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397121450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5八上岳阳期末) 古诗词名句填写。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苏轼浣溪沙)王维使至塞上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杜甫春望中,诗人寄情于物,通过花和鸟表达对时局的忧虑的诗句是:_,_。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二、 对比阅读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9七下陆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

2、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但微颔之_(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B . 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

3、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C . 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D . 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4) 本文通过_和_的故事,告诉我们_的道理。 三、 课外阅读 (共1题;共8分)3. (8分) (2019九下镇江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固山在京口城北,下临长江。丁丑夏五月,复至京口。遂与刘君及唐和卿出城,自山之冈而登,里许至甘露寺。寺之得名,以创于吴甘露元年。门内稍右,有铁浮图十级,乃唐李德裕观察浙西时所铸,后毁于火。今之浮图,宋元丰间铸,非复唐之旧矣。刘君以所携酒酌于观音殿前,长江在目,茫无

4、畔岸。殿侧崖下有秋月潭,潭之右为走马涧,其水已涸。登山之颠,多景楼仅存其址。予癸丑之游,楼犹未废。尝记把酒倚阑,云影堕江,金焦两山,东西对峙,如青螺列银盘中,最为奇观。今楼虽废,景犹昨也,慨叹久之。和卿复要饮于真武祠,祠在山之半。饮毕,予欲观狠石。僧识其处,命之前导。下山至演武场,而石在焉。苏文忠公诗序谓“寺有石如羊”,相传诸葛孔明坐其上,与孙仲谋论曹公兵事。今此石绝不类羊,而亦不在寺中。予疑移于后人。撼以数人不动,视其下,则石之生土中者,岂苏公作诗时未见之耶?予惟斯游之乐,固昔之所无。而况有同年同志如刘君、和卿,则又非偶然者。京口之山,以金、焦、北固为首,人称三山,其胜概诚天下之最也。金、焦

5、予向游其间,皆为作记。而复记斯游,幸亦大矣。神仙渺茫,又何必舍此以求所谓三山者哉?(选自明都穆游北固山记,有删改)【注释】浮图:佛教的塔。苏文忠公:苏轼。惟:思考。三山:这里指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山。(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里许至甘露寺_和卿复要饮于真武祠_绝不类羊_予向游其间_(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刘君以所携酒酌于观音殿前,长江在目,茫无畔岸。予疑移于后人。(3) 作者上次游览北固山观赏最美的自然景观是站在_(具体地点名称)。 (4) 说说文末作者发出“神仙渺茫,又何必舍此以求所谓三山者哉”这一感慨的原因。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4.

6、(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做大学问真学问王子墨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乘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

7、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具有厚重分量、切中时代脉搏的

8、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窜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

9、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 (2) 第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请简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5. (17分) (2019八上兴宁期末)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腊味飘香胡玲每逢寒冬,必定制作腊味。这个节目在我家一直延续保留着,俨然成为一种习俗。虽然超市、商场里,各种腊味琳琅满目,在我家,还是喜欢自己制作腊味。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亲手制作的腊味风味更独特,口感更好,而且还能享受腊味制作过程中的趣味,还有腊味做成后的满足和幸福感。像许多家庭一样,

10、母亲是制作腊味的灵魂人物,而我,只能帮她打打下手。母亲说,天气越冷,寒风越猛,太阳越大,做出来的腊味越好。她看了几天的天气预报,说,最近天气好,做腊味最好不过了。晚上,母亲把大蒜、生姜、花椒拿出来,这些都是制作腊肠的调料,有了它们,腊肠的口味不至于单调乏味,会变得麻辣鲜香。我们剥好大蒜,把生姜清洗干净、晾干。第二天一早,我和母亲带着准备好的调料,赶往菜市场。我们买了50多斤猪肉, 五花的,一半做腊肠,一半做腊肉。母亲说,制作腊味,必须是五花肉,太肥的吃起来过于油腻,而全瘦肉,吃起来太干太柴,只有五花肉做出的腊味,油而不腻,有韧劲有嚼头。一到冬天,菜市场就多了许多专门做腊肠的摊位。我们把五花肉提

11、到摊位,老板给肉去了皮,放进绞肉机的口里,然后加入我们自己备的调料,撒上盐。机器的出口处,套上洗净的肠衣,在末端打好结。肠衣一般选用猪小肠。随着绞肉机“隆隆”的轰鸣声,红白相间的碎肉慢慢灌进肠衣里,干瘪的肠衣像吹了气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很快,一条条肠衣里灌满了碎肉,饱满通透,油亮欲滴,煞是好看。到此阶段,腊肠已算做好,但母亲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她说,机器做的腊肠太松了,煮熟后刀切,容易碎掉。于是,回家后我们又用手将肠衣里的肉慢慢挤紧实,每隔一段,用线再扎一下。然后是制作腊肉。把肉切成小块,用干净的桶装好,每块抹上盐和酱油,盖上盖子。经过一天一夜的腌制,盐和酱油慢慢渗入到肉中。第二天就可以拿出来

12、晾晒了。一串串腊肠,一块块腊肉,挂在阳台上,鲜艳喜庆,油亮诱人,它们耐心而安静地接受着阳光和寒风的洗礼。经过半个多月的晾晒,逐渐枯萎缩水,冒出一层细细的油,淡淡的腊味清香在空气里萦绕,久久不散。此时,腊味的制作算真正大功告成了。接下来的日子,腊味会成为餐桌上重要角色。当腊味在舌尖上绽放出美味,总有回忆涌上心头。儿时,每到生日,母亲总会给我蒸上两节腊肠,再炒一个腊肉炒青椒,挑食的我可以吃下两大碗米饭。长大了,到外面求学或外出,离别故乡时,母亲总会在我的行李里塞上腊味,在异乡吃到家乡的腊味,会不由想起母亲和家乡,孤寂的心会涌上一股暖意。成家了,腊味还是陪伴在我的餐桌上,将平淡的烟火日子点缀得生机盎

13、然。在我家,在别的很多家庭里,腊味往往代表着母亲的爱和家的亲切,我想,这也是多年来,人们一直虔诚痴迷腊味的主要原因吧。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可以与腊味比拟,飘香的腊味里,夹杂了深深的思念和乡情,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和温暖。(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11日)(1) 为什么在作者家,制作腊味会成为一种习俗?请概括其原因。 (2) 请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3) 分析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 请说说你对“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可以与腊味比拟,飘香的腊味里,夹杂了深深的思念和乡情,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和温暖”这一句话的理解。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6. (4分) (2

14、018七下临川期中)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 (1) 【任务一】阅读本期校刊的卷首语,完成小题。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数据显示,因为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今天,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也更多样。和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_(gun zho)照当下,_(hu s)过去,了解我们的文化。你会和我一样,每一次都觉得开卷有益。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词语

15、,正确的一项是( )A . 观照 回朔B . 关照 回朔C . 关照 回溯D . 观照 回溯(2) 文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3) 【任务二】有同学为栏目创作了一首小诗,阅读诗作,完成小题。 每一件文物,都是记载历史变迁的珍贵档案。凝视你,寻觅曾经的沧海桑田。每一座博物馆都是守护中华文化的珍贵宝库。走进你,感受文明的博大精深。对划线字的读音和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记载 zi “化”第三笔是“丿”B . 记载 zi “化”第三笔是“乚 ”C . 记载 zi “化”第三笔是“丿”D . 记载 zi “化”第三笔是“乚 ”(4) 请为这首小诗续写一节,内容、语言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