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39829144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帆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阅读全诗,你觉得“帆”在远方寻求什么?把什么遗弃在故乡?答:_答案:寻求自由,追逐理想。把懦弱和平庸遗弃在故乡。“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答案:在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在游

2、移。它闪着刺眼的白光。这白色的帆似乎在承受着极大的折磨。它在遥远的异地漂泊,波涛汹涌,夹杂着呼啸的海风。它们要打翻这精灵,要让这孤独的反叛者葬身在自己威猛的打击中。而帆,在狂风暴雨中顽强前行,向着理想和光明,与风暴作斗争。诗歌中“故乡”“作响”后面的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答:_答案:“故乡”后省略了在故乡停泊时的场景,“作响”后省略了与风暴搏斗的具体画面。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那种不能无声无息地在世上走过,不能在宁静中平庸地苟活,而要在生活的风暴中寻找安详的追求和志向。二、语言运用.(原创)调动想象和联想,将下面欧阳修的

3、一首词中画线的两句诗加以拓展描述,力求鲜明生动。采桑子欧阳修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答:_答案:透明的湖水是那样澄澈新鲜,让我忍不住时而俯首观水,时而抬头望天,久久不肯离去。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仿照下面的例子,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一定要写出作者)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诗句:_理由:_诗句:_理

4、由:_答案:(示例)(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不会枯竭,才思才不会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诗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理由)这个比喻可用来激励同学们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步,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基础考查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庇护(p)桅杆(wi)清澄(chn)恬淡(tin)B饿殍(f) 祈求(q) 苦涩(s) 独处(ch)C跛脚(b) 笨拙(zhu) 搜罗(shu) 主角(ju)D卷轴(zhu) 拮据(j) 侥幸(jio) 笃厚(d)解析:选D。A.“庇”读“b”;B

5、.“殍”读“pio”;C.“搜”读“su”。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孤帆逃避深渊悲观厌世B波涛 清澄 翅膀 步履艰难C汹涌 祈求 丑陋 推崇辈至D桅杆 苦涩 戏弄 一飞冲天解析:选C。辈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B这些青天之王,既笨拙又羞惭,/就可怜地落下了雪白的翅膀,/仿佛两只桨拖在它们的身边。C在信天翁这首诗中,对信天翁与水手的关系的揭露,特别是在将其展示为一幕戏剧场景时,诗人的想象发挥了重要作用。D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朴的趣味

6、。解析:选A。B项,“落下”应为“垂下”;C项,“揭露”应为“揭示”;D项,“纯朴”应为“纯正”。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与画之间的关系。最近读到一本书,发现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的观点颇有新意。他主张_,即不能用画的形象去理解诗,而应以诗意的幻想去欣赏画。A“诗中有画,画中无诗”B“诗中无画,画中有诗”C“画中无诗,诗中无画” D“画中有诗,诗中无画”解析:选B。根据上下文提示,上文说“新意”,下文的内容体现了“无画”和“有诗”。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8题。明天,天一亮法雨果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色,我就动身。我知道你

7、注在跂望。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怀着忧心,倚着背,交叉着手,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注】诗中“你”指诗人已死去的女儿,诗人正赶往女儿墓地。第一节诗中“我知道你在跂望”这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明明是诗人自己渴望早一点到达女儿的墓地,却写女儿翘首待父。这种换位的写法表明了诗人爱女儿之深。他永远不肯相信女儿已死,觉得女儿仍然盼着见他,这样就写活了父女之间那份依依深情。“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这一句写得好在哪儿?答:_答案

8、:把内心抽象的思念化作具体可感的行动,这种写法既新奇,又真实,恰切地表达了诗人急于赶路去见女儿的心情。为什么诗人认为“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答:_答案:在诗人心中,女儿是光明和希望。失去女儿,就失去了一切。女儿已死,见不到她,诗人便无心去做任何事。这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爱之深,思之切。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如何来表达他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试找出诗句加以分析。答:_答案:第一节用“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表明路途之远和赶路之急;第二节用“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表达用心之专一;第三节用不看远帆,不看彩霞表达诗人的执着。这样,那份急切、执着与专一的思念之情就被表达得真挚动人了。三、语言表达补出下面语段中空白处的句子。其实天不暗,阴云终要散;_;_;其实路不远,一切会如愿。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为你祈祷,请你保重每一天。答案:(示例)其实海不宽,此岸连彼岸其实山不险,条条路可攀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将下面文段后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不超过50个字。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三个时间领域,即经验领域存在领域发展领域。_答案:(示例)成年人的三个领域是相对平均的;老年人的经验领域最大,发展领域最小;青年人正好与老年人相反。(或:青年人的发展领域最大,经验领域最小;老年人正好与青年人相反;成年人的三个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