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39735060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1它“彻底暴露了清政府所推行的同光新政的实质,打破了国民妄自尊大的心理,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强烈危机感。”材料中的“它”A促发了洋务运动的兴起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C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程D导致了清末“新政”推行2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3“总税务司通令”

2、是自1861年开始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下发各海关税务司的普发性公文,以英文行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将通令改为中文行文,1942年这一诉求得以实现。由此可知,这一转变是A欧洲团结中国抵抗日本的需要B中国近代反帝运动发展的成果C中国近代海关国际性减弱的象征D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升的标志4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力主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他指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美国政府采纳此建议,从1909年起退还部分中国赔款,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这反映了美国 A意图借助意识形态支配中国 B控制了中国的

3、留学教育C开始实施独立对华外交政策 D对华政策侧重文化侵略51895年4月8日。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占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英国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 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 D干涉还辽得到清廷的回报。6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成立大会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宋美龄意在强调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 B前线杀敌和后方

4、工作同是胜利保障C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D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7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淞沪会战8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5、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9以下条约规定,出现最晚的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五处港口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大合众国大臣遇有要事,无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酌议事件D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10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11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

6、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1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近代某条约规定:“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

7、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4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赔款2亿两白银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15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61896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

8、增长了4.3倍;1897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1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BCD18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

9、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20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

10、助二、综合题21材料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基本内涵是“息内争、御外侮”。“息内争”,即主张国内要和平统一,这是其和平统一观的主要观点。张学良对“内争”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他认为:内战起因是“落伍军阀,为一时利欲所迷稍不如愿,便以武力为抗争之后盾”,内战后果是“民生憔悴国势阽危”;他本人深有感触地说“一直打内战,皆为不得已之行动,不论其为战胜或失败,均觉万分痛苦。”“御外侮”,即主张对外要抵抗侵略,是其和平统一观的又一主要观点。包含着抵抗日本侵略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日本的侵略是实现国内和平统一的一个主要障碍,张学良在国民党五中全会期间说道:“内战不停止,很难造成抗日之局势。从前我则认为非抗日

11、不能统一。”摘编自论张学良的和平统一观(1)根据材料概括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主要观点,并分析这种观点形成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学良为实现其和平统一观做了哪些努力?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那么“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可全述和社会行为的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可以归结为“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贤(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能(统治才能出众

12、的人)、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贵(上层贵族官僚)、勤(为国家服务勤劳有重大贡献的人)、宾(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这八种人犯罪,不按法定的程序和刑罚审判,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采取“请议”的特殊诉讼程序,即先交大臣会“议”,议其罪行,然后再奏请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这八种人经“请议”特别程序后,往往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并比较重视勘验现场,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种对口供的重视就必然导致了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商周时地方司法权由

13、诸侯掌握,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借口中国的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不能适用于西方人,因此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1906年秋清廷设立专门司职审判的大理院,从机构设立上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如果说这一改革还只是对传统体制稍加变动的话,那么在地方各级,从袁世凯在天津府地方试办新式审判厅开始,到京师地方、东三省及江苏等地试办各级审判厅,以及后来各省城、商埠各级审判厅等各级新式审判机构的设立,无疑是对传统体制的重大突破。从其人员任用上看,传统体制中,各级行政官即是审判官,审判所需的法学专门知识主要

14、是靠其司法审判的辅佐人员,而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官员,既需要较长时期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后,才能正式成为其一员。袁世凯在天津试办新式审判厅时,“经试办数月,积牍一空,民间称便”,甚至开厅以后,洋商因为该厅审判公正,“亦有不先赴该国领事投禀而径赴该厅起诉者”。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司法审判制度的主要变化。参考答案BCBAA CDCDD DCDDD CDCAC21(1)观点:“息内争”,主张国内和平统一;“御外侮”,主张对外抵抗侵略。背景:国内军阀混战,人民涂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努力:顶住日本压力,宣布“改旗易帜”,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完成统一;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使国共两党走向联合抗日;把停止内战和抵抗日本侵略结合起来。22特点:礼教是指导审判的主要原则;官员、贵族享受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审判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具有独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