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4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B卷).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396412956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4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4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4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4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B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4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4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B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B卷)限时:15分钟 实际用时:_分钟 掌握程度:优 中 差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辖区,外服是一些附属国,外服对商王没有隶属关系。西周在直辖区外分封诸侯,各诸侯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并提供赋役。这表明西周A废除商代制度而推行分封制B继承和发展了商代政治制度C最高统治集团权力高度集中D实现了对诸侯国的直接控制【答案】B2“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武王时期西周中央权力很大B血缘关系是分封的重要原则C武王没有

2、分封功臣D分封制度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答案】B【解析】西周时尚未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武王时期西周中央权力很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武王分封的对象是宗族子弟、功臣和先朝贵族,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西周分封的对象,没有体现出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巩固,故排除D项,故选B。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主要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C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

3、等级特权D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西周之所以平定天下,主要是因为政治制度的创新,西周的制度与商朝的制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分封制。材料中“立子立嫡之制”、“宗法及丧服之制”指的是宗法制,“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指的是分封制。因此,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即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结合,以拱卫王室,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故D正确。 8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刻辞卜甲上的

4、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C玉蚕等遗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玉蚕”可知这与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有关,C项正确。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但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的技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商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排除D。9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

5、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答案】A【解析】材料“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反映的是该学派主张“兼爱”,即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主张“兼爱”。A项主张“尚贤”,是墨家思想,符合题意;B项是韩非子对历史阶段所作的划分,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是兵家思想,排除;D项是法家思想,排除。10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A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B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C兼相爱,交相利D我无为,而民自化【答案】A11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6、,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顺其自然”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答案】B12庄子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C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D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生【答案】D【解析】庄子认为许多人为了“事业”“名声”,“伤性以身为殉”,而“事业”“名声”均是“物”,不应当“以物易其性”,而是要保持本性,因此可以看出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生,故答案为D项。庄子对“道德理性”和“功利主义”持批判态度,排除A、B;C在材料中未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