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作者把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作为描述的重点,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从整体上看,这篇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来写的,调理非常清晰,内容较为浅显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要抓住不同季节的重点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度的阶段,在小学语文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而且他们的形象发展思维已趋于成熟,但是孩子的抽象思维才刚刚起步,对文章中抽象化、艺术化的语句还是难以理解因此体会文章准确的运用词语、恰到好处的运用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必须学习的环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侧、浸、梢”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正确书写“袋、严”;借助声音、图片等手段理解、积累“密密层层”“严严实实”“酸甜可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通过换词比较、图片欣赏、童诗联读等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3.品读并积累描写树木的语句,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变化鲜明的美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并积累描写树木的语句 难点: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识字学词会运用 课前互动:看图片,猜景点 导语: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读书,我们欣赏了长城、西湖,游览了黄山奇石、台湾日月潭,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广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神游祖国东北,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1.读好课题 “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跟我读兴安”是一个词,在满语中,意思为“小山”,兴安岭是清朝时用满语命名的再读课题 2.读通课文 走进小兴安岭,会是怎样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几个任务朗读课文 3. 认读词语,书写生字 浸着 显得 乳白色 树梢 膝盖 侧着脑袋 4.书写“脑袋” 在《作业本》书写“脑袋”,写好以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5. 理解词语,尝试运用 (1)嫩绿 鲜嫩 (出示小草和蘑菇图)这两个词,你分别送给谁? 出示:嫩绿的小草 鲜嫩的蘑菇)学生齐读。
(2)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先出示词语) (出示三幅图)这组词都是描写树木多的,但是又有区别 树木长得很茂盛,就是——葱葱茏茏;枝叶很密很多,一层叠着一层,就是——密密层层;枝叶之间几乎不留空隙,森林被封得——严严实实这几个词会运用吗? (3)完成《课堂作业本》P63第3题第一小题校对后订正 板块二:聚焦树木,品词析句巧联读 1.朗读第一自然段 小兴安岭树木很多,课文开头就这样描写那里的树木出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试试看,怎样读出树木很多很多 (2)指名读,师评价,并指导抓住重点词读好长句子你强调了“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突出了树木很多很多这句话中,红松、白桦、栎树这几种树木兄弟之间的停顿用顿号,读起来停顿要比逗号短,连得快一点后面的省略号停顿要长范读——齐读) 2.播放林海视频 学习活动一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在你认为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边上做上记号 3.画找“树木”语句 这是我制作的一个微视频,可我总觉得这视频缺了点什么思来想去,才知道给它配上解说词会更好什么样的语言才配得上这样的林海呢?现在,我要请大家帮帮我,从课文中找一些语句,给这几幅图片配解说词。
(先示范画第一句,要求学生马上画出这句话,标上序号① 学生交流后,出示其他三句校对 4.品词析句 谁给第一幅图配解说词?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具体句子) (1)采访:这句话写得好吗? (2)比较句子:把“抽出”改为“长出”,行吗? (3) 观看视频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得多么快,多么有力!(欣赏树木发芽动感视频) (4)联读童诗 这样富有生命力的新绿吸引了许多作家,瞧王宜振先生这样描写—— 春天的毛毛雨 洗得小树发亮 一些新芽,像鸟嘴, 啄得小树发痒 还有儿童诗《初春》这样描写小树—— 谁也不曾留心, 春天已悄悄来到, 昨夜, 春天投来淡绿的眼神, 发痒的小树长出一身羽毛 给第二幅图配解说词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填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学习活动二 1. 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树木的句子,在句子前标上序号;2. 把画出来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轻声交流:这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1)指导朗读长句子,出示魔法小棒 (2)读好句子谁再来配配词(指名读):你强调了“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挡住了”“遮住了”等词语,突出树木很多。
(3)体会“浸”的妙用(出示两幅图) (4)尝试背诵:浓雾把文字遮住了你还能描绘夏天的树木吗? 为第三幅图配解说词 (5) 朗读句子 (6) 链接童诗:读着这句话,我们不禁想起一年级读过的童诗—— 秋叶飘飘 红色的蝴蝶, 黄色的小鸟, 在空中飞翔, 在风中舞蹈 不是蝴蝶, 不是小鸟, 是红叶舞,黄叶飘, 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 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为第四幅图配解说词 板块三:串联解说,积累语言乐表达 1.导语:感谢同学们给我推荐这么优美的语句挑战一下把四幅图连起来说配上解说词,好吗? 2.小组串联解说(配乐),集体评议 3.整理:这几个写树木的句子排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每个季节树木有变化 预设二:每个语段都是先写季节,再写树木板书:季节 树木) 4.结课 (1)读句子: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小兴安岭还有哪些美景,藏着些什么宝物呢?就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吧!谢谢孩子们,今天的课上到这里就结束咯!下课!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两点: 一、利用图片、视频,解决教学难点 在识字教学中,利用图片帮助孩子直观地理解“严严实实、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及“鲜嫩、嫩绿”这几组容易混淆的词语同时,利用视频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象,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之中,体会美,感受美特别是小树发芽的十秒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 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轻松,很投入地理解了"抽出""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体会不同景物的特色并积累文本中大量优美的语句 二、自主学习联读,锻炼自我阅读能力 这一课,因为课文顺序明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进行描写因此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让孩子自己学习、自主发现同时加入大量的联读文本,拓展孩子的视野,让课文文本为载体,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课上完后还是感觉有些环节不尽人意如:“浸”字在文本中的妙用,孩子提到了,但我没适时的进行点拨,可后发现有小部分同学理解不到位没有充足的时间品读课文,怎能真正品味到课文的美呢!今后,我在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留足更多的朗读时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