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39848658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3分,共60分。)1.中国老式农业的重要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 C.刀耕火种D.木石锄耕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锻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涉及、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阐明战国时期A.生铁锻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浮现于河南辉县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

2、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水排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5.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明显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原则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6.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畅通的草市C.多种繁华的商业市镇

3、D.工官监管的夜市7.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开始浮现A.飞钱 B.交子 C.票号 D.柜坊8.古代中国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导致这种现象的主线因素是()A.社会动乱无法长期占有土地 B.古代中国朝代更替频繁C.土地私有容许自由买卖 D.国家实行土地轮休政策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她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她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她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

4、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严禁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0.在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上表演的一场历史剧中,有四位同窗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下列台词中有误的是A.我是迪亚士,我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好望角的一条航线B.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迈进,达到印度C.我是哥伦布,我总共三次航行,开辟了达到亚洲的航线D.我是麦哲伦,我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顺利回到欧洲11.16,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种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因此浮现这一谚语,重要是由于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

5、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2.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别,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有关哥伦布航行达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结识。能对的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13.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

6、的浮现D.发电机的发明1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白当时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尔性 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称低下C.国家不注重技术改良与发明 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15.19世纪末,西方某国钢铁公司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敬数却增长了近两万,产量增长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这表白该国()A.产业构造发生重大变化 B.垄断组织产生C.行业内部竞争日趋剧烈 D.工业革命加速社会构造变16.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解体”是指

7、()A.耕织逐渐分离日趋商品化 B.手工工场规模扩大C.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大批洋货涌入中国17.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动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阐明,洋务派民用公司的兴办()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一定限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D.取代了外商公司在中国的统治地位18.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人口远远少于中国的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却是中国的1246倍。导致这一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中国农民贫

8、困购买力低C.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9.19世纪中期后来,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白( )A.中国由被动开放转为积极开放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0.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重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削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 D.中国产业构造的变化二、非选择题21.都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

9、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尚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多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种都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都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

10、%,约克郡的城乡数量由18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从18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重要工业都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三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正式生效,改革重要涉及两项内容:第一,重新分派议席。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人口大量减少的选区),减少了某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长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都市得到了65个议席。第二,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畴。减少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规定,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了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长。(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开封商业繁华的因素。(6分)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

11、市贸易的特点。(4分)(2)推动英国都市化的因素是什么?(2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获得了如何的成果?(2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4分)22.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互换和传播没有美洲奉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启动了人类从老式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材料

12、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种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派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在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发布的犯罪记录,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派使得她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广

13、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劲,将会浮现如何的成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变化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起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乱,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如何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如何“启动了人类从老式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浮现的社会问题。(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劲”的直接成果是什么?(4分)(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因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6分)高一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