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398497182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四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村四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村四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村四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村四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四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四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草稿)【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环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项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体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初步具有了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当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自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当引领学

2、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措施的巩固、迁移,协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后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干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的:对的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过程与措施目的: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

3、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措施,培养阅读古诗的爱好,养成课外积极积累的好习惯。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如何指引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课前准备】1.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1.同窗们,我们生活在繁华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同步也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举目高楼大厦,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总是来去匆匆。假日里,我们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

4、地方在哪里?(乡村)好吧!跟教师来看看吧!(播放课件2-7)2. 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那么恬静;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那么灵动;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那么朦胧;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那么忙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有关乡村的诗歌,板题:乡村四月。请齐读诗题(这样美的地方你想去吗?读出向往之请)3.时间是农历四月,春末夏初,草长莺飞。哪里的乡村呢?是江南一带的乡村,由于那里是诗人翁卷的家乡啊!(课件8,简介翁卷)二、初读,悟诗意1、请人们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2谁乐意读给人们听听?生1(你能把字读准,把诗句读顺)生2(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你心中

5、的乡村四月)全班读(乡村四月的景色被人们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做游戏,拍手读(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4.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明白了哪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你用什么措施理解的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这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措施)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三,品读,描美景1.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报告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2.师导: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你看到的是山原,但

6、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浮现了如何的画面?绿辐射:绿遍山原,这是如何的绿呢?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就了无数种“绿”初春:草色遥看近却无晚春:树头花落未成阴初夏:草木成荫满目翠在“山原”前面加个词,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体现绿,必要时,教师可以示范一句。)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遍3.看啊,山间的旷野怎么样?绿了!往山脚下看,怎么样?绿了!往上看,山腰怎么样?绿了!再往上看,山顶怎么样?也绿了!这座小山怎么样?绿了!那座小山怎么样?也绿了!这片旷野怎么样?绿了!那片旷野怎么样

7、?也绿了!是啊,一座座小山绿了,一片片旷野也绿了。这就是绿遍山原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种“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目前我们的眼前。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互相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这“川”让我想起了两个词“一马平川、川流不息”。这“川”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解“川”意)这里的“川”指的又是什么?(平地是稻田啊!)5.师:适逢农历四月,乡村的人们已经在翻耕好的田里灌满了水,即将准备插秧了。水田被天空的亮光映照着,显得如何?白亮亮、白茫

8、茫。(出示课件9)看啊,就是这样的白亮亮、白茫茫,诗人称之为“白满川”!师:是呀,乡村四月,到处都是青山,到处都是白水。绿得鲜亮,白得耀眼,绿白辉映,令人陶醉!美吗?谁能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诗?6.雨如烟这般的乡村,这般的美。青山白水,如诗如画,令人陶醉。闭上眼,落在你脸颊上,那软绵绵的,凉丝丝的是什么?(细雨)那绵绵细雨的,像什么?(牛毛,花针 青丝 轻尘 烟雾。)就是这样的细雨,轻轻的,它飘落在你的脸上,抚摸着你的脸颊,轻吻着你的额头,惬意至极。就是这样的细雨,密密的,它飞舞着,飘洒着,整个乡村都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难怪诗人会说“雨如(生:烟)”再读轻些,“雨如烟。”7.子规听(播放子规声

9、),这是什么声音?(杜鹃鸟,子规,布谷鸟)它在歌唱什么?师(染情导读)孩子们,看啊,那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看着这样的美景,置身在这样的蒙蒙细雨之中。我真想高歌一曲,直达胸臆,又想静静的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以表达我满心的愉悦!难怪诗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课件: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结语】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朦胧的乡村画卷。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这14个字啊!诗人竟用14个字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四、品读诗句,感受人忙生活在这里的水乡人家,她们此时又在干什么呢?我们看看去

10、。(课件出示鸡群乡村)咦?人都哪去了?怎就不见一种人呢?小朋友,请你告诉我,村子里的人都干什么去了?(生:蚕桑 插田)你懂得什么是“蚕桑”吗?养蚕要做些什么?你懂得水乡人家是怎么养蚕的吗?我们去见识见识吧。(课件出示养蚕画面,师简介:采桑给桑“上山”收茧)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尘泪始干)孩子们,养蚕要做这样多工作,怎么样?(繁忙 辛苦)是呀,多么繁忙而辛苦啊!这边要忙着蚕桑,那边又要忙着插田!你懂得什么是插田吗!(播放插田图)这就是插田。你们插过田吗?面朝黄土,背朝天。实在是辛苦!饭桌上的粮食来之不易!因此,请记住:(师)谁知盘中餐,(生)粒粒皆辛苦!师:就是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既要忙着蚕

11、桑,又要忙着插田。(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引读与悟)师:这边人们要忙着(生:蚕桑) 那边又要忙着准备 (生:插田) 这边刚忙完了 (生:蚕桑) 那边有忙着开始了(生:插田) 今天刚忙完了 (生:蚕桑) 明天又忙着开始了(生:插田)你看,乡里人家,这边要忙着蚕桑,那边又要忙着插田;今天要忙着蚕桑,明天又要忙着插田。孩子们,蚕桑辛苦吗?插田辛苦吗?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课件展示)读: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就是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三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三个字

12、?(才了。又)读:才了蚕桑又插田(感受乡村人家的繁忙与辛苦)读到这,你目前最想说什么?(农民可真辛苦,农民伯伯,谢谢你们!)5、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一种美,那就是农民身上那朴实的美,勤快的美!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敬佩之情读读这两句。师:四月的水乡人家,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链接农忙谚语)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花合法时。一句一句的读,你读懂了什么?师:趁着这美好的时光,乡里人家忙完了蚕桑,又要插田,忙完了插田,又要忙着栽瓜点豆,这样的乡村四月,如此繁忙,人人不得闲。难怪留守家里的只有那群老母鸡、大公鸡。因此诗人会说:乡村四月闲人少

13、。想象她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例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鼓励学生作诗: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人们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接?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过渡:但诗人中也有一般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人之分,刚刚同窗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懂得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什么?(一是农村最重要的农

14、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指引: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种字是“雨如烟”的“烟”,目前后两句的最后一种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均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五、赏读诗句,感悟诗情【渡】这样美的乡村,这样忙的人们,构成了一种美丽的乡村四月。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吧! (播放配乐)师(导读):孩子们,让我们怀揣着对乡村四月,乡里人家的热爱与赞美,请亮出你的嗓子!读!(全诗)你能把诗印在心间吗?(背)师(导读):多么动听的诗歌啊!此时,如果你就漫步在这乡村四月的小路上,看到如此美丽的田园风

15、光。你要赞美这里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你要赞美这里繁忙勤快的乡里人家。那就把你所有的感情都融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文字中!读!(全诗)【结语】同窗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但愿;中午,布谷声声,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随着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如果能过上这样的田园生活,毕生无憾。可在孟浩然的笔下,江南乡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请读读她的过故人庄。(课件展出)这乡村美吗?人们忙吗?(恬适、娴静)六、拓展读师,课外延伸【结语】其实,这样的田园诗歌尚有诸多。光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就有60首。她以“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划分为五组,每组12首。尚有王维的山居秋暝、田园乐。以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等诗。课后,请同窗们找出的诗读读,相信你对田园诗一定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田园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