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摘要 2前言 3正文 4 5 二 6三 9参考文献 10长沙抢米风潮是指1910年(清朝宣统二年)中国湖南省长沙府发生的一次 大规模的民变本文将结合政治史和社会史两方面的角度,去剖析发生于长沙抢 米风潮中的各阶层利益冲突,相关举措以及各方面影响民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天灾引起的粮荒,以及地方政府的应对不力造成的民怨直接原因是长沙城中以 卖水为生的贫民黄贵荪一家因为无法买到米而集体自杀,激起民愤下文将列出 在事件发酵过程中西方列强,地方绅士,政府以及底层民众四个阶层利益纠葛的 史料史实旨在分析出民变的内涵,反思出民变的意义关键词长沙抢米风潮清末民变我国学者研究清末民变,过去多是从政治史的角度去入手,将其解释为中国 在步入近代以来政治格局的变化,以民变作为论据当做政治运动的产生发展的前 兆;亦或是从革命史的角度入手,将湖南地区民变当做是新绅士,也就是立宪派 的一种革命运动尝试,再将其延伸为辛亥革命的前兆而近年来,学者在分析清 末民变的过程中,融入了社会史这一新视角,将民变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性问题 去研究,从而摆脱了政治,革命的桎梏,对民变的自主性和规律性也有了新的认 识所以,将民变在结合了政治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去研究,既丰富了视角,又避 免了偏向性,可以很好地将社会结构和政府控制以及之后的影响包含,以小见大 地剖析中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
从长沙抢米风潮看清末民变在清末地方社会中,形成了以政府官员,地方土豪绅士,地方普通民众为主 体的社会结构的基本形态其中,政府官员属于官方任命,拥有官方的行政管理 权;地方绅士,则是在本地拥有民间势力声望势力的人;普通民众就是地方最普 遍底层的人民政府官员想要管理好地方,必须要得到地方绅士的支持;绅士也 需要政府官员的允许,才能使自己的威望和利益得到满足和延伸这种严谨的社 会结构在客观上对维系地方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一一因为政府官员的官方权利 和绅士的民间权利的交换互补,使得双方都没有理由去改变现状,两个利益集团 之间相互依存,在不同的层面共同管理着地方,维系社会的稳定性但是,这种权力结构并不是完美的,因为这种“稳定性”,忽略了社会的底 层,恰恰也是最具有不确定性的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这种稳定性,只有当民 众的不满激烈到足以升格为公开暴动的时候才会受到威胁但只要他们的不满没 有转化为有效的(反抗)行动,现状就仍将维持下去1) “这种民众的不 满激烈到足以升格为公开暴动”,也就是传动意义上的“民变”民变既有可预 见性的特点一一民变是民众的持续不满上升为公开暴动,所以具有很长的过程, 只要具有敏锐的社会敏感性,就可以捕捉到;也有突发性的特点——任何一次官 方对民众诉求的反应使得民众不满,都有可能引发民变。
所以,如何有效的将民 众的不满控制在“阀值”内,则是对社会控制机制效能的考验从这一点,也可 以以小见大地分析政府的行政状态这不失为研究清末的政治的一种独特视角在对清末诸多民变案例的分析中,长沙抢米风潮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典型事 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学者都是将其当做辛亥革命的背景事件来研究; 随着近年来社会史视角的加入,学者们更加关注灾荒的影响以及其中官绅民的关 系问题2)本文将结合政治史和社会史两方面的角度,去剖析发生于长沙抢 米风潮中的各阶层利益冲突,相关举措以及各方面影响一:长沙抢米风潮的前因长沙抢米风潮是发生于宣统二年(1910年)的大规模民变民变的根本原 因是湖南在自身歉收粮荒的情况下,还要粮食出口入鄂救济湖北的粮荒,且本地 哄抬粮价,民众生活艰难直接原因是长沙城中以卖水为生的贫民黄贵荪一家因 为无法买到米而集体自杀,激起民愤,引发了抢米风潮其实,这场民变是可预见的宣统元年(1909年),湖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旱灾害——宣统元年(1909 年),夏,湖南地区的粮食主产区洞庭湖水域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大片水稻被淹; 接着,洞庭湖上游水域的长沙,衡阳等地的农作物又遭遇了严重的旱灾。
