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39848683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为君主受命于天 提供了理论保障。该观点的提出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2. 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 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 价主要基于朱熹( )A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 明道德之

2、善的情怀 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3. 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 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 )A. 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 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 C. 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 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4.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注:同“盈庭”,充满朝廷),而 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 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5.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 料主张治国要( )A重视礼仪教化B实行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

3、为政以德6.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7.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 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 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 墨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思想D. 法家学说8. 汉武帝在一些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用人上多用精通儒

4、术又深知刑法者,在 教育方面大力倡导儒家经学。这些现象表明了汉武帝( )A. 无条件地支持“独尊儒术”B. 注重不同学说的相互制衡C. 推动儒道释“三教合一”D. 奉行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立场9.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 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C“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0.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 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

5、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 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 天人合一B. 敬天法祖C. 君权神授D. 天人感应11. 隋文帝强调“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的同时,也认为:“佛法玄妙,道教虚融,成降大 慈,济度群品”“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深浅,殊途共致。”这些主张( )A.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 导致佛道在隋朝取得统治地位 C. 体现出儒佛道三教的趋同D. 体现了三教调和之风12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

6、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B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C强调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3. 下图是 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 快,这跟下列哪个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A.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 明清出现进步思潮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专制皇权的加强14. 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圣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心中的幻 想,绘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此现象说明() A.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B.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C.艺术家

7、多出身于平民阶层D.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15.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 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B. 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 C.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 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16. 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在他看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 权宣言,这说法的依据是()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 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

8、等自由D. 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17. “当正直的人对一切人都遵守正义的法则,却没有人对他遵守时,正义的法则就只不过 造成了坏人的幸福和正直的人的不幸罢了。因此,就需要有约定和法律来把权利与义务结合 在一起,并使正义能符合于它的目的。”这段论述出自A 伏尔泰哲学通信B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C 卢梭社会契约论D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8.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 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宗教思想始终没有 广泛传播 封建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推广( )ABCD19.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

9、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 243 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 150 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 有 2 人; 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 2 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B.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D. 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20.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 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 记载于( )A. 石氏星表B. 九章算术C. 几何原本D. 汜胜之书21. 在

10、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 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 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22. 湖南湘西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 数量达 36000 件。这批文书属于地方县政府档案,从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之年直至他去世, 一年不缺。请推测这批书写在竹木简上的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A. 甲骨文B. 小篆C. 草书D. 楷书23. 图中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

11、”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 “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B. 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D. 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24. 1916 年,严复在畴人诗中说:“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其才可为善,著论先 孟轲日去禽兽远,用礼能贵和。人皆得分愿,后舞间前歌。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 所忧天演涂,争竟犹干戈。藉云适者存,所伤亦已多。”据此诗可知,严复A 抨击儒学阻碍了社会近代化B 批判进化论在社会中的运用 C 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D 在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2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

12、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 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26. 北魏(南北朝)孝文帝 5 岁即皇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 之义,览之便讲。”他可能读过的诗句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27. 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 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明清四大长篇

13、小说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 痕有着淋漓尽致体现的是( )A西游记B水浒传C三国演义D红楼梦28.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写的道德经、行书写的窦娥 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 东汉洛阳B. 唐末长安C. 北宋开封D. 明初南京29.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 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教化功能B娱乐功能C程式化特点D虚拟性特 征30. “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的因 由。”“他们”指()A. 智者学派

14、B. 文艺复兴者C. 宗教改革者D. 启蒙运动者31. 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反对智者学派B. 强调客观存在C. 推崇独立思考D. 重视哲学思辨3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一位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 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柏拉图C普罗塔哥拉D亚里士多德33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 精神的是(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 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ABCD34. 维多里诺是 1415 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 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 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 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B.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35.1991 年,高考作文题目:“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之辩。“近墨者未必黑”这 一论点凸显的时代特征A 墨家学派的时代价值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探索C 反思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