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50KB
约4页
文档ID:397315554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_第1页
1/4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成果总结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成果简介        我院是1999年开始开办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对软件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明,由于毕业生岗位技能欠缺,或专业理论功底薄弱,或没有经历项目开发训练等原因,较难为企业接受,造成企业人才紧缺而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深入考察与研究发现,该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资水平不高,学习资源匮乏,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或适应性较差等       为此,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该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开发了一种以实践教学为链条,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该改革成果于2006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其成果名为“以534实践教学模式为特色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此后我们遵循“理实一体化”和“教学做合一”原则,继续深化改革,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成果也更名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或称为“软件技术专业634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       我们将软件技术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再根据专业教学特点进行模块化重构,形成了 “网页美工技能、网站开发技能、WEB程序开发技能、面向对象程序开发技能、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技能和软件测试技能” 6个专业技能模块,这就是“634”中的“6”根据软件企业现状和高职软件人才培养规格,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种:网页制作员、软件编码员、软件测试员、WEB应用程序开发员、软件销售员等,其中在前三种岗位就业的约占75%,且这三种岗位的主要技能基本能覆盖到其他职业岗位。

634”中的“3”即指网页设计、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这三种岗位       “4”是指四种教学方法第一种,课内外训练设计丰富的课内实训,以巩固理论,夯实技能基础通过学生专业协会、兴趣小组等开展各种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第二种,成立模拟软件公司,引入现场实际项目,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第三种,在软件企业真实职业环境中,完成至少一个岗位、半个学期的岗前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能的针对性第四种,实行“师徒制”即一个教师带若干学生,承接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开发,综合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专业特长        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示意图如下所示         整个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通过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化专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过程来完成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开发平台配置和办公软件操作技能, SQL Server 等常用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技能,Internet网络的应用技能等模块化专业技能实训主要培养构成职业能力主体的核心技能:实训内容为可选择的六个专业技能模块,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以及今后可能面向的职业岗位,从中选取三个或三个以上模块学习,培养一种或多种技能。

顶岗实习过程,是在软件企业职业环境中,以真实软件项目为工作任务,在网页设计、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三种岗位中选择一种为具体作业岗位,合作完成软件项目的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或岗位的实习后,可进入另一个项目岗位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熟悉软件开发流程,掌握较强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较强的学习、创新和协同共事能力,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2.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原则该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链条,将整个教学过程串联起来,通过在教学环境中的基本技能训练、仿真环境中的模块化专业技能实训,企业环境中的顶岗实习将理论实践融为一体,整个过程始终处于“教学做合一”状态 (2)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传统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相同,较难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634实践教学模式”六个教学模块的不同组合对应软件专业的不同职业岗位,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就业取向等进行模块选择,有利于个性化学习 (3)较好地解决了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相对脱节的矛盾学生在模拟公司实训、在企业顶岗实习、在“师徒制”中和教师开发软件,都是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需要不断的沟通、交流、协作,需要不断的创新,在这一系列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且职业素质得到了养成,协作、交流、沟通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4)较好地解决了职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的矛盾该模式按“理实一体化”原则,以实践教学为链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融合后进行了模块化构建通过内容宽厚的基本技能训练,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而六个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包括了绝大部分专业技能以上两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和终身学习能力在企业真实职业环境中的顶岗实习和师徒制的拓展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毕业后即能上手工作,基本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这为解决高职教育长期存在的职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之间矛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5)较好地解决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一是开发了数量足够的实训教学课件,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二是建立了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微软IT学院网、群、教师博客等学生在寒暑假、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都可以充分地利用上述资源自主学习 (6)提供了培养“双师”教师的新方法通过模拟公司和“师徒制”等实践教学形式,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相关软件项目开发,较快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等问题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分解、整合、重构职业能力,形成模块化教学体系     按“理实一体化”的原则,针对主要职业岗位,对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解、整合、重构,形成了六个技能模块,与教学环境下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企业环境的顶岗实习相互配合,构建了一个以模块化实践教学为链条的教学体系。

