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56KB
约4页
文档ID:398528522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_第1页
1/4

1.1.岩土分层及其特征本标段均处在丘陵地带,地貌形态单一,无区域性断裂通过,水文地质情况相对简单,下伏基岩全为燕山期侵入花岗岩和加里东期变质岩(岩性差异不大)本标段范围内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层(Q4ml):本段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呈灰褐色、黄褐色、砖红色、灰色等,素填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中粗砂、碎石等,表层多为水泥砼块,大部分稍压实〜压实标准贯入试验12次,统计7次,标贯实测击数6〜9击,平均击数7.3击,标准值6.4击分布厚度为0.30〜3.2m<2-1>淤泥、淤泥质土<2-2>、<2-3>海陆交互相沉积砂层<2-4>海陆交互相沉积粉质粘土<3-1>、<3-2>冲积一洪积中粗砂层(Q4al+pl):呈灰白、灰黄色,呈饱和,稍密至中密状,局部松散状,主要成分为石英质中砂、粗砂,含有较多粘粒标准贯入试验4次,标贯实测击数4~20击,平均击数12.8击1个钻孔揭露,分布厚度为1.3m<4N-1>冲洪积流塑〜软塑状粘性土层(Q4al+pl):土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颜色较杂,呈灰白、灰黄色等,软塑为主,局部流塑,粘性较好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9次,标贯实测击数1〜6击,平均击数3.6击,标准值2.5击。

1个钻孔揭露,分布厚度为0.60m<4N-2>冲积-洪积可塑状粘性土层(Q4al+pl):土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颜色较杂,呈灰白、黄、灰黄、褐红色等,可塑为主,局部软塑,粘性较好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0次,统计25次,标贯实测击数6〜18击,平均击数12.6击,标准值11.3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分布厚度为0.34〜4.55m<4-2B>河湖相淤泥质土层(Q4al):深灰、灰黑色,呈饱和、软塑状态,含少量有机质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2次,统计10次,标贯实测击数1~5击,平均击数3.2击,为高孔隙比、低强度、高压缩性软土1个钻孔揭露,分布厚度为2.50m<4-3>坡积土层(Q3dl):暗黄、褐黄色,呈湿,可塑状,局部硬塑状,主要土性为碎屑岩及混合花岗岩风化坡积而成的粘性土,不均匀含少量砂砾,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6次,标贯实测击数8~26击,平均击数15.0击,标准值13.4击,属中等压缩性土1个钻孔揭露,分布厚度为3.50m<5N-1>红层碎屑岩可塑状残积土层(Qel):由白垩系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砾岩风化残积形成,土性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褐红色,呈稍湿,可塑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本层进行标贯试验10次,实测击数7〜16击,平均击数13.6击,标准击数11.9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分布厚度为1.90〜3.10m<5N-2>红层碎屑岩硬塑状残积土层(Qel):由白垩系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砾岩风化残积形成,土性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褐红色,呈稍湿,硬塑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本层进行标贯试验21次,实测击数11〜30击,平均击数21.4击,标准击数19.4击,属中等压缩性分布厚度为1.25〜4.50m<6>红层岩石全风化带(K1b1):褐红色、紫红色等,母岩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等,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坚硬土状或密实土状,浸水易软化分布厚度为1.8〜3.9m<7>红层岩石强风化带(K1b1):褐红色、暗褐红色、紫红色等,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砾岩等组成,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尚可清晰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呈岩状或半岩半土状,岩质很软,遇水易崩解标准贯入试验23次,统计21次,标贯击数50〜100击,平均击数69.9击,标准击数61.9击;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49MPa。

分布厚度为4.7〜16.1m<8>红层岩石中风化带(K1b1):棕红色、暗褐红色、紫红色等,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局部砾岩,陆源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及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碎块状、短柱状,岩质软,泥质粉砂岩失水易干裂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7.37MPa分布厚度为0.8〜10.5m<9>红层岩石微风化带(K1b1):棕红色、暗褐红色、紫红色等,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砾岩等,陆源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及钙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和长柱状,少量呈碎块状、饼状,RQD为70〜95%岩质较硬,泥质粉砂岩失水易裂本层砂岩、粉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0.20MPa;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60MPa<1>人工填土<2-1>淤泥、淤泥质土<2-2>、<2-3>海陆交互相沉积砂层<2-4>海陆交互相沉积粉质粘土<3・1>、<3-2>冲〜洪积相砂层<5>残积土层<6>岩石全风化带<7>、<8>岩石强〜中风化带<9>岩石微风化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