2活动7.5 两种电荷(1)猜一猜:通过摩擦使物体所带的电,它们的性质是否都相同呢?(2)看一看: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

3、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看到什么现象?复备栏(3)分析与论证:由实验现象可知: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 (相同/不同)的;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 (相同/不同)的。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吸引),异种电荷相互 (排斥/吸引)。(4)信息快递:富兰克林提出: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并一直沿用至今。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

4、都只有两类,一类是正电荷,一类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议一议:相互排斥是否一定是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是否一定是带异种电荷?(三)原子构成初步及摩擦起电的解释1问题:既然物体是由分子构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直接是由原子构成)那么,分子和原子是不带电的,为什么摩擦以后物体会带电呢?这电从那儿来得呢?2阅读教材P30,思考下列问题:(1)19世纪末,谁发现了电子?电子带正电还是负电?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2)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即不带电)?(3)是不是任何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能起电?需要什么条件?(4)满足条件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哪个物体带正电?哪

5、个物体带负电?3小结: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将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三、总结提升:1. 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化合物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2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现象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3. 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类,一种是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称为正电荷;一种是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英国的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

6、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5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而且电子和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量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6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将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四、当堂训练:1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 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 和带正电荷的 构成的。通常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2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通过摩擦使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_电,丝绸带_电。3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现象而吸引细小

7、的灰尘。4将一带正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时,塑料小球被吸引,由此可以判断,塑料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复备栏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不带电C一定带正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五、课后作业:(一)第一节课后巩固:1我们在打扫房间时,如果用绸布擦玻璃,发现擦过的玻璃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玻璃因 带了电,带电体具有的 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引在玻璃上。2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 首先发现了_,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和_ 组成的。3实验室里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若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会发现验电器两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

8、_。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 电。4当用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的时候,因为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 ,在它们相互摩擦的时候,橡胶棒因 电子而带 电,毛皮因 电子而带 电。5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6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带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7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A球一定是( )A带

9、正电荷 B带负电荷C不带电 D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ABC8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B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C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9下列对摩擦起电的理解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B摩擦起电说明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C摩擦起电说明原子内部有带电的微粒存在D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10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中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杠,手会被粘上B在干燥

10、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吸起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能粘在一起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复备栏11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用干净的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能竖起且一根一根分开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D一阵风吹过后,墙角堆了一些灰尘12电视机的玻璃屏幕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 )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荧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荧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13将毛织物和琥珀摩擦,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则毛织物吸引丝绸,

11、琥珀吸引泡沫塑料球,玻璃棒也吸引这个泡沫塑料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毛织物带正电,泡沫塑料球带负电 B毛织物带负电,泡沫塑料球带正电C毛织物带正电,泡沫塑料球不带电 D琥珀带正电,泡沫塑料球不带电14下表是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带正电,次序在后带负电。西耳斯资料石棉玻璃云母羊毛猫皮纸木棉赫西蒙科马利资料羊毛尼龙粘胶丝木棉火碱丙烯树脂聚乙烯醇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2)由表中可知,玻璃棒与石棉摩擦后,玻璃棒带 电。(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 (强/弱)。(4)由表中 (能/不能)判断猫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二)第二节课前预习:阅读探索更小的微粒这一节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_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 位于原子的中心,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2原子核是由_和_构成,_带正电,_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微粒构成的。3请你从原子开始,将你所知道的组成物质的微粒按照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大致排列出来。六、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