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源流一、姓氏的由来“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姓”对人类来说!非是与生俱来的 姓的 最早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在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十分低下 的原始社会,每 一个氏族都以某种崇拜物作为本氏族供奉的神物与标志,此即 图腾,后来就发展为用来区 分身份、地位等的姓氏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 (距 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初期姓是作为区分 氏族的特 定标志符号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 以母亲为姓中国的 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 系氏族社会姓的出现是原始人 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 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 族之用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后 来在战国时期姓与氏合 而为一,统称为姓氏姓的产生是作为共同血缘关系的识别〈〈白虎通•姓名》称:''人所以为姓者何?所 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 哀,同姓不得相娶 者,皆为重人伦也而氏则是部落、氏族的标志,是用来区别贵贱的宋•郑樵〈〈通志 •氏族略序》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 无氏……姓所以别婚,故有同姓、 异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 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东周末年,随着奴 隶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开始混合使 用,姓氏成为表明家族来历的标志,正如郑樵所说: '三代(夏、商、周三个朝 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郡望)明 贵贱封建社 会时期,人有贵贱之分,到了近代,姓氏才无贵贱之别二、 姓氏的源头中国人的姓氏的总源头可以追溯至炎黄时代, 中国的姓氏基本上都来源于当 时的后代具体来说总源有三: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 改姓姬, 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今河南新 郑),故亦称有熊 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与炎帝共同被后世尊为 入文始祖”黄帝族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颛顼族,二为帝善族 颛顼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史记》说他是 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号高阳氏颛顼后裔比较有头 绪的, 主要有三支:一为舜族,二为禹族,三为陆终族 舜,〈〈史记》说他是颛 顼的 7 世孙,其后代产生出陈、袁、田等姓氏 禹是颛顼的 6 代孙,他的儿子 启,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后产生出一些姓氏 陆终 父祝融,是颛顼的曾孙,曾孕育出一些姓氏 帝善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 高辛氏,〈〈史记》说他是黄帝之曾孙”,于颛顼为族子”。
帝善后裔中主要有尧族、 商 族、周族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是帝善之子,其后 产生出一些姓 氏商族始祖名契,是帝善之子,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 姓子氏子姓商族产生 的姓氏,一部分直接源于商朝王族,而大多数则出白由 殷纣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启所建的子 姓宋国 周部族始祖名弃,也是帝善之子, 姓姬氏,其后衍生的姓氏多达数百个此外,据有关文献记载, 匈奴族和鲜卑 族同黄帝也有血缘关系,所以,凡出白匈奴族或鲜卑族的姓氏,均列入黄帝族 系炎帝是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因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东,是渭河的 一条支 流),故姓姜;因以火德王,又以火名官,故称炎帝;相传他教民耕种, 又曾尝百草为医 药以治病,故又号神农氏他原居姜水流域,后发展到中原地 区,〈〈竹书纪年》说他曾 居陈, 陈”即今河南淮阳他的子孙大部分在河南境内 定居,使姜姓失而复得,又衍生出其他一些姓氏在河南境内的炎帝后裔,主 要有方氏、 雷氏、吕氏、许氏、文氏、申氏炎帝后裔还有在山东北部的齐氏, 但其始祖吕尚是南阳 吕国的子孙东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东夷族分为太昊族与少昊族 太昊, 是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也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
太昊族以龙为图腾, 曾以龙为官 名,其后裔姓氏有任、郝及白姓的一支等 少昊,号金天氏,也是 古代东夷族首领,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少昊与太昊是继承关系, 少昊部落是 从太昊部落分出来的,活动中心在今山东曲阜一带,但其后代却分 布在全国许多地方少 昊后裔有两个重要人物,即皋陶和伯益 皋陶是少昊的 曾孙,也是东夷族的首领当今第一大姓李及廖姓的一支,都是他的后裔 伯 益是皋陶之子,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他是古代嬴姓(秦朝)各族的共同祖 先,后裔相当繁盛,赵、黄、徐、马、谭、江等姓都是他的后代三、姓氏起源由于姓氏繁多,所以来源也相当复杂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1、 以氏族、图腾为姓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炎帝大战于阪泉之野(河 北境内),当时,黄帝指挥熊、黑、编、狩、第虎六个猛兽参加战斗,经过 3 次较量才打败了炎帝乍听起来是荒唐可笑的,实际上是以猛兽为 图腾的 6 个 氏族的黄帝部落,其中以黄帝所在的熊氏族为首的,故黄帝又称“有 熊氏”氏族社会晚 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 如:姬、姜、姒、风、己、子 任、伊、嬴、姚由此而产生的姓氏在古代被 认为是“贵”姓如姒、姜姓等人数少,但姓 氏高贵。
