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基地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39641060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影视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影视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影视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影视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基地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基地项目建议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影视基地工程建议书一、工程名称:*县*影视基地工程二、工程建设单位:*县科技文化体育局三、工程负责人:四、工程建设条件*县位于青海湖东部,湟水河上游,隶属青海省西宁市, 县城城关镇距西宁市区 50 公里,总面积1509 平方公里。* 县城是西宁市卫星城镇之一,是我省东部经济区的主要城镇之一,也是我省农业区与牧业区的连接地带,湟水河上游, 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内地通往西部牧区和西藏的交通要道,素有“海藏咽喉”之称。1、多元文化交融的*古城:*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雍正五年(公元 1727 年) 进展了大规模扩建。距今有600 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

2、镇,也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在此交汇,藏文化与汉文化在此交融,农耕区和牧业区在此交接,传统优秀文化、外乡文化与外来文化丰富多彩。历来就有“唐蕃古道”、“海藏咽喉”、“茶马互市”和“小北京”之称。由于地处军事要地,自古这里战事繁多,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融合,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昆仑文化、西王母文化、卡约文化和多民族宗教文化等为主体的河湟文化体系。卡约遗址、汉唐古堡、明清寺庙、昆仑圣地、军事重镇、宗教胜地、丝绸南路、环海商都等传统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一条宽约六米,长缺乏千米的主街道,连接着城隍庙、关帝庙、文庙、*厅署、镇海协营署、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建

3、筑彰显出无穷的惊奇魅力,同时也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呈现得淋漓尽致。这里还有构造独特的民居院落,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无不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呈现着边塞古城进展的壮丽画卷,表达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及农耕文化与牧业文化交汇融合的奇异景象。2、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方,全县有汉、藏、回、蒙等13 个民族,各个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活动,散发着古老而绚烂的文化信息。这里曾留下了众多名人诗词、神话传奇和剪纸、曲艺、羊皮绣等民间艺术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惊奇神圣的西王母祭

4、拜,演绎炎帝崇拜的*社火, 传承古羌遗风的*皮绣,庄重肃穆的祭孔活动,惊奇惊异的庙宇法会,荡气回肠的*“花儿”,高亢悠长的* 曲艺,记忆民间文化的摩崖石刻等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 彰显了丰厚的文化内涵。2023 年获得了人民网举办的“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评比 20 强第三名。3、风光迥异的外景拍摄地:*地处黄河北岸、昆仑山下,湟水河自西向东横贯境内, 海拨在 2470-4898 米之间,垂直高差 2428 米,地形简洁, 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星罗棋布。一是以北极山、*古城、扎藏寺、日月山、城隍庙为代表、汉藏文化交融的区域性人文景观特征;二是以湟水河、药水河等河流为主的峡谷山地、林被、农

5、田、村落构成的秀美风光;三是农区与牧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环境;四是以日月山、牛牵滩为代表的草原牧区风光;五是以野牛山、南华石山为代表的高山垂直气候及山地景观。此外,方圆 100 公里范围内还有湖泊、黄河、草原、戈壁、群山、森林、峡谷、沙湖等丰富多彩的外景拍摄景观。4、精巧绝伦的*排灯:*排灯因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精巧的制作工艺,于 2023 年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几年不遗余力的开发,现已成为我县独具特色 的文化艺术品牌,在增加城市文化内涵,进展文化旅游产 业方面初步显示出确定的品牌带动效应,*县也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排灯之乡”。五

6、、工程建设背景高技术产业、影视业和旅游业目前是 21 世纪最具进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特别是影视业由于自身特点与旅游业有着亲热关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都极具带动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影视业已成为欧美、日韩等国家不行缺少的重要支柱产业。*县县委、县政府紧紧跟踪世界产业进展趋势,将影视业和进展地方旅游严密结合,统一规划,共同进展,提出建设影视工业和影视旅游相结合的*古城影视基地工程, 主题明确,思路先进,完全符合当今世界主导产业的进展方向,已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确定和大力支持。*县曾作为拍摄基地,拍摄过格外玩耍、高原女警官、出门挣钱的人、天际情歌、错爱、藏客等一大批影视剧作品,其

7、中藏客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正式立项,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献礼影片盛大推出,在央视播出,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随着* 县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将会被更多影视剧导演看中,作为其重要的外景拍摄基地。六、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影视基地选址在*县城关镇北侧,打算总投资5705 万元。建成投入运营后,将成为一座综合影视制作、影视旅游和影视消遣三大产业相互支撑进展的型影视基地、独具特色的影视旅游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影视基地开发建设主要包括*影视城建设、*古城景区综合开发建设和排灯艺术示范园三大局部。一*影视城建设主要内容:1、门楼。在*古城拱海门正南北大街入口建标志性建筑羌式门楼,作为

8、景区入口处,建设广场 场,悬挂仿古战旗,门前辅以巨型神兽铜雕,在南北拐角处修建烽火台,和拱海门城楼形成遥相照顾之势,在让游客赞美气概磅礴的同时,并产生暇思。2、文化民俗街。沿街建筑均承受明清风格,本着修旧如旧原则,以古风浓郁、细致逼真的做旧工艺来营造特定的历史气氛。限制沿街铺面经营品类,以酒肆、茶楼、手工艺制作、工艺品商店为主,统一着装,最大限度的表达茶马商都集贸市场的生活气息。3、军寨、习兵跑马场。为影视拍摄需要,在景区大门广场两侧分别建设军寨、习兵跑马场等军事根底设施,配备确定规模的专职演员队伍、马匹、兵器,编排训练一批演艺节目,真刀实枪的为游客再现古代步战、车战、马战的战斗场景。为提高游

