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396440756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

2、骗性的伪命题。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

3、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

4、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

5、,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人民日报xx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B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C“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

6、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解析】B(A项曲解文意,原文中“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全球化”是观点持有者的看法,而非现实背景,并且原文首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而非推动政治文化全球化;C项忽略修饰,原文是“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D项混淆关系,原文是“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

7、设性的建议。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D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解析】C文章并未运用对比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D如果

8、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解析】D论述片面,从最后一段中可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生沈从文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

9、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

10、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

11、地结束了。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众人又哄然大笑。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儿,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

12、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地左右摆动着。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的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场中剩了七个人。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

13、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

14、利,总仍然归那王九。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地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B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除了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最主要的是借摔倒来宣泄心中的丧子之痛。C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打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

15、“怒其不争”的批判。 D本文语言朴实,作者用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位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解析】D(A项,“冷漠无情”看不太出来,作者也没有“淋漓尽致地描绘”看客们的“冷漠无情”;B项,“宣泄”常常是暂时性行为,而老人已经这样演了十年,所以最主要的是以这种“绝对而虚幻的胜利”表达他对孩子深沉的怀念,对造成儿子死亡的赵四的复仇,对无常的命运的反抗;C项,作者没有“怒其不争”的批判。) 5.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解析】情节上,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原因,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与前文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2分)形象上,丰富了老人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对孩子深沉的怀念,对无常的命运的反抗。(2分)主旨上,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6.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该题目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6分) 【解析】小说的主题:生的寂寞与孤独。(1分)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知道他喋喋不休与之说话的是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更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他把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