在设计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时,充分关注职业素质养成,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 2、建立课外教学体系,延伸实践教学时空      主要采用了两种办法:(1)开设网上课堂学生可通过网上自学,完成课外练习,老师为学生解惑答疑,这能较大程度上实现不同水平不同特点学生的要求;(2)成立学生课外项目开发小组,由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软件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 3、提炼、裁剪真实软件项目,形成多样的综合实训项目       承接中小软件项目,或将真实的软件项目经过裁剪和提炼,将文档整理成实训手册,供学生用于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或模拟开发近几年经二次开发用于教学的软件项目有20多种,如资产管理系统、公寓管理系统、公务员考试系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等 4、创设模拟软件公司,仿真企业工作环境      模拟公司按照软件企业的业务流程,模拟人才招聘、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和售后维护等工作,让每个学生扮演一种职业角色,使学生在仿真职业环境中得到初步训练,逐步养成岗位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5、引入“师徒制”,拓展职业能力       选聘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有研发项目的教师,担任学生“导师”。

学生自愿报名,由“导师”选取有兴趣的学生,共同开发软件项目06年来进入“师徒制”培养的学生达毕业生的65%师徒制”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6. 引入多种考核方法,构建立体教学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中,采取笔试与口试、理论与操作、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在专业技能模块实训中,以作品及相关文档完成质量、学生在小组中的工作能力及平时表现为考核依据在模拟实训中以“虚拟工资”形式进行考核,电子实习平台自动记录岗位工作情况,结合指导教师评价,确定虚拟工资,折合成实训成绩在顶岗实习中,主要考核其项目完成、思路创新、协作共事等方面的能力,以企业专家评价和项目成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成果的创新点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634教学模式 的开发与应用”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构建了“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专业技能由六个模块组成,主要专业技能实训、基本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共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基本技能训练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完成,六个模块的专业技能实训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可根据自身爱好选择一到两个岗位对应的技能模块训练;最后的顶岗实习,要求在企业环境中真刀真枪地干。

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创造了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新途径       该模式通过课内讲练结合、模拟公司、“师徒制”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方法,形成了连续的实践教学链,延伸了实践教学时空,扩展了职业情境,使学生在多种实践环境中得到训练,“教学做”始终合一,理论与实践始终一体,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相互交融中不断提升,效果良好 3、为解决高职教育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矛盾提供了范例       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即岗位针对性,毕业生后能较快上手;适应性是指高职毕业生能适应岗位技术或职业内涵日新月异的变化,这要求高职学生必须掌握较宽厚的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如前所说该成果较好地解决了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矛盾 4、提供了培养 “双师”教师的新方法       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模拟公司担任职务,要在“师徒制”中担任“导师”,要求参与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必须熟悉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要有自己开发的项目供学生参与这就促使教师自主研发项目,或是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发项目,学习软件企业管理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快成为真正的的“双师型”教师。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634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作为教改成果 在我院和不少高职院校得到了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软件技术专业初步形成品牌        在该成果的推动下,我院软件技术专业04年列为省教改试点专业,其专业实训室06年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07年列为省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和“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能认证培训基地”该专业已有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两门院级精品课程近几年该专业生源踊跃,就业率100%可见,该专业已初步形成品牌 2.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        该成果的推广应用,使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近年在各类技能比赛中频频获奖:如06年“国储电脑城数码电脑高手大赛”获第一名, 07、08年连续获泛珠三角毕业生优秀作品大赛二等奖,08年获“微软校园之星”华南赛区第三名; 06年全国选拔60名“微软实习生”,我院3名学生被选中;08年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等等 3.毕业生就业能力大大增强        自06年以来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如06届毕业生颜克飞目前已是天一银河公司的项目部经理,年薪10余万,最近该公司又在学院招聘了10名09届毕业生 4.形成了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在该成果的推动下, 07年该专业教师团队获 “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成果主要完成人杨文涛为团队负责人在该专业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一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一名省级专业带头人,一名省青年骨干教师,一名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教师05年以来,该专业教师主持开发的应用软件20多个,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6项,院级课题3项,公开发表论文112篇 5.在其他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成果曾经在省计算机学会和省高职计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