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II).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3973117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I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I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I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II).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II)高二政治期中考试卷 时间:90分 分值:100分卷(选择题 共60分)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2、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

2、系的普遍性3、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4、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

3、出来的 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BCD5.漫画蕴涵的哲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B、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6.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应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看问题应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D、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7、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说明 A、事物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C、人们不能否认事物时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8、苏轼在琴诗中写

4、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9、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有甲、乙两厂,甲厂效益好,乙厂效益差。后来,乙厂被甲厂兼并,经过重新优化组合,创造的效益远远大于原来两厂

5、的效益之和。这表明了A、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 B、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C、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D、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事物是A、变化发展的 B、静止的 C、联系的 D、孤立的12、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定为当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这说明A新出现的事物总比旧事物优越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墨守成规 1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14、下列

6、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 B C D15、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下列诗句或俗语中属于发展的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 B C D16、美国和丹麦科学家2009年5月28日公布研究成果称,北极圈内的未探明天然气约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版图内。此外,北极圈内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可能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到。这表明 A自然界是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C人的认识是

7、发展的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7、新事物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原因是 A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旧事物后出现B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C新事物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18、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中的寓意是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是一帆风顺的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A B C D19、下列选项中,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防微杜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天行有常,不为尧

8、存,不为桀亡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 B. C. D. 20、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蜜蜂酿蜜 教师讲课 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鹦鹉学舌 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经济体制改革 修身养性A. B. C. D.21、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共同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2、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

9、践的主观性23、“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24、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认识本身的复杂性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A. B. C. D.25、下列观点违背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是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坐井观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在我国改革和建设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A、

10、 B、 C、 D、26、“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2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意识的反作用原理C发展观点 D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

11、28、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2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 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D、认识和实践密不可分30、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A. B. C. D. 卷(主观题 共40分)3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