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半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39648085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半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半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半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半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半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半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半月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半月考试题考试时间:40分钟 总分:80分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80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 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B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 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2西周时期中国人形成了亲戚观念。父母,祖父母,叔伯、婶婶,姑姑是血缘关系中最近的亲人;外祖父母,舅舅、舅妈,姨妈是血缘关系第二重要的亲人。材料反映A 宗法制影响了亲戚观念 B 西周亲戚体

2、系较为庞大C 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 D 宗族凝聚力在逐渐加强3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 官僚制度已经建立 B 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C 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D 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4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基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 B 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C 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 D 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5周礼

3、确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如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据此可知A 西周确立了三纲五常的礼仪制 B 周王借礼乐制强化专制统治C 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诸侯冲突 D 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6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富豪、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下列表述中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是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 旨在加速边疆的开发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统一的进程7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4、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 B C D 8旧唐书记载: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要破格提拔前代理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扑卿,给事中(门下省属官)韦弘最、薛存庆封还诏书。穆宗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之所以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刘士泾的制书才得以颁布执行。这段材料说明唐代门下省具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 对皇帝诏书具有否决权 意见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A B C D 9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郡县制郡县二级制汉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东汉末期:州郡县二级制三、级制A 汉承

5、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 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C 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 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10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秦朝设置三公九卿 西汉设置中朝 唐朝实行三省制 清朝设置军机处A B C D 11“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6、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2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即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士族丧失政治特权 B 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 C 冗官问题日益严重 D 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13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 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14据元史记载:“官吏受贿

7、及库管侵盗,台察官知而不纠者,验其轻重罪之,中外官吏赃罪,轻者杖决,重者处死。言官缄默,与受赃者一体论罪。”这反映了元朝A 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 B 重视监察职能的发挥 C 各级官员腐败现象严重 D 严厉惩治权臣乱政行为15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A 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B 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 C 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 D 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16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

8、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A 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 B 使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 导致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 D 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荣17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其实这种类似技“分地而取”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北卷”,南北分开录取。南北卷的做法:A 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 B 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专制性C 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 D 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18宋初,地方监司、

9、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 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 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 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19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称谓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明代,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到清代,钦差大臣承办的多是关涉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A 官僚机制运转更加灵活B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增多 C 地方自

10、主权利得到加强D 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20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出现“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的现象,反映了A 列强侵略使中国社会动荡物价上涨 B 市场饱和米价下跌农民生活艰难C 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使农民生活艰难 D 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市场不稳21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 反映了列

11、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 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2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 C 通商口岸开辟有限 D 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23(题文)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据此,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

12、 “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 B “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 D “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24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A 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 B 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 使中国的独立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 近代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

13、严重25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译著类别及其来源概况简表时期译著类别译著来源总计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哲学艺术英美日本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有同学对上述表格中两个时期译著类别及其来源变化进行解读,推导出以下认识,其中最合理的是A 科技译著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不如社科译著 B 近代中国既遭日本侵害甚巨也受其影响最深C 二十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开始谋求变革旧制度 D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变化的重要因素26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A 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 B 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C 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