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 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如20°C时lOO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 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 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 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 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一些气体在101kPa大气压下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之一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 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如20C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 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 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 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 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一些气体在101kPa大气压下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之二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 同而变化。
例如,在20C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X10'5Pa, —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 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 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 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氮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 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 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 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 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20°C时,氢气的压强是1.013X10'5Pa,氢气在 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L;同样在20C,在2X1.013X10"5Pa时,氢气在一升水里的 溶解度是 0.01819X2=0.03638L气体的溶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或称该气体的分压, 不包括水蒸气的压强)是1.013X10'5Pa时,溶解于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的气体的体积(并 需换算成在0C时的体积数),即这种气体在水里的溶解度。
另一种气体的溶解度的表示方 法是,在一定温度下,该气体在100g水里,气体的总压强为1.013X10'5Pa(气体的分压 加上当时水蒸气的压强)所溶解的克数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 同而变化例如,在20C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X10'5Pa, —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 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 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 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氮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 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 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 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 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20°C时,氢气的压强是1.013X10'5Pa,氢气在 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L;同样在20C,在2X1.013X10"5Pa时,氢气在一升水里的 溶解度是 0.01819X2=0.03638L。
气体的溶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或称该气体的分压, 不包括水蒸气的压强)是1.013X10'5Pa时,溶解于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的气体的体积(并 需换算成在0C时的体积数),即这种气体在水里的溶解度另一种气体的溶解度的表示方 法是,在一定温度下,该气体在100g水里,气体的总压强为1.013X10'5Pa(气体的分压 加上当时水蒸气的压强)所溶解的克数加压,降温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 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 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 的溶解度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