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边坡绿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39849661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边坡绿化(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高速公路边坡绿化 、高速公路绿化是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方面,也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及作用一般可概括为: 固坡、减少污染、降低噪音、视线诱导、防眩、美化、环境保护;并使用路者产生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的感觉,减轻行驶中的视觉污染、精神疲劳,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并能弥补由于公路修建而破坏的自然景观,使之与周围环境相谐调或有所改善;特殊条件下还具有防风、防沙、防雪、防水害的作用。绿化的原则 二、高速公路具有快速、安全、舒适、高效的重要特性,这就决定了它与一般公路的绿化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其绿化的原则概括为以下几条: (1)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因段制

2、宜。选择的植物品种不但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还应具有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瘠薄、抗污染、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等特点。 (2)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3)突出成片、成段、大色块,注重色彩变化,达到特色鲜明、景色各异的效果。 (4)做到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绿化与行车安全相结合。绿化与匝道圈经济效益相结合,绿化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防护与观赏相结合。 (5)绿化效果要体现见效快,生命周期长,造价低。绿化的范围 三、绿化范围一般包括中央分隔带;路肩、边坡;隔离栅内侧土台及外侧植树带;互通立交匝道区;收费站区;生活服务区及收费起、终点处等。 高速公路由于在路基、路面的施工

3、中使用了较多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矿碴、碎石、沥青等材料,以及在设计、施工中未顾及日后绿化工作,或多或少对上述范围要造成污染,绿化前一般需更换土壤及对土壤进行改良。 四、绿化模式及植物品种选择 4.1中央分隔带 做好绿化与防眩相结合的文章,植物防眩与防眩板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适宜建植的苗木以圆柏、龙柏、侧柏为最好,女贞、紫叶李、丰花月季等次之;型式有单墙式、百叶窗式;间距根据防眩型式1-6m。不等;苗木修剪高度1.6-1.8m;色块长度=2km;从视觉、经济美观、使用效果看,百叶窗式最好。 4.2路肩、边坡 结缕草、狗牙根最适宜,散铺或满铺;高填方路段可配以紫穗槐,采用鱼鳞坑式栽植;也可

4、与矿料结合进行坡面防护;冷性草慎用。 4.3互通立交匝道区 不受视线限制的范围,搞成苗圃,管理粗放,既有绿化、美化的效果,又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也可搞成经济果林园,种植桃树、杏树、柿树、枣树、葡萄、李子、核桃、石榴等;大面草坪慎搞。 靠近城区的互通立交区及对视线有要求的区域,可选用瓜子黄杨、龙柏球、金叶女贞、红叶小蘖、冬青、丰花月季等花灌木,组成不同的大型植物图案,并配置花草、植物造型、小品等,并根据需要配置乔木,要以美化为主,形成景观观赏区。 4.4隔离栅内侧与边沟外缘土台 栽植蔷薇、连翘等,2-3年后出现明显效果,不但起到阻止攀越隔离栅的作用,而且还可抑制杂草的生长。特别是春季

5、,黄、白、红花盛开,形成一道高速公路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高速公路路基填土高度大都大于3m,隔离栅外侧植树带宽度一般10m以上,为尽快形成其带状绿化景观,一般要求栽植速生乔木,比如:杨树、柳树、泡桐、香椿、臭椿等,株距3-4m,行距2-3m;栽植时不宜在较长路段中采用 同一绿化品种,应分段轮换栽植不同品种,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郑州青山绿水机械厂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是高等级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需根据公路等级、降雨强度、地下水、地形、土质、材料来源等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选择实用、合理、经济、美观的工程措施,确保高等级公路的稳定和高速行车安全,同时达

6、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美化高等级公路的效果。因此,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系统研究日渐引起公路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高速公路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 1.高速公路路堤边坡 (1)路基下边坡一般为填土路堤。受力稳定的路堤边坡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边坡坡面及坡脚的冲刷。坡面冲刷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对边坡的直接冲刷和坡面径流的冲刷,使路基边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冲沟,冲沟不断发展导致路基发生破坏;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滩上、滞洪区内的路堤,还要受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表现为冲毁路堤坡脚导致边坡破坏。 (2)边坡破坏还与路基填料的性质、路基边坡高度、路基压实度有关系。一般地,砂石土边坡较粘性土边坡易于

7、遭受冲刷而破坏,较高的路基边坡较低的路基边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冲刷,压实度较好的边坡,比压实度较低的边坡耐冲刷。 2.高速公路路堑边坡 (1)路堑上边坡是人工开挖的斜坡,其强度应满足稳定边坡的要求,这样的稳定边坡在降雨、融雪、冻胀,及其他形式的风化等作用下,主要破坏形式为冲刷、崩塌等。 (2)冲刷破坏一般发生于较缓的土质边坡,如砂性土边坡、亚粘性边坡、黄土边坡等,在大气降水的作用下,沿坡面径流方向形成许多小冲沟;在边坡坡脚,冬季往往发生积雪,造成坡脚湿软,强度降低,上部土体失去支撑,发生破坏;同时,高速行驶的汽车溅起的雨雪水,也冲刷坡脚。 (3)边坡的崩塌,一般分为三类。落石型、滑坡型、流动形

