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398291168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5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三顾茅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最新】《三顾茅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最新】《三顾茅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最新】《三顾茅庐》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最新】《三顾茅庐》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顾茅庐》教学设计(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

2、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三、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四、教学时间: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幻灯片检查)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2)填空: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

3、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4)指导朗读,体会。2、学习第24自然段,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要点: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第三自然段。精

4、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3)重点句理解。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4、课件欣赏诸葛亮出茅庐后的“神机妙算”如:“空城计”“三气周瑜”“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图片配文字)三、总结、写作特点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

5、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四、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如:我们来到清秀园,只见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六、板书设计:刘备8三顾茅庐诸葛亮诚下马步行、轻轻敲门、心轻轻走、恭恭敬敬、诚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意快步走进求贤若渴尊重人才三顾茅庐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的意思。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

6、质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4、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中三处比喻的意义。5、能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谈话。同学们,这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造就了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2、板书课题3、学生用文中词语解释课题意思。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解决了什么问题?2、交流反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3、教师小结。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品读感悟。(一)抓“诚心诚意”品刘备的尊重人才1、学生默读课文

7、,思考从那些语句可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圈划出重点词句。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朗读描写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并相机交流感受。(生用“我从-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因为-”的句式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相机引导:读刘备的话,体会刘备的内心;从刘备的神态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刘备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4、领读:师: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他(生读描写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真是尊重人才呀!(二)抓环境描写和三处比喻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师过渡:刘备当时已47岁,贵为皇叔,诸葛亮仅有27岁,乃一介山野村夫,他如此礼贤下士,值得吗?我们就来认识一

8、下这位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我们先去他家看看吧。2、生读看到了什么。3、交流: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答)找到这段环境描写的中心句,发现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进行交流。读这段中的比喻句,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从这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4、指名朗读这段环境描写。5、说话训练:我们来到-,只见-的柳条-,-的小草-,-的花儿-,-的桃花,-的梨花,-的杏花,景色真是-。6、讨论:你对诸葛亮有了什么了解?从哪些语句中还可以认识到诸葛亮的才能?(引导发现另两个比喻句)指名读比喻句,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了什么?7、讨论:“云雾”“青天”分别指什么?“鱼”和“水

9、”分别指谁?8、指名读这三处比喻,说说这些比喻句的作用。9、师补充诸葛亮出山后对刘备的辅佐(诸葛亮出山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摆设八阵图,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尽心尽力辅佐刘家二十一年,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0、生说说对诸葛亮的认识。四、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自由朗读。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五、总结全文,引向课外。1、说话

10、训练:刘备真是尊重人才,他-;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他-。(生运用文中词语进行说话训练。)2、发散:除了三顾茅庐外,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3、总结: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三国城,认识更多的三国英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英雄用他们的壮举写下了许多感人的篇章,我们从中会有很多收获的。板书设计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访贤才刘备诸葛亮尊重人才雄才大略如鱼得水创大业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学习思路: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

11、,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学习准备:课件、练习纸等。预设过程:(一)启迪,方言逗乐暖诚意(课前)1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说我叫肖绍国)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从大屏幕上看到的)(你真善于观察)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学生说肖老师)是朋友就应该直呼其名,我叫(肖绍国)谁来叫我的名字?(如果没人叫,教师说一句谚语:老虎赶车没人敢)(指名学生叫肖绍国)(教师接哦,在这儿,我给大家上课来了;到!并作立正状)2同学们,知道我来自哪儿吗?(湖州)想不想听听湖州话?(想)好!我说一句,你先猜猜是什么意思?再学着我说一说,好不好?教师说今天跟大家一起合作,我真快乐!(纯正的湖州腔)(

12、学生猜、学)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快乐吗?(学生发话)(跟这么多朋友相聚在一起,特别是看到你们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当然是件快乐的事)好了,你们能不能说一句衢州话,让我也来猜猜、学学?(学生说衢州话,教师学猜、学)3看来说好普通话可真重要,大家都说普通话,五湖四海的人们才好沟通。同学们,我们大家都互相认识了,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好!上课!同学们,你们真可爱!)(二)感觉,第一印象落诚意同学们,上节课在你们语文老师的帮助下,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像?(学生说话:礼贤下士、求闲若渴、真心诚意、一片真情)(方案一:如果学生一开始说出“礼贤下士、求闲若渴”等含义

13、比较深刻的词语,到不了“诚心诚意”上去,教师导:这个词语用得好,文绉绉的,你从哪儿找到的?我怎么没有发现,你真会读书!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若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刘备?“诚心诚意”)(方案二:如果学生一开始说出“诚心诚意”,教师先板书“诚”,继续让学生说其它的词语,总结:是呀!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若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板书:诚)(三)锁定,揣摩对话悟诚意1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2最能

14、体现刘备诚意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3多平台交流a师生对读预热当一学生读到以下这组对话时:(大屏幕出示)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方案一:若学生一上来把“胡说!”一词读得不错,教师则启:你这个“胡说!”读得特别有味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我要读出斥责的口气)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其:“求贤心切,一片诚心”,(学生接话,教师点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