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39640511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讲义.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分析考情扫描考向】考试大纲说考点四年考卷析命题考点展示学习目标真题分布背景追踪核心素养世界的物质性识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01704月浙江,28结合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人们关注,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与联系的普遍性(判断题)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1610月浙江,28通过荀子的名言,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人与规律的关系(选择题)科学精神:树立唯物主义思想,科学认识人与规律的关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01704月浙江,27结合素养,

2、考查物质与运动(选择题)科学精神:坚持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事物存在的状态,理解物质与运动的静止的关系201510月浙江,29结合诗句,考查物质与运动(选择题)应用: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201804月浙江,26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选择题)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现实问题理解: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201811月浙江,27结合陈宏及其团队成功培育珊瑚苗的成功事例,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性(选择题)科学精神:树立唯物主义思想,科学认识人与规律的关系201610月浙江,28通过荀子的名言,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人与规律的关系(选择题)201604月浙江,

3、29通过科学家精确操纵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这一科学成就,考查人与规律的关系(选择题)命题分析预测1.高频考点: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静止的关系、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命题预测:以名人名言、漫画、现实热点材料、自然科学的新发现等为背景,考查本课的相关知识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点一点:图示区分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和客观存在个性共性考点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2)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点一点: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考点四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考点五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1.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点一点: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规律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选一选:党的十九大把坚持

6、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一要求有利于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 B. C. D.解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中的“创造规律”与中的“征服自然”说法错误,排除。答案B考向一运动与静止【例1】 (201711新高考,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一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解析“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一观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题中观点错误。答案F【例2】 (2017宁波质量检测)

7、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A.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承认运动常在事物可变C.把意识当作世界的终极存在D.只见绝对运动不见相对静止解析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反映了辩证法的运动变化的观点,B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唯物论观点,C反映的是唯心主义观点,D反映的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答案B对点练1 (201510新高考,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运动包含静止,静止不包含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A. B. C. D.解析“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

8、相对静止的统一,故符合题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中有动,错误。答案D引文类选择题解法题型特点:引文型选择题一般是以名人名言、成语、俗语、经典著作中的著名论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为素材,要求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道理。引文型选择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引文为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是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题肢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是题干和题肢都是名言、成语和俗语等引文,要求学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题肢。解题指导:解答引文型选择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细细品读引文,准确、全面获取背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要将泛读和

9、精读结合起来,既要把握引文中心意思,又要抓住关键词。要把引文放在恰当的语境或环境中去理解,不能用不合材料情境或不合常规思维的方式去解读引文材料。第二步:仔细研读题肢。首先,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等引文,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和说法绝对化的题肢加以排除。其次,仔细推敲各题肢与引文的内在联系,初步选出符合题干引文主旨的题肢。第三步:仔细推敲不能确定的题肢,作出正确选择。考向二认识和利用规律【例3】 (2018绍兴新高考模拟)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解析人们正确的利用规律才对事物发展有推动作用,不能说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推动作用。答案F【例4】 (201811月浙江选考,27)人工培育珊瑚苗

10、,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陈宏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种下16万余株珊瑚,在海底“造林”,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D.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项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D说法错误。答案B解后反思: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认识错误倾向启发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11、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做选择题时,只要看到选项中,规律前面有“改造”“创造”“改变”“消灭”“无能为力”等说法,即可排除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对点练2 (201604新高考,29)用干细胞修复受损和衰老的组织,造福人类健康,这是医生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必须让干细胞按照人的指令实现分化。最近,科学家们终于通过控制干细胞内部的Nanog蛋白,精确操纵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这表明()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在客观面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规律人

12、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A. B. C. D.解析仅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与题意无关;从不同角度说明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符合题意要求。答案D对接热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理论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规律的充分认识和利用;同时,也体现了自

13、然界的客观物质性,我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易错点1错误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矫正训练1“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这句歌词的哲学依据是()A.静止是运动的平衡状态B.静止是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C.运动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的D.静止在一定范围内处于绝对状态解析静止是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所以“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B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平衡状态并不是这句歌词的哲学依据,A项不选;运动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C项错误;静止并不是绝对的,D项不选。答案B提醒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

14、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易错点2对规律的客观性理解有误矫正训练2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15、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规律办事,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易错点3误认为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矫正训练32018年6月5日浙江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大会要求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客观规律和人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