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校之路”的基本思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396406747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校之路”的基本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坚持“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校之路”的基本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坚持“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校之路”的基本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坚持“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校之路”的基本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坚持“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校之路”的基本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校之路”的基本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校之路”的基本思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世纪科技工作侧记 科技处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同步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坚持育人为本,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使科学研究真正成为知识创新,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搭建平台,才干增进学校的全面发展。为此,跨入新世纪以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工作的指引思想,对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科技队伍的哺育、科研平台的建设、科研项目的管理、学术合伙与交流等方面采用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加强指引与管理,获得了明显的成效。一、科技工作的指引思想及定位目的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对的方向,提供了良好机遇。进入新世纪来,为了提高我校科技工作

2、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充足发挥科技工作在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并以校发1号文献印发。该“意见”在认真总结我校科技工作实践的基本上,根据新世纪科技发展需要和我校的实际,在如下几种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目的。1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工作的指引思想,确立了科技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地位 根据我校教学和科技工作的实际,明确了“教学是立校之本,科技是强校之路”的基本思路,将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技并重”作为学校工作的指引思想,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将科技工作摆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地位。2.强化科技意识,营造全员参与科学研究的氛围

3、为了使学校各职能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从事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和行动筹划研究,鼓励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发展服务,学校设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改革发展研究项目”,先后四次评审通过152项研究课题,资助金额15.2 万元。该研究项目的内容波及学校发展规划研究,思想政治,校园文化,后勤管理,财务制度,行政管理等多方面,极大的激发了各部门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营造了全员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3.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校园文化的学术氛围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是全校科技工作的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设立了“内蒙古师范

4、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并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措施(校发11号)。科技处,研究生处协同工作,从-共审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449项,资助经费41.2 万元,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明了良好的条件。针对本科生的实际状况,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加强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校发49号)。在研究生、本科生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有力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学术氛围和多样化发展。4.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在科技工作中,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持“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追求真理

5、、反对弄虚作假,倡导严肃的科学态度,反对学术浮躁浮夸作风,树立崇高的科学道德,净化了学术空气。在科技成果评奖中,充足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科技管理部门和学院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发扬学术民主,保证评奖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在学校科技成果评审和自治区科技成果推荐中,积极动员、认真组织申报,获得了良好的成效。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组织4 次科技成果评奖,评比一等奖47项、二等奖86项、三等奖136项,奖励金额74.5万元。在自治区自然科学评奖中,我校教师获自然科学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 7项、三等奖7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共获262项,其中荣誉奖6项、一等奖14 项、二等奖10

6、6项、三等奖114项、青年奖22项在自治区高校中排列第一。二、科技管理的具体措施及获得的成绩为了充足发挥科技工作在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提高我校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在科技管理中重点采用如下具体措施,并获得了明显的成绩。1.以课题立项为动力,整合科研力量申请高档别项目 在科技工作中,以课题立项为动力,以科研项目整合科研力量,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将科研项目作为教师考核、评估职称、选拔研究生导师的重要条件,带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核心竞争力。为了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学校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措施(校发55号),并根据科技工作的实际,进行了几次修订。在科研课题立项方面,精心

7、哺育创新性科研项目,动员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为申请高档别项目打好基本,学校专门设立了青年基金项目、特色基金项目,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在实践中锻炼科研骨干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对承当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教师,在时间保障和工作量减免上予以倾斜。精心哺育有前景、又创新、有拉动作用的科研项目,为争取更高层次的研究课题奠定了基本。从以来,全校申报获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20项,项目经费5483万元。2.完善科技成果奖励机制,推动科技工作迅速发展为了加大对科技精品成果的奖励力度,学校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措施(校发33号),对科技成果的认定,奖励范畴等提

8、出了具体规定。根据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和新形势的需要,对科技成果的奖励措施进行修订,推动了科技工作的迅速发展。对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高档别科研项目、应用开发项目和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紧密联系的横向课题加大了奖励额度,从至间,对核心刊物刊登的科技成果按年度进行奖励,奖励金额逐年提高,到目前为止,共奖励成果2970项,科技成果奖励金额达453.4651万元。从“十一五”开始,学校制定了对科研项目匹配资金制度,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按级别进行匹配,已投入的匹配金额达625万元。以上措施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同对有力地推动了精品成果的产生。3,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重点扶持突出奉献的学科

9、头人 一所高校只有培养一批在科学研究领域内领先,在国内外有出名度的专家学者,才干成为名校。我校在“人才强校”战略中,坚持不懈地抓优秀人才的培养,采用了一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术队伍的建设中,对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并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中做出突出奉献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从各方面重点扶持,设立了学科带头人专项基金、创新团队奖励基金、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专家优秀著作基金等不同类型的基金,为培养人才,多余精品成果提供了优良的科研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充足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资助出版我校教师的学术著作共132部,资

10、助金额达680万元。为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专门设立了科研流动岗位,选拔部分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德才兼备的科研骨干以轮岗形式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现已选拔3期26人。为了更好地保证流动科研岗位人员的研究时间,采用了减免教学任务、制定科研筹划、签定任务合同等具体措施,求得了良好的效果。4、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伙,扩大学校的社会的影响在学术交流与合伙方面,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出名人士的学术联系,获得最新科研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伙与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目前,我校与蒙古国、俄罗斯、日本、荷兰、英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

11、联系,并实行实质性的合伙,合伙定成了“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 、“蒙、汉、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等研究课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我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在学术交流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充足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对组织学术会议、对外交流工作予以经费、条件等方面的支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校主办或联合主办国际学术会议8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78次。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科研积极性,组织开展障显我校特色的学术活动和科技宣传活动,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以科研增进教学、推动学科建设,营造了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回忆内蒙古师范大学新世纪的科技工作,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展望将来,我们感到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发扬“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师大精神,把科技工作推向新的层次,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