8、,有时在一次崩坍中会同时具有这三种形式。 (4)落石型一般指较陡的岩石边坡,易产生落石的岩层必然是洁丽、层理或断层影响下裂隙发育,被大小不一的裂面分割成软弱的段块,这些裂面宽而平滑,有方向性。落石和岩石滑动易沿陡的裂面发生。裂隙张开的程度用肉眼不一定能识别,但能渗水,由于反复冻融,长时间的微小移动,裂缝逐渐扩大,由于降雨,裂缝中充满水,产生侧向静水压力作用,也会发生这种现象。 (5)滑坡型崩塌,指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剪断,沿层间软岩发生顺层滑动,多发生于倾向于路基、层间有软弱夹层的岩体中。另外,当基层上伏岩屑层、岩堆等松散的堆积物时,堆积物也易沿岩层的层理面、节理面或断层面发生崩塌。 (6)大雨时

9、的崩塌多属于流动型,砂、岩屑、页岩风化土等松散沉积土,多会受水的影响而产生流动型崩塌,流动型崩塌没有明显的剪切滑动面。很显然,边坡高度大时,以上边坡的类型都较低边坡容易发生。 二、高速公路边坡植物布置原则和选择 1.边坡绿化布置原则 边坡植物防护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一般应选择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覆盖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技术原则是采用以水土保持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效果边坡防护要考虑对整个植被进行逐步恢复,应以林草植物为主进行生态模式配置,有利于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和行车效果,有利行

10、车安全。以适应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尊重自然、正视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四季常绿并可体现有当地特色的景观效果;同时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多科属结合,乔、灌、草结合,营建乔、灌、草结合的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景观群落,有效增加绿量和绿叶面积,挖掘单位面积上的潜在生态力,提高叶面积指数,整个绿化沿线注意立体空间上的线条变化和节奏感。但应在考虑气候、土壤、立地类型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耐干旱、耐瘠薄、抗污染、观赏性强的树种及草坪地被植物,既能适应当地土地条件,又能满足公路绿化的要求,达到功能、艺术、科学的统一。在路堑边坡(上边坡)应考虑采用不

11、同草种或草灌混栽技术,一年生草本(或越年生)与多年生草本搭配,再混栽一定比例的灌木或小型乔木。起初一年生草本迅速生长,固土护坡、防止冲刷效果明显。以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或小型乔木成为优势种,固土护坡及景观功能进一步加强。路堤边坡(下边坡)宜选用多年生、耐寒、耐旱、耐瘠薄、生长势健壮、再生能力强的草种。 2.边坡绿化植物选择 边坡绿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冲刷、风蚀、保护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路堤边坡的绿化,由于土质和保水性能很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采用抗逆性强、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目前用于护坡的主要植物材料有紫穗

12、槐、美国地锦、荆条、沙地柏、柠条、柽柳、垂叶榕等乔木种,长春藤、藤本月季、爬墙虎、紫藤、扶芳藤等藤本植物;杜鹃等灌木种;天堂草、狗牙根、假俭、锦鸡儿、金钟、小冠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 三、边坡绿化实施 在边坡施工中须先清除坡面浮石、浮根及杂物,对较坑凹处回填种植土,使坡面基本达到平整。对采用厚层基材、客土喷播施工的边坡须按1m*1m间距或按设计要求钻孔打l型锚杆或u型钉,以固定镀锌铁丝网(通常采用12#、14#,网丝直径不小于2mm,孔径不大于50*50mm)或三维塑料植被网。网片须满铺坡面并在坡顶处向外延伸1m左右,网间搭接不得少于10cm,且用铁丝绑扎牢固。并适当间插竹钉予以加固,使网面与坡

13、面紧密相贴,不悬空、不松动,以防基材喷射后网体承重后整体滑落。对框架梁则须在框架中部设置一排间距3040cm的长锚杆用以支挡,将植生袋(或土包袋)按砌墙码砖式施工码放至框顶,避免后期沉降产生空洞,且须在植生袋(或土包袋)表面铺挂镀锌铁丝网,通过框架上打膨胀螺丝对网片固定,使铁丝网与框架面及装土袋紧密相贴,以防植生袋(或土包袋)坠落。 结束语 绪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不懈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何将快速发展基本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美化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高速

14、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开挖与回填,从而形成大量土石裸露边坡,导致原有的表土层和原生植物群落损毁殆尽,景观严重破坏,并伴随着大量的水土流失,给周边环境带来很多危害。过去边坡绿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其防护常采用水泥墙护坡、挡土墙、喷射混凝土及喷锚支护等,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和谐性和自然美,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和工程问题。近年来,建设生态高速公路边坡问题受到了政府、工程建设和设计部门以及有关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技术已经在许多大中型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正文 1.1.1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由于受到国情和发展速度的限

15、制,早期的公路建设对绿化的投入很小,众多被公路破坏的自然环境任其退化,或简单地使用工程技术加以防护1。 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速公路的绿化开始受到重视,交通部先后制定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规范(试行)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公路绿化规范也正在报批修改之中,这些规范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景观与绿化设计等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例如,“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保持现状等,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应重视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对路堤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等。 同时一些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研究人员也展开了大量高速公路绿化环保和生物防护等方面的研究,例如:被誉为我国“客土喷播第一人”的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绿化环保专家杜鹃于20世纪90年代初便参与了从瑞士引进普通喷播技术,并成功运用于云南昆曲高速公路全线边坡,此后又致力于研究、推广该项技术和公路绿化环保的多方面课题2。 我国公路边坡最初是采用单纯的工程护坡,到20世纪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