在水旱 灾害下,次年的歉收和粮荒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这种情况下,各粮商又因外 地米价高昂,在利益驱使下将米纷纷出口贩卖于是,湖南本地米价飙升,“各 属人心颇为惶惑,相率自谋阻禁3)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邻省湖北也发 生了严重的水灾,“汉阳等府属,田庐半沦泽国,人民淹毙亦多4)水灾 导致了粮食歉收,产生了粮荒,人民生存堪忧于是,时任湖广总督的陈燮龙上 报朝廷,要求毗邻各省调粮食出口入鄂,赈济灾民于是,上谕川湘赣三省即刻 遣粮入鄂但是,湖南本身亦处在灾荒中,此时粮食出口入鄂,肯定会引起民众 强烈不满湖南巡抚岑春蓂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是否禁运的问题上左右 为难二:长沙抢米风潮前的利害关系以及事件的发展发酵湘米是否禁运,涉及到四方利益首当其冲的,是处于中国社会结构最特殊的一环一一西方列强的利益根据 咸丰八年(1858)中英《天津条约》,如果实行禁运,则会限制西方商船在长江流 域的商运,损害列强在华商业利益英国商人在明面争取的过程中,暗度成仓, 乘着岑春蓂未颁布禁运令的时机,加快对湘米的贩运今华洋商人赶于三礼拜 期内争先起运,省城存谷三十万石,早已消耗数万,现距限且十日,若不严速禁 阻,省城如此空乏,省外复骤难流通,目前即有岌岌可危之势。
应请大公祖飞饬 各城及水陆巡警、省河厘卡,只准谷米上岸,不准下河;一面电饬岳州、澧、安、 雷湾各局,凡有米船过境,一律阻留,实为保全根本未可少缓之举 (5)更 是加重了民众不满,加速了民变危机组成了造成长沙抢米风潮的一环一一西方 列强的外部压力接下来,则是需重点分析的官绅民方面的压力首先,清中央政府以及湖广总督陈燮龙在列强的压力下,要求岑春蓂迅速下 令湘米出口接济湖北原要求如下:(一)长沙关所给米单,载明只准运汉之告 示,与约不符,应即撤销二)可照报运漕米、军米办法,允于禁示内声明, 有运送湖北需用之米约至150万石三)此次系拟订约外之办法,应照天津商 约办理,听凭中外商人前往采购,运赴汉口、沙市、宜昌三口销售四)示禁 办法,照约由湘省官宪照知长沙领事,定21天后施行,禁期至明年七月为满五)湖北亦相应出示,并照会各领事,俾明悉办法,以免误会6)在岑春蓂提出湖南本地亦受灾荒,无力接济的情况下仍不为所动而且来自 英国的压力又让政府迫使岑春蓂不许湘米禁运;亦或在湖南方面以巡抚名义禁止 出口,暗地里接济湖北已躲过英国的逼迫为了满足列强利益,本地民众利益和 中央政府要求,岑春蓂与英国领事协商出了新办法,如下:(一)取消前议150万石之说。
二)湖南于禁运告示中声明,除漕米、军 米以外,因湖北灾情惨重,应不限数目源源接济,中外商人皆准只运宜昌、沙市、 汉口三口三)洋商仍遵《天津条约》,由长、岳两关取具保单,保其不转他 口;华商听由湘省设法稽查,均不发给护照,俾免阻滞四)湘绅如虑偷漏走 私,尽可由湘派员驻汉会同稽查7)杨文鼎认为,其要旨在湖南出示禁运, 但声明除漕米、军米外,仍准运济湖北灾区可岑春蓂在上报中又不得其意,使中央政府给湘米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在 期间,陈燮龙上调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由和岑春蓂在湘米出口事件中周旋许久 的杨文鼎代湖广总督办理此事岑春蓂面对中央和杨文鼎两方的要求,却迟迟未 做决定,使得此事不断拖延发酵,组成了造成长沙抢米风潮的一环 地方政府 的不作为第二方面,来自于地方绅士阶层的压力在湘米是否禁运的问题上,地方绅士是坚定地站在湘米禁运的立场上一方 面,去年遭受的水旱灾害使得湖南地区本来就粮食紧张;另一方面,外地高昂的 米价诱使湘米外卖,更加抬高了本地粮食价格绅士代表王先谦等人对米价的描 述如下:“现在城市米价每石已六串八九百及七串不等,山多田少之乡,每石八 串有奇,有竟日携钱而无处购米者闻近日汉口米价较廉于湘省,实从所未有。
