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1KB
约5页
文档ID:396956576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_第1页
1/5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精品文档......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  1.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的电荷数  2.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多元弱酸部分水解产物中有分步水解产物  3.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就写几例如:Na2CO3: c(Na+)+c(H+)=c(OH-)+c(HCO3-)+2c(CO3 2-)  因为碳酸根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所以碳酸根前有一个2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  CH3COONa: c(Na+)+c(H+)=c(CH3COO-)+c(OH-)  Na2CO3: c(Na+)+c(H+)=c(OH-)+c(HCO3-)+2c(CO3 2-)  NaHCO3: c(Na+)+c(H+)=c(HCO3-)+2(CO32-)+c(OH-)  Na3PO4: c(Na+)+c(H+)=3c(PO4 3-)+2c(HPO4 2-)+c(H2PO4-)+c(OH-) 电荷守恒定律: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

它指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发生什么变化 ,其中所有电荷的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离开该区域;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同时产生或消失 注意: 1. 正确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关键,需要结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尤其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能有所遗漏如Na2CO3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和水解平衡:Na2CO3 2 Na+ +CO32-;CO32-+ H2OHCO3-+OH-;HCO3- +H2O H2CO3 +OH-;H2O H++OH- 所以溶液中阳离子有:Na+、H+,阴离子有:CO32-、 HCO3-、OH-  2. 结合阴阳离子的数目及其所带的电荷可以写出:  N(Na+) +N(H+) = 2N(CO32-) + N( HCO3-) + N(OH-)3.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NA得:n(Na+)+n(H+)=2n(CO32-)+ n(HCO3-) + n(OH-);再同时除以溶液体积V得:C(Na+) +C(H+) = 2C(CO32-) + C( HCO3-) + C(OH-),这就是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式。

电荷守恒式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所带电荷乘积之和等于所有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乘积之和写等式注意2点: 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 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如:Na2CO3溶液:C(Na+ )+ C(H+ )= 2 C(CO32- )+ C(HCO3- )+ C(OH-)NaHCO3溶液:C(Na+ )+ C(H+ )= 2 C(CO32- )+ C(HCO3- )+ C(OH-)Na3PO4溶液:C(Na+ )+ C(H+ )= 3 C(PO43- )+ 2 C(HPO42- )+ C(H2PO4- )+ C(OH-)NH4Cl溶液:C(NH4+ )+ C(H+ )=C( Cl- )+ C(OH-)NaOH溶液:C(Na+ )+C( H+ )= C(OH-)物料守恒: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也就是元素守恒,即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物料守恒实际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

物料守恒可以理解为原子守恒的另一种说法任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分别保持不变”,可以微观地应用到具体反应方程式,就是左边带电代数和等于右边也就是左边(反应物)元素原子(核)个数种类与总数对应相等于右边(生成物)⒈ 含特定元素的微粒(离子或分子)守恒 ⒉ 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 ⒊ 特定微粒的来源关系守恒例1 :NaHCO3溶液  nNa:nC=1:1,如果HCO3- 没有电离和水解,那么Na+和HCO3- 浓度相等  HCO3- 会水解成为H2CO3,电离为CO32-(都是1:1反应,也就是消耗一个HCO3-,就产生一个H2CO3或者CO32-),那么守恒式中把Na+浓度和HCO3- 及其产物的浓度和画等号(或直接看作钠与碳的守恒):  即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 这个式子叫物料守恒  例2 :Na2CO3溶液电荷守恒 c(Na+)+c(H+)=2c(CO32-)+c(HCO3-)+c(OH-)  上式中,阴阳离子总电荷量要相等,由于1mol碳酸根电荷量是2mol负电荷,所以碳酸根所带电荷量是其物质的量的2倍  物料守恒 nNa:nC=2:1,c(Na+)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的2倍,电离.水解后,碳酸根以三种形式存在,所以 : c(Na+)=2[c(CO32-)+c(HCO3-)+c(H2CO3)]例3:在0.1mol/L的H2S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过程:  H2S H+ +HS- HS- H++S2- H2O H++OH- H2S物料守恒式c(S2-)+c(HS-)+c(H2S)=0.1mol/L, 在这里物料守恒就是S元素守恒, 描述出有S元素的离子和分子即可  例4:在0.1mol/L Na3PO4溶液中:   根据P元素形成微粒总量守恒有: c[PO43-]+c[HPO42-]+c[H2PO4-]+c[H3PO4]=0.1mol/L   根据Na与P形成微粒的关系有: c[Na+]=3c[PO43-]+3c[HPO42-]+3c[H2PO4-]+3c[H3PO4]根据H2O电离出的H+与OH- 守恒有: c[OH-]=c[HPO42-]+2c[H2PO4-]+3c[H3PO4]+c[H+]例5:NH4Cl溶液,化学式中nN:nCl=1:1,得到c[NH4+ ]+ c[NH3.H2O ]= c[ Cl-]写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就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  例1 :Na2CO3溶液水电离出的c(H+)=c(OH-). 在碳酸钠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以(H+,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其中1mol碳酸分子中有2mo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所以 c(OH-)=c(H+)+c(HCO3-)+2c(H2CO3) 例2 : NaHCO3溶液  方法一: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NaHCO3 溶液中存在下列等式  C(H+)+C(Na+)=C(HCO3-)+2C(CO32-)+C(OH-) {电荷守恒}  C(Na+)=C(HCO3-)+ C(CO32-)+C(H2CO3) {物料守恒}  两式相减得C(H+)+C(H2CO3)=C(CO32-)+C(OH-) 这个式子叫质子守恒  方法二:由酸碱质子理论例1 :NaHCO3 溶液原始物种:HCO3-,H2O  消耗质子产物H2CO3,产生质子产物CO32-,OH-C(H+)=C(CO32-)+C(OH-) -C(H2CO3)即C(H+)+C(H2CO3)=C(CO32-)+C(OH-)  关系:剩余的质子数目等于产生质子的产物数目-消耗质子的产物数目  直接用酸碱质子理论求质子平衡关系比较简单,但要细心;如果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则比较麻烦,但比较保险  例2 :NaH2PO4溶液  原始物种:H2PO4-,H2O  消耗质子产物:H3PO4, 产生质子产物:HPO42-(产生一个质子),PO43-(产生二个质子),OH-  所以:c(H+)=c(HPO42-)+2c(PO43-)+c(OH-)-c(H3PO4)快速书写质子守恒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溶液显酸性,把氢离子浓度写在左边,反之则把氢氧根离子浓度写在左边。

