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39732318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13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对的的一项是 ( ) A、 匿笑(n) 沐浴 (m) 祷告(shu) 絮絮叨叨(do)B、瘫痪(hun) 憔悴(qio) 分歧(q) 怦怦直跳(png) C、姊妹(ji) 徘徊(hu) 菡萏(hn) 淡雅高洁(y) D、恳求(yng) 嫩芽(ln) 脸颊(xi) 水波粼粼(ln)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树杈 寒战 诀别 不可抗拒 B、 沉寂 烂慢 遮蔽 各得其所 C、 繁杂 敏感 拆散 行影不离 D、委屈 伤疤 覆盖 喜出忘外 3、 (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

2、,恰当的一项是 ( ) 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_ ;忙碌的蜜蜂在田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_ ;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在教我们_。 A、谦虚 勤快 坚韧 B、忍让 勤快 坚强 C、忍让 勤俭 坚韧 D、谦虚 勤俭 坚强 4、 (3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她猜想,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B、这家水果超市里卖苹果、梨子、香蕉、葡萄和多种水果。 C、我们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5、 (3分)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

3、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B、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成果。 C、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出名的文学家,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D、故事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情节的安排是故事的重要任务,由于这样才干吸引读者。 6、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有抱负,才会有追求。鲜花有抱负,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抱负,才会用辛苦酿造甜蜜; , 。7.古诗文默写(8分)(1) ,可觉得师矣 。 (2) ,不亦君子乎?(3)三人行, 。(4)三军可夺帅也, 。(5)孔子觉得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学习和思考有机的结合起来,她们是辩证

4、统一的句子是: , 。二、 古诗文阅读(2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2分)下面句子朗读的停止划分不对的的一项是 ( ) A、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端人。 B、谢太傅/寒雪日/內集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 (3分)下面对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5、A、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B、陈太丘是个冷酷无情的人,朋友来迟了一点,她就决然舍去,太没有人情味了。 C、元方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却聪颖机灵,能言善辩,懂得交友以诚信为本的道理。 D、文中的友人是个无信无礼的人,但她还是有个长处知错就改10、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意思同样的一组是( )(2分)A寒雪日内集 日中不至 B元方时年七岁 故时有物外之趣C期日中与人期行 D下车引之其邻人之父亦云1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1)相委而去( ) (2)下车引之 ( )(3)元方入门不顾( ) (4) 太丘舍去( )12、(3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惭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 (3分)从陈太丘与友期这则小故事里,我们明白了这样一种道理:14、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去辩驳她爸爸的友人的?从中可知元方是个如何的孩子?(4分)三、现代文阅读 (28分) (一)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来,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忽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妈妈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据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样说,妈妈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

7、!”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妈妈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始终都不懂得,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妈妈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恳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乐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快乐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8、地说:“看完菊花,我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种”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毕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尚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

9、开得烂漫。我懂得妈妈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5、第一段中“妈妈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对的的一项是( )(2分)A、妈妈充足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因此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紧张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B、妈妈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妈妈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因此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C、妈妈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她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安静的心态。

10、D、妈妈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她,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安静的心态。16 当“我”摔东西时,妈妈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由于( )(A) 妈妈怕东西砸到自己身上。(B) 妈妈理解“我”的心情,但又关怀“我”,怕“我”做傻事。(C) “我”的脾气已经无法控制,妈妈想等“我”能控制自己时再出来。17 妈妈推“我”去看花,是由于( )(A) 她想让“我”通过看花来散心。(B) 她爱花,可她身体不好,想让“我”陪她一起去。(C) 北海的菊花很美丽,不看可惜。18、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写,选择对的的答案A、神态的 B语言的 C、动作她

11、憔悴的脸显出恳求般的神色。( )她快乐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妈妈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19、“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意思是( )A 妈妈很伤心我的双腿瘫痪了 B 妈妈怕我心里伤心C 我的双腿瘫痪后,妈妈变得神经质 D 妈妈怕刺痛我的心20、“她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意思是( )A 她离开家了 B 她死了 C 她气愤了 D 她住在医院里了21、妈妈昏迷前说的话,阐明( )A 妈妈最爱自己的两个孩子 B 妈妈最想自己的两个孩子C 妈妈最不放心自己的两个孩子 D 妈妈这时已经不苏醒了22对妈妈的思想性格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A妈妈虽然“毕生

12、艰难”,但却有着任劳任怨的精神B妈妈有急儿子所急,乐儿子所乐的爱心C妈妈在艰难的生活中,有热爱生活的顽强的生活信念D妈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鼓励后裔树立顽强的生活信念23、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身艰难的生活” 这句话理解对的的一项是( )(3分) A、 阐明了妈妈的病很危险 B、 揭示了妈妈不幸的命运 C、 侧面体现了崇高的母爱 D、 揭示了妈妈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2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对的的两项是( )A.本文从作者的残疾写起,以看秋菊为情节推动的主线,全文重点贯穿的是妈妈和我对比似的描写,在看似安静的叙写中把故事写得高潮迭起、波澜起伏。B.作者对妈妈的刻画以简洁传神的细

13、节描写为主,藏而不露的细节刻画细腻地写出了妈妈对儿子的深情,使妈妈的形象异常丰满、高大。C.文章的第2段虽然短小,但在全文中的地位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情节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对妈妈的形象也起到较好的突出作用。D.第3段中写到“她憔悴的脸上现出恳求般的神色”,阐明儿子只知自己的病痛而对妈妈的病痛视而不见,妈妈常常为此感到痛苦和无奈。E.依景寄情、景中寓理,本文和我与地坛都用得极为成功,地坛古老而布满生机,秋菊凌寒而烂漫开放,启发作者真正理解了自己的妈妈。25第三段说:“妈妈进来了,挡在窗前。”对妈妈的这一动作理解对的的一项是A“我”居住的是平房,门和窗在同一方向,“妈妈”进门之后自然而然地站在窗前。B“妈妈”挡在窗前,是为了挡住某些秋风。由此可见妈妈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C“妈妈”挡在窗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