2、 以国名、邑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 建,大大 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 杜、戈、雷、宋、 郑、吴、秦、蔡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 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 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 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白西域米国,安姓 出白安息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 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4、以乡、亭、居住地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 邑氏;至 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 南郭、西郭、北郭, 这四郭便成了姓氏6、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宋恒公 之子字子 鱼,其后人以鱼为姓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7、 以排行为姓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 二曰仲, 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如春 秋鲁国有孟孙氏、叔 孙氏和季孙氏8、 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一些以官 职为姓的 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 等9、 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
又 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10、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11 、 以谥号、赐姓、避讳改姓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 之弟康叔之后 南朝隆武帝把国姓 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 国 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13、 避仇、避难改姓多为本族有人触犯刑律而要诛九族者,因避祸而迁入 异地而改 姓,如汉代大臣杨烽被害后,其后世子孙改烽性;司马迁因祸下狱, 其族人改姓同14、其他姓源少数民族的多字姓大部分简化、汉化改为单姓 ,如"拓拔"改 为元姓、 "贺鲁"改为周姓、"柯拔"改为柯姓、"丘穆"改为穆姓、"哈巴色"改为翦姓 等满族大姓"索 绰罗氏"改为索姓、"瓜尔佳氏"改为关姓、"钮祜禄氏"改为郎姓、 "纳喇氏"改为那姓、"爱 新觉罗氏"改为金姓等另有以德行或闻著之事为姓氏 者 如汉武帝时年高德劭的老丞相 田千秋恩准参乘着入朝, 人称"车丞相",其后人遂 以车为姓此外,还有 以古都名为姓 以古朝代名为姓,纷繁复杂中国姓氏复杂,往往一个姓也有好几个源头例如: 尹姓的起源有二:其 一出白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 其二以官名命名,尹氏为商周时的官名,职位 相当于宰 相。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 有以尹为姓的,也称 为尹氏 司徒的起源有二:其一出白姬姓,是舜帝的后代 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 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又名土司 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 氏 其二 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 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 傅起源如下: 其一出于殷商名相傅说的后 裔,也即商王武丁发现大臣的地方命名的姓氏; 其二出白姬 姓,黄帝裔孙大由(唐侯丹朱之子)封于傅邑,故其子孙便以地为氏,也称傅氏; 其三出白赖氏 改傅姓,赖氏族人有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 其四清代有部分满洲贵族 也改姓傅,如傅恒,满洲镶黄旗人,本姓富察氏姓氏中不但有单字姓,还有 复姓,如诸葛、夏侯、司马等复姓来源如下: 一是汉 族复音姓氏绝大多数产生在商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如钟离、上官是以封 邑为氏,东郭、南 门是以居地为氏,公羊、子阳是以王父之字为氏,司马、司 空是以官名为氏,公孙是以爵 系为氏,叔孙是以族系为氏等等 二是古代少数 民族 的复音姓氏都是来白当时的译音,由于读音的原因,翻译成汉字就成了慕 容、宇文、万俟(mo qi)等古代少数民族的不少姓氏原是有其意义的,如鲜卑族慕容氏,其意是“慕 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
宇文氏,为辽东南单于之后, 因打猎捡得一个玉玺,白以为上 天所授,是贵为天子的象征,鲜卑人称天子为 宇文,因号宇文氏尔朱氏,其先祖为契胡部落酉长,世居尔朱川,以住地为 氏除复姓外,还有 合姓所谓合姓,即由二姓合并而 成合姓的产生,大抵 为外甥继嗣舅父,女婿继嗣岳父,而又不忍使白己的本宗“断了香 火”,于是将二 姓合并为一如“陆费”,本姓邛击”,因“陆”姓之子养育于外家,继 承其业,遂合 外字“费”姓为“陆费”,清代有陆费墀申屠、夏侯、范姜等均为合姓 这种合姓 现象在我国古代妇女的姓名中更为常见,姓李的女子嫁姓赵的男子,则称赵李 氏,如此这般的李王氏、张刘氏、吴周氏、姚朱氏等到处都有四、姓氏的演变战国时期,姓氏混一,而姓氏也基本固定了下来,但在以后的两千年里也不 断发生演 变大致说来有两点:姓氏的迁移和改姓在两千多年里,由于战乱、灾荒以及其它零星的 迁移,中国的人口流动很大, 在这流 动中,姓氏也随着迁移,分散到全国各地大的迁移大概有这么几次:1、 秦汉时代秦朝 的南征北战,促使了大量人员的流通由于灾荒及战乱,汉代 多次有大批灾民南迁2、晋 末八王之乱”后的动荡迫使大量中原人迁到淮河以 南地区。
3、唐五代时期安史之乱 及五代时期的战乱使大批中原人外迁,后来 又有很多人迁到中原4、北宋靖康之乱后, 宋室南迁,随行人员之多前所未 有其它还有很多的迁移在这些迁移中,有很多姓氏也 随着传播,有的姓氏 也发生了融合和演变,极大地丰富了中华的姓氏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会有很多改姓的情况发生其中有很多原因,主要如下: 因避讳 改姓,避长者讳、避贤者讳等都会导致姓氏的改变,如秦亡后项籍称霸,“籍”氏为避霸王讳,改姓为“席'因避难改姓,如秦焚书坑儒,有个姓桂名贞的 博士早 早得了风声,与全家改姓逃亡,此后桂家后代有的姓香,有的姓灵,有 的姓焕,音同字不 同,以示不忘本; 因迁徙改姓,由于融于当地的民俗也会导 致改姓,如秦汉时期“韩”姓多流散到江淮一带,当地土音以“韩”为“,何I随音变, 遂有“何”姓因得罪或功赐改姓,如刘邦赐项伯、娄敬姓刘,赐英布后人姓题; 在民族融合中改姓,少数民族的姓在与汉族融合后得到汉化,从而出现了康、 安、米、石 以及贺兰、宇文等姓还有其它多种改姓原因,这里不再赘述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姓氏必然变化很多源多水活,流量变大历史 上中国曾拥有多少姓氏,迄今尚难论断明代的〈〈姓)1》和〈〈万姓同谱》 ,收录 了 3700 多个,但有人指出此数至多只及曾存在过的姓氏总量的一半。
〈〈百家姓》 中也共只 收录了常用的 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