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2175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396425555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卷2175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试卷2175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试卷2175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试卷2175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试卷2175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217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卷2175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7分)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但是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固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种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凉爽,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

2、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虽然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上午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到了牵牛花,我觉得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f)最佳,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3、上午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概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由于北平到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因此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同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尚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

4、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徐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碰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

5、起来了,北以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佳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特别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因此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否则?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可以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出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有关秋的部分,写得最杰出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同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

6、远、严肃、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但是在中国,文字里有一种“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特别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究竟。南国之秋,固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例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

7、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种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1、北国之秋有如何的特点?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答: 2、第12段中画线部分在体现方式上属于 部分,这一句话的含义是 。(4分)3、“说到了牵牛花,我觉得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这一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4分)A蓝色、白色是冷色,能体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景物特点。B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切合伙者当时那种落寞的情怀。C这是一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D色调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4、给文中第3段甲、乙、丙、丁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4分)煮、泡、冲、烫;听得、听见、细听、聆听;漫、

8、细、忙、点;静、射、笑、照甲( ) 乙( ) 丙( ) 丁( )5、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对的的一项( )(4分)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上午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性,有动有静地体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布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

9、作者用比方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体现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6、文中列举南国廿四桥、钱塘江、普陀山、荔枝湾的秋景真的不美吗?作者说它们“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 7、画线句子用来比方什么?请指出其本体和喻体。用这样的比方有什么好处?(3分)答: 8、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体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3分)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毕题目。(18分)岁月河流上的码头(1)一年的日子,仿佛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安静地流淌。每个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便是河水由上游至中游再到下游,次第流淌不

10、息。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冰封的河面。(2)但这样说未免还是浮泛了些。须知天下的季节都是同样的,赤道南北,半球东西,当岁月之河从某一片土地上流过时,是什么使得它和其她地方的河流不同?是船上的风帆,是波涛的颜色,还是飘荡在水面上的歌声?(3)对于这一片古老的、被称为华夏的、我祖先的土地,时光有着许多呈现自己的方式。其中之一,便是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由于它们的存在,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布满了情

11、感和韵致。(4)被称为中国人三大节日的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她节日,名气虽然不如它们,但每一种也均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5)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种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合适播种。对于一种有着悠久农耕文明老式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昂首,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6)当岸边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懂得,已经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

12、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机灵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7)“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时维仲秋,天空晴朗高远,空气清冽干爽,让人心思沉静笃定。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

13、信可以体现和传递的?(8)继续泛舟漂流,徐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典礼,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9)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尚有诸多,它们的来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杰出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林,几乎遮蔽了数条街巷。(10)如果说,岁月的累积形成了历史,那么,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就是在

14、参与一种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辈辈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而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锻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入,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途径。(11)今天,地球已经成为一簇簇的村落,被飞机、轮船、网络紧密地编织为一体,同样牌号的汽车奔驰在不同大陆的道路上,同样的香水润泽着不同颜色的女性肌肤,电视荧屏上闪现的面孔,总是那几位走红的国际影视或体育明星。到处都是同样的东西,固然容易令人产生某种“万物皆备于我”的虚幻感觉,但同步却又是多么乏味。真但愿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原则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种族群,都可以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性。(12)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虽然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13)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岁月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