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39712436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实现南乡镇城乡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统筹安排南乡镇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南乡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政策的规定,结合南乡镇发展实际,制定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范围本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南乡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53平方公里。镇规划区范围为东至福堂到南乡公路东侧自然山体,南至大汤村南侧自然山体,西至都江河西侧自然山体,北至二广高速连贺支线北侧自然山体。规

2、划区范围2852.40公顷。第三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第四条 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办法(2010);6.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7.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村200036号);8.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二)行业规范与技

3、术标准1. 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2.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 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三)政策性文件与相关规划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2.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4.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201

4、6);5.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6. 贺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7. 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8. 贺州市空间规划(2016-2030);9. 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5年);10. 贺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6-2030年);11. 贺州市八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12. 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13. 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2015年调整);14. 南乡镇概念规划;15. 广西贺州西溪温泉度假邨旅游规划。第五条 规划原则(一)区域协调,城乡统

5、筹原则切实落实上层次规划和区域性专项规划的要求,特别是处理好与周边城镇各项设施的衔接,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有机整合南乡镇城乡的产业发展布局、人口分布、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城镇、乡村的协调发展。(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城镇生活、生产污染的控制和防治,尤其需要避免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强化生态环境控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南乡“青山、碧水、蓝天” 的生态环境优势,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的全面协调发展。(三)产业带动,培育特色原则正确认识南乡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正确引导、合理

6、布局,并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南乡镇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养生度假作为主导产业,并带动其他附属产业的发展,实现以生态健康产业带动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并且积极引导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及特色产品,发展特色经济。城镇建设要重视特色塑造,强化地域特点,完善综合服务职能。(四)精准扶贫,关注民生原则在南乡镇规划建设中,坚持把民生工程与民生项目纳入规划,重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打造全方位脱贫产业体系,带动全镇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增加村民就业率,最终实现脱贫致富。(五)保育文化,塑造风貌原则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镇传统风貌和格局,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

7、再利用。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落实“十三五”推进“美丽广西”建设的相关要求。(六)因势利导,有序实施原则强调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以远期发展规划为战略目标,以近期建设规划为战略重点,努力创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保证各阶段规划目标的实现。第六条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托优质的生态与温泉资源,独特的长寿与壮族文化,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模式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创新模式,构建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以森林温泉养生和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特色的生态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国际知

8、名的国际健康小镇、长寿养生胜地。(二)经济发展目标建设产业特色鲜明与又好又快发展的“富裕城镇”。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温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农业、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晚年五大业态,建立起效益高、用地省、污染少的新型产业体系,给全镇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依靠发展乡村生态农业和林下种植、农产品流通等特色产业,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打造一个经济发展后劲足,优势产业带动能力强,居民生活殷实的“活力城镇”。至规划期末,经济发展既有速度又有质量,年均增长10,全镇GDP达到20亿元,人均GDP达到50000元,财政收入5000万元。(三)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公共服务均等与社会

9、和谐发展的“幸福城镇”。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在提高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同时,实施精准扶贫关注弱势群体和乡村地区居民的生存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加快全镇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进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打造一个生活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保障体系完善的“幸福城镇”。至规划期末,精准扶贫脱贫率达到100%,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下,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以上;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到100%;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四)环境保护目标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生态城镇”。充分发掘南乡绿色生态的资源价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合理、高效、节约利用资源的可持续资源消费模式,严格控制全镇的各类污染源,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全面整治水土流失,切实加强大气、水土、动植物的保护,打造一个既能高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又能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的“绿色城镇”。至规划期末,空气质量达标率95%以上;全镇流域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分区的环境质量标准;城镇生活垃圾逐步实现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

11、%,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以上,形成环境优美的特色城镇。(五)城镇建设目标建设空间布局合理与居民生活便利的“宜居城镇”。结合贺州市空间规划要求,逐步引导乡村人口向镇区集聚,以便相关扶持措施能够有效落实到乡村地区,在让更多居民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的同时,使城乡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效能进一步提高,打造一个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乡村地区高度整合的“宜居城镇”。至规划期末,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67%,镇区功能更加完善,城乡格局更加紧凑,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城镇道路硬化率100%,镇区人均道路面积10平方米以上,主要街道立面完成整饰并设置路灯,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充足、有特

12、色,城镇具备现代旅游小镇风貌特征,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初具成效。第七条 功能定位生态健康旅游目的地、生态健康休闲体验区、生态健康养生集聚区、生态健康晚年颐养区、全域旅游产业扶贫先行区。第八条 形象定位温泉圣地,南忘壮乡。第九条 人口规模至规划期末,南乡镇镇域常住人口6万人。第十条 城镇化水平至规划期末,南乡镇城镇化水平67%。第十一条 镇村职能结构南乡镇域村镇职能类型划分为综合型、工矿型、旅游型和生态农业型。1. 综合型村镇为南乡镇区(含南中村)。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镇域交通转换枢纽,镇域旅游服务中心。2. 工矿型村庄为江坪村。以龙水金矿为核心,是重要的工矿业村。3. 旅游型村庄为旺黎

13、村、良怀村和大汤村。以森林生态温泉和民族文化旅游为主,发展旅游服务业。4. 生态农业型村庄为垌新村、沙垌村和上新村。是以发展特色农业、林下种植、生态养殖和农副产品流通业为主的生态农业村。第十二条 镇村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形成三级村镇体系:中心镇区中心村一般村。1. 中心镇区为南乡镇区(含南中社区),是南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规划常住人口规模1万人以上。2. 中心村包括江坪村、垌新村和大汤村,规划常住人口规模5001-10000人。3. 一般村包括沙垌村、上新村、旺黎村和良怀村,规划常住人口规模1001-5000人。第十三条 镇村空间结构根据南乡镇现状空间特征,综合考虑城镇空间布局相关因素的影响及其空

14、间结构发展趋势,南乡镇规划期内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总格局为:一心、一带、两轴、三大板块、十六组团。1. 一心依托现镇区和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培育商业服务、文化博览、医疗服务等功能,形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2. 一带依托都江河形成串联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城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低碳居住新区等主要功能组团的蓝色景观带。3. 两轴依托二广高速连贺支线、南乡-福堂公路、南乡都江口公路以及大宁-南乡公路构建城镇发展的“十字形”发展骨架。4. 三大板块依托不同生态基底和发展基础,以生态健康为主线构建的养生旅游服务板块、农业种养观光板块和生态山林体验板块三大产业集群。5. 十六组团包括生态山林体验板块的壮族特色中

15、草药博览园、温泉农业示范基地、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和南乡麻鸭养殖基地;农业种养观光板块的滑水冲原始森林公园、珍稀动植物科普基地、滑水冲户外运动基地和金鸡坪高山草甸;养生旅游服务板块的城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低碳生态居住新区、粤港澳退休长者疗养中心、良怀民宿温泉聚落、旺黎村壮族风情园和龙水淘金小镇。第十四条 乡村振兴实施措施第一、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第二、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第三、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提升行动。第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第五、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和农民就业增收。第十五条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表等级镇村名称应配置设施中心镇区南乡镇区(含南中社区)幼儿园、小学、初中、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医院、门诊所、卫生站、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居民运动场馆、养老院、镇政府、派出所、市场、社区服务中心、交警中队、旅游管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中心村垌新村幼儿园、小学、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篮球场、村委会、警务室沙垌村幼儿园、小学、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篮球场、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