甫交春令,距秋收尚有五六个月之久,人心惶惶,情形可虑 (8)由于绅士阶层在本地拥有长久的名望和身份,所以坚定地支持湘米禁运,一 方面为了本地民众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另外,岑春蓂自 身的个人因素,也使得自己与本地绅士有隙^即“岑尧师莅湘,未尝不知各绅 之非,然以性多疑忌,胸无泾渭,徒有敬鬼神而远之之心,并无去稂莠而植嘉禾 之力,思欲闭门卧治,一律深闭固拒于是官绅之隔阂由此愈深,其君子皆望然 而去之,其小人则以怨望而生恶意9)三方面因素促使绅士的立场愈发坚定, 而岑春蓂无法满足绅士的要求,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和绅士阶层的合作破裂,组成 了造成长沙抢米风潮的一环一一绅士阶层的冷眼旁观第三方面,来自于底层民众的不满民众由于消息闭塞,对湘米出口一事不甚了解,主要不满是源于米价飙升 根据史料记载,长沙抢米风潮的直接原因,开始于宣统二年三月初二(1910年4 月11日)长沙挑水工黄贵荪的妻子无钱买米,在给子女做下泥饼后投水自尽, 黄贵荪回家后见状悲愤交集,携子女亦投水自尽翌日,长沙一位老妇人在买米 时遭到了米商的辱骂这两件事激化了民众心中的愤怒于是,民众捣毁米铺, 痛打店主,并且要求平粜放米,在得到知县郭中广的允诺后离去。
次日,民众得 知平粜放米乃是谎言,且领头人刘永福被抓,于是涌至巡抚衙门理论岑春蓂闭 门不见,于是愤怒的民众砸毁衙门,岑春蓂下令开枪镇压,打死十几人使得民 变持续燃烧,直至4月14日,岑春蓂采取血腥镇压,又打死二十多人但这又 无疑是火上浇油民变群众烧毁湖南巡抚衙门,并且破坏政府机构,由于列强对 本地的经济掠夺,使得民众又迁怒与外商,打砸焚烧领事馆,教堂,外商设施 至此,长沙城中一片混乱,组成了造成长沙抢米风潮的最后一环一一民众的愤怒 眼见事态无法控制,岑春蓂自请免职,由庄赓良代为处理:平粜放粮,抚恤伤亡, 控制局面,严惩绅士,恢复秩序至此,长沙抢米风潮的全貌已展现完整,告一 段落三:长沙抢米风潮的结果和反思长沙抢米风潮,是多方压力促使的,究其根本,是地方政府与绅士阶层的背 离两个利益集团的合作破裂,使得绅士无法成为政府和民众的调停人绅士们 为了自身利益,对政府之令置若罔闻:“官绅会议平粜,初欲由官筹款,交绅经 办;后以公款窘迫,始议劝募绅捐,先办义粜闻该绅王先谦首先梗议,事遂迁 延10)更有甚者,以民变威胁地方政府给予绅士更大的利益:据《东方杂志》 记载:事变之初,孔宪教借饥民势众要挟岑抚六事:“一、停修铁路;二、停办 学堂;三、撤警察,复保甲(警察素不利于游民,为此言者迎合其意也一一原注); 四、平粜;五、开皇仓;六、撤常备军。
并与杨巩煽动泥木工匠纵火焚烧府中 学堂等处孔、杨之必欲演成此剧者,其宗旨在反对新政耳 (11)可见,在长沙抢米风潮中,清政府对绅士阶层的清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惩肇事 绅士,,使官绅关系产生裂痕,民变中的传统社会控制机制运转失灵,从而根本 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这也就是从社会史的角度解读民变而以小见大得出的 结论参考文献:(1) 张仲礼:《中国绅士一一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李 荣昌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30、51页;瞿同祖:《清 代地方政府》,范忠信、晏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83、306、 338-339 页2) 阳信生:《长沙抢米风潮中的官绅斗争新探》,《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许顺富:《湖南绅士与清末民变风潮》,《求索》2005年第9期3) 《奏为沥陈湘省澧州等属灾重赈繁并买补备荒仓谷需款甚巨赈捐骤难凑 集现拟提借官钱局银钱钞票以济急需而救民命折》,《湘鄂米案电存》上册,第 1、2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4) 《清代军机处电报档汇编》第3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2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