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396486721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陈铁军活动名称:有趣的“转动”领 域:大班科学活动一、设计思路: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二、活动目标: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三、活动准备: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四、活动

2、过程: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

3、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2)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3、发散思维: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

4、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五、活动延伸: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大班科学:奇妙的纸杯一、活动目标:(1) 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二、活动准备: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三、活动过程:(1)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A、 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

5、己盛饮料;B、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2)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A、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B、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3)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

6、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拱形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拱形设计意图 薄壳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安全帽、拱桥、拱形屋顶等,但这样的知识内容在小学、初中的教材中才会出现,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我们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鸡蛋壳、铅笔、纸、积木等,通过幼儿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感知体会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也许不是所有的幼儿实验都能成功,但如果他们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喜欢探索,这也是我们活动的一个收获。活动目标

7、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活动准备1、个人操作材料:1/2鸡蛋壳4-5个,削好的铅笔2、分组操作材料:针筒、卡纸条、书、积木、装水的盆、托盘若干,红色笔一支3、有关拱形的多媒体图片活动过程一、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起幼儿兴趣二、幼儿探索力作用于鸡蛋壳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现象1、提问: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你们愿意来做个实验吗?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分别戳蛋壳的凹面、凸面。3、教师、幼儿共同小结:蛋壳

8、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壳是鸡妹妹先啄破的。三、往鸡蛋壳内、壳外做注水实验,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1、出示针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2、幼儿做实验。3、幼儿交流实验的结果。4、教师讲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针管里的水就象是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当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流掉了,就像是铅笔上的力大部分沿蛋壳表面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拱形桥面也能承受较大的力;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水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现象1、幼儿用卡纸和积木分组合作搭桥,要求是用两块积木做桥墩固定,卡纸做桥面,桥面至少要

9、承受一块积木的重量不会塌掉。(活动中如果幼儿不能想到拱桥,可提醒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形状的桥。)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1、出示拱形积木,提问:这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物品?2、教师用多媒体图片做介绍,使幼儿明白物品设计成拱形的原因。结束:小朋友们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设计拱形的物品,并把它们画下来,让其他人了解这些知识。大班科学活动“空气娃娃在哪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等特点。2.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活动准备空箱子,每组一盆清水,人手

10、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气球、吸管等实验材料。活动过程(一)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猜谜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认识空气。1、空气的特点。1)师: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出示事先准备的一只空箱子)2)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眼睛)没有颜色、透明,(鼻子)没有气味,(耳朵)没有声音,(手)摸不到)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3)老师问:“大家能猜测出老师的礼物是什么吗?”(在学生自由发表后,把箱子打开,里面除了空气没有其它。)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

11、见摸不着、流动的。2、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老师:“为什么说空气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呢?大家一起来做个小实验。”1)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没有缺少空气。)2); 请幼儿做深呼吸再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这次我们能坚持一会了,不是那么憋的荒了,因为我们吸进肚子里空气了。)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呢?(动植物)3、空气在哪里。老师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空气玩一玩游戏,好不好?”“可是空气在哪里呢?小朋友们有没有办法找到空气呢?”1)请幼儿试着利用手中的

12、材料去找到空气。2)组织交流:“大家刚才玩的真起劲,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玩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别人是怎样玩的,这样我们就能学会更多的玩法了。”(学生交流: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气球或吸管吹一些空气,玻璃杯扣一些空气等方法。)3)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找到了空气呢?(塑料袋和气球鼓起来了;对着手吹吸管感觉有风,把吸管插进水里吹水会冒气泡)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让热水快点变冷(大班)设计思路:有一天,有幼儿问:“热水怎么会变成冷水的?”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发现幼儿已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办法。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决定引领

13、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气流动,在热水中放进冷的东西,将热水放在一个更冷的环境中,等等,都会使热水冷得快些。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

14、究热水变冷的秘密。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准备: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2温度计、毛巾。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过程:一提出主题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幼:水温会下降;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二设计方案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15、并了解幼儿的想法。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扇,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三实验论证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四交流讨论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