9、客参与率,游客也可披上戎装,亲自体会跃马扬鞭、教育江山的豪迈气概。4、民俗表演及工艺制作。在*演艺厅、*厅署、明清老街等建设民俗表演及民间手工艺制作区。将*县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排灯、曲艺、陈醋、青稞酩溜等民间艺术及制作工艺等迁入其中,进展集中呈现,以浓重的乡土文化快速聚拢人气,提高影视城知名度。5、其它关心设施。沿影视城建影视基地环城观光道,并配套围墙、观光车、特色交通工具、绿化、给排水、消防、照明、配电、环卫等设施。二*古城景区综合开发建设主要内容:结合*古城二期保护性开发,重点加强设施建设。1、街道设施。主要包括座椅、效劳厅、广告牌、花坛、垃圾桶、 亭、树木及铺装等,在本次工程中

10、还包 括石碾、栓马桩、马车、署衙门前的石狮等。除了要考虑 功能性的内容,如使用要求、间距要求外,他们也是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2、行道树:老街的行道树选用体型较小的松树,考虑其有确定的遮阴和赏识作用,又不遮挡建筑物立面,树下空间领域感较小,从而强化了整体街道空间的完整性。3、景观小品:小品是点缀街道的饰品,可增加商业街的文化历史意蕴。在老街上分别设置了代表*文化特色的石碾、拴马桩拴马环、石磨、马车、府衙前的石狮等。4、绿化:以传统的庭院、胡同绿化为主,适当增加集中绿地,逐步形成庭院、胡同、街道、广场绿地等多种形式绿化相结合的绿地系统。三*排灯艺术示范园建设:修建规模占地 5280 平方米,建设面

11、积 1200 平方米的*排灯文艺术业示范园。七、工程投资估算1、影视城建设 广场、明清风格建筑群、军寨、习兵场、商贸城、动感影院等 4000 万元2、配套根底设施 给排水、绿化、道具、照明、配电、环卫、供暖等 600 万元3、缓冲带建设 绿化、建设场景等 665 万元4、道路与交通组织等 60 万元5、仿古军事建筑 建烽火台、指挥台及配套设施 30 万元6、排灯艺术示范园 280 万元。7、不行预见费70 万元合计5705 万元八、工程运营市场分析目前影视业、旅游业作为世界极具进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在我国进展势头也极为强劲。*县县委、县政府决策建立影视业和旅游业相互支撑进展战略,立足大影视、大

12、旅游观念,以影视带动旅游,以旅游推动影视为根本动身点,提出建设*影视基地工程,具有极宽阔的市场前景。*作为省会西宁市周边县市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景观、历史古迹较多,各类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风光特色具有确定的代表性,区位优势极为明显。但目前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还比较低,尚无一个具备全年吸引外地游客一次性消费的旅游景点,也无一家可吸引重复消费的综合性消遣中心。即使如此,*县 2023 年游客接待量仍到达 30 万人次, 实现门票收入 620 万元,旅游综合收入6000 万元。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县的旅游业具有极大的进展潜力。准时利用周边地区尚无影视基地的先决条件,借用历史体裁、名人优势,先

13、行一步建设*场影视基地,可快速带动*县旅游经济的整体进展。工程建成后,据保守估量,每年至少可吸引西宁 10%市民, 约 13 万人;周边城市 2 小时车程内游客 10 万人;青海地区以内游客 20 万人;省外及国外游客 10 万人。按以上保守估量,*影视基地每年可至少吸引各类游客 50 万人次。九、工程投资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1、直接收入。工程实施后,考虑到游客量的自然增加和工程实施后吸引力扩大刺激游客增加因素,年接待量至少可到达 50 万人次以上,按门票价格 50 元计算,仅门票一项年收入将到达 2500 万元。2、出售旅游商品收入。工程实施后,古城景区将和影视基地连为一体,景区范围扩大,可实

14、现旅游商品综合经营。按每位游客除门票外购物消费平均 40 元计算,则景区年可增加营业额 2023 万元,依据 20%利润,年可增收 400 万元。3、使用特色交通工具及游乐设施收入。以 50%游客使用量区内特色交通工具或游乐器械,如景区马车、战车、古装、古兵器、射箭、骑马等,按每人平均20 元计算,则年可增加营业额 100 万元,按利润率 30%计算,年可获利 30 万元。4、影视拍摄效劳费收入。考虑工程建成后前二年影响力较小因素,估量影视拍摄效劳费每年可实现 30 万元。5、其它综合收入。包括导游效劳、停车、店面出租等, 估量每年创收 100 万元。二社会效益*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是省会西宁市

15、卫星城镇之一,是我省农业区与牧业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连接地带。*古城保护工程的实施,为呈现*乃至青海省的河湟文化、昆仑文化供给一块呈现平台,为*的历史文化珍藏供给一处安全的空间,为外来游客供给一群可跨越时间接触*古城内的古建筑及当地特有的民俗民风。该工程实施后,将使*县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事业跨上一个台阶,进而启动全县旅游快速进展,形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经济进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还能有力提高历史名城的文化品位,改善古城面貌,有力促进历史名城保护和古文化进展,改善招商引资环境,促进全省旅游的进展。并有利于恢复古城原貌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景区的档次, 增加古城景区通达性及市场竞争力气,同时与周边景区形成互通,将*古城建成为西宁市及青海湖旅游圈核心景区,接待中心和中转基地之一,富泽当地百姓。三生态效益该工程突出了绿化和环境治理两大关键点,实施以后,*古城内外的宽阔区域得以综合治理,将有效削减或杜绝生活、建筑垃圾等的污染。通过绿化彻底转变工程区环境,增加了绿地面积,对改善整个*县城的生态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总之,通过本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