  第二步:根据溶液能电离出的离子和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来补全等式右边具体方法是,判断溶液能直接电离出的离子是什么然后选择能电离产生氢离子或者水解结合氢离子的离子为基准,用它和它电离或者水解之后的离子(这里称为对比离子)做比较,是多氢还是少氢,多N个氢,就减去N倍的该离子(对比离子)浓度少N个氢离子,就减去N倍的该离子(对比离子)  如碳酸氢钠溶液(NaHCO3):溶液显碱性,所以把氢氧根离子浓度写在左边,其次判断出该溶液直接电离出的离子是钠离子和碳酸氢根,而能结合氢离子或电离氢离子的是碳酸氢根其次以碳酸氢根为基准离子(因为碳酸氢钠直接电离产生碳酸根和钠离子,而钠离子不电离也不水解减去它电离之后的离子浓度,加上它水解生成的离子浓度便是: C(OH-)=C(H2CO3)-C(CO32-)+C(H+) 例1:NH4Cl溶液,电荷守恒,NH4+ + H+ = Cl- + OH- 物料守恒,C(NH4+ )+ C(NH3.H2O) = C(Cl-)质子守恒,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Cl-,得到,C(H+ )= C(OH- )+ C(NH3.H2O), 分析, 水电离H+ = OH-,但是部分OH-被NH4+结合成NH3.H2O,而且是1:1结合,而H+不变,所以得到,H+ = 原来的总OH- = 剩余OH- + NH3.H2O 例2:Na2CO3溶液,电荷守恒,Na+ + H+ = 2CO32- + HCO3- + OH- 物料守恒,Na+ = 2(CO32- + HCO3- + H2CO3)质子守恒,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Na+,得到,HCO3- + 2H2CO3 + H+ = OH-, 分析,水电离H+ = OH-,但是部分H+被CO32-结合成HCO3-,而且是1:1结合,还有部分继续被HCO3-结合成H2CO3,相当于被CO32-以1:2结合,而OH-不变,所以得到, OH- = 原来总H+ = HCO3- + 2H2CO3 + 剩余H+ 若能清楚三个守恒,解题会更快,若质子守恒不能熟悉,只要掌握前两个也足够了。

归纳:1. Na2CO3溶液.电荷守恒,c(Na+)+c(H+)=c(OH-)+c(HCO3-)+2c(CO3 2-)物料守恒,c(Na+)=2[c(CO32-)+c(HCO3-)+c(H2CO3)]质子守恒,c(OH-)=c(H+)+c(HCO3-)+2c(H2CO3)2.NaHCO3 溶液电荷守恒: c(Na+)+c(H+)=c(HCO3-)+2(CO32-)+c(OH-)物料守恒,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质子守恒,C(H+)=C(CO32-)+C(OH-) -C(H2CO3)即C(H+)+C(H2CO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