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教师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396405235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教师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目标:构建解答把握论述思路题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观点题的知识体系一、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论述思路1 掌握论述类文本结构的一般知识和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但它 是富有变化的: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开头只是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 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我们应了解其结构中的共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 系。阅读要有耐心,要细读,要逐段逐句地有序阅读,抓住标题,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勾画圈点 要有前后勾连的意识,将关键信息连缀起来,思考前后

2、文的语义、情感变化,进而明确思路。2 梳理思路的方法(1) 由标题入手,以主题(中心论点)为先导寻找思路。(2) 捕捉关键词句,把握段落重点含意。这些关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强化认识: 从内容上看: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情感句 从结构上看: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置于文首、文尾或段首、段尾的句子。 从词义类型上看:关联词、语义主次轻重的词及全文的中心词。(3) 特别捕捉那些能标示层次、思路的词,它们对分析思路大有帮助。这些词有: 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 “以及”“另一方面”“同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 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 果

3、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 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先”“其次” “第一”“第 一”竺O(4) 前后勾连,思考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语义联系、论证关系。3 从具体文本出发,认清关键部位的特点(1) 引论:要认清是引入式还是直入式(开门见山),引入式采用的是引言式还是例引式,引入的是 论题还是论点。(2) 本论:这是最关键的部位,关系到思路题的得分。在这时,寻找标志层次、段落之间关系的 词语尤为重要,把握各段段意尤为重要。本论内部的层次有这么几种: 并列式: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段落是平行的;有 时,揭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大致

4、相同。 对照式: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作分析。 层递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过程。如2011年江苏卷的捧与挖:先谈“捧” 的动机,再谈“捧”的危害;谈危害,又由轻到重,由实到虚。 综合式: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 特殊式: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立,如拿来主义一文;有的先立后破;有的 边破边立。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 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 给任何一个个体人

5、,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 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 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 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一一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 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选自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1 请简要分析该段的论述层次。答案 首先提出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有着根本的差别的观点。然后具体阐释二者的根本差别:想象空间是创造者自由创造的,现实空间则是客观存在的。最后总结全段,得出“想象空间是对现实

6、空间的超越”的结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本色与文采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 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 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 渐形成。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 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 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 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

7、,首曰当行。”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 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 很少装饰说的。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如果不 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 总是本色当行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 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烂然” 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代

8、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 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 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 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 间美人”。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2 (1)全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答案 (1)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引论提出元代杂剧创作先后出现的两种流派本色派和文采派,中间本论部分分别分析这两

9、派各自的特点,最后结论总结并深化观点:两派“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2)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采用了对照式,将本色派的特点与文采派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突出了 二者的关系和各自不同的特色。二、概括文章基本观点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文本阅读对文章观点的考查要点在于对观点的提取和概括。如何提 取、概括呢?(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性语句是相互依存、相互作 用的。因此,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对文章局部内容要点 的归纳,一般来说,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遗漏内容要点,考生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

10、层次分析,理清 思路。(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性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 致;也有一些文章并没有相应的概括性语句。遇到这种情况时,考生就要根据要求,认定范围 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关注诺奖背后的文学生态若即若离的诺贝尔文学奖,总是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在年复一年的失望之余,莫言今秋可能 与诺贝尔文学奖亲密接触的噱头甫一曝出,有着深深诺奖情结的国人再度像被打足了鸡血针顿 时涌现出难以抑制的亢奋。然而,穿过亢奋的迷雾,我们到底该津津乐道于奖项,还是当下的文学 命运呢?前不久,曾获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终于搬上银幕,此片

11、未映先火。如果考虑莫言经张艺谋 搬上银幕红高粱的大红大紫,足见严肃文学在浅阅读时代依然可以保持足够旺盛的生命力。然 而,类似的经典似乎只属于过去。近年来无论是“茅奖”还是“鲁奖”,最令人关注的往往不是最 终脱颖而出的“杰作”,而是弥漫于作品评价过程中的诸多“八卦”。虽然有少数作品经改编成影 视后,短期内也曾获得过不错的票房或收视率,但很难像早些年的“茅奖”作品那样,真正成为一 代或者几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费解的是,尽管一边是传统文学奖项遴选出的作品难以赢得读者,另一边却是“中国文学处在 最好的时候”的高论。再者,在某些畸形评比下,文学进步的动力文学批评之风居然日渐萎靡, 甚至有堕落为“红包

12、批评”的迹象。层出不穷的“腰封王”现象,何尝不是当今文学生态扭曲的写 照之一?记得几年前,王蒙在与80后作家对话时曾坦诚地指出, 80 后作家“没有昨天”,引得社会深思。 王蒙这里所指的“昨天”是对历史人文的丰富积淀,这是老一辈文学工作者的优势。当然,真正的 文学具有强大的包容能量,不仅要有渊博的历史人文知识,还必须勇于将敏感的触角伸向现实。 2010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略萨造访中国时也指出,“文学是对现实的批判,是一种变化和 变革”,“文学应具备社会意义,不应远离政治,不应远离社会”。由此可见,真正的文学至少不 应回避现实,不应缺少独立思考。也就是说,如果包括影视的文化载体只能拿

13、历史说事,在戏说与 穿越中猎奇解构,透支或扭曲历史,这肯定不属于健康的文学生态。莫言倘若能得诺奖,我们当然乐见其成。即便莫言获奖,一个奖项也并不足以真正反映当前国 内的文学生态。相较于莫言可能获奖的亢奋喧嚣,最应思考的倒是,这是现实文学生态下的偶然特 例,还是一个可以复制的良好开端呢?(选自2012年10月8日华西都市报) 3 作者认为中国当下的文学生态存在着哪些不健康的问题?试作简要概括。答案近年来的获奖作品难以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印记(传统文学奖项遴选出的作品难以赢得读者),文学批评之风萎靡堕落,回避现实(在戏说与穿越中猎奇解构,透支或扭曲历史)。 4 作者是怎样看待莫言可能获得诺奖这一问

14、题的?请简要列出作者的观点。答案 我们乐见其成;但不应过度亢奋,而更应关注国内不健康的文学生态;即使获奖也可能 只是一个特例,未必能反映当前国内的文学生态。三、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1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作者对所说的事物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 还是有一定的保留,在阅读时,应能从文章中看出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观点态 度常常集中体现在全文的中心句和相关段落的中心句中。多数情况下,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些语 句,就可以发现作者的观点态度。但是,作者的观点态度不都是直接明朗的,有时隐晦,有时 分散,有时还会混在别人的态度之中。这些都需要考生明辨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表述方式,

15、准确 而全面地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2.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呢?(1) 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这种有概括性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 了作者的观点态度。(2) 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材料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因此,从分析材料 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3) 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作者把自己的观点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 手,提取精要,作出概括。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我时常听人们说,文章要作得“雅俗共赏”,方为妙文。这话,我有些不相信,因为雅能赏的 俗未必能赏;俗能赏的,不一定雅能赏。因此,我想,也许“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吧。至于我 这篇不妙文,既难追雅,又难谐俗,也就只好“雅俗不共赏” 了。(节选自莫邪雅与俗)5.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文章观?答案 好文章既不刻意“追雅”,也不刻意“谐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记忆灾难也是累积文化财富柯倩婷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是典型的中国式灾难故事片。电影巧妙地通过亲情的离合来诠释灾难 所带来的痛苦,催泪的同时售卖廉价的亲情安慰剂。电影的结局,女儿埋藏了多年来对母亲的恨, 流下了忏悔的泪水。这种浪漫抒情的灾难叙事,以虚幻的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