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革命 三封家书梁 衡《人民日报》(06月23日 20 版)林觉民《与妻书》(局部)聂荣臻给父母的信一种八路军战士给妻子的信 (局部)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福建闽侯人少年时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回国,留下绝笔《与妻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论时间,从第一封信算起已经整整1,恰是辛亥革命百年祭;第二封已经89年,与共产党党龄相仿;第三封也已64年,比共和国还长两岁而写信者当时都是热血青年,都是为自己的抱负而奋斗,准备牺牲的一般的战士其成果,一种成了名垂青史的烈士,一种成了共和国的元帅,一种没入历史的烟尘,代表着那些无数的无名英雄 细看就会发现,这三封跨越百年,不同步代的家书中均有一条红线一以贯之,就是牺牲个人,献身革命,为国家、为民族不计自己并家庭的得失正是这一代代的前赴后继,不计牺牲才铸就我们这个民族,铸就中华文明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历史精神,而它在革命,特别是战争时期更见光辉,又由代表人物所体现唯此,历史才进步,人类才进步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纪念活动少不了拜谒故地,披览文物 三月,我有事去褔州,公余又去拜谒了一次林觉民故居林觉民的《与妻书》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物黄花岗72烈士,其事迹大多湮灭,幸有这篇美文让我们能窥见她们的心灵广州黄花岗烈士碑上72人名单(随着后来的发掘,事实上已超过72人)中,林觉民三字人们抚摸最多,色亦最重《与妻书》早已选入中学课本和多种文学的、政治的读本,我亦不知读了多少遍印象最深的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敢于就死”,“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她反复给妻子解释,我很愿与你相守到老,但今日中国,百姓水深火热,我能眼睁睁看她们受苦、等死吗?我要把对你的爱扩展到对所有人的爱,因此才敢去你而死林家福州故居我过去也是去过的这次去新增的印象有二一是书信的原物在广州起义前三天,194月24日,林知自己必死,就着随手扯来的一方白布,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信,竖书,29行其笔墨酣畅淋漓,点划如电闪雷劈,走笔时有偏移,可知其时“泪珠与笔墨齐下”,心情激动,不能自已其挥墨泣血之境,完全可与颜真卿的《祭侄稿》相媲美二是牺牲前后之事起义失败,林受伤被捕审讯时,林痛斥清廷腐败,慷慨陈词,宣传革命,说到激动处撕去上衣,挺胸赴死。
审讯官都不由叹道:“好一种伟岸的美男子 某日晨,家人在门缝里发既有人塞进来的《与妻书》,同步尚有给爸爸的一封信,只有几十个字:“不孝儿觉民叩禀爸爸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其壮烈而安静之举概如此 福州之后又两月,有事去重庆之江津,才懂得这是聂荣臻元帅的家乡,便去拜谒纪念馆并故居聂帅抗日时主持被中央称为“模范根据地”的晋察冀根据地建设,解放后主持“两弹一星”研究,为国防建设立了大功总其毕生都是在默默地干大事她在20岁那年离开家乡去法国勤工俭学,开始了探求真理、苦学报国的革命生涯与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等同为我党领导集体中的初期留欧人员聂帅留法时期的家书保存完好,目前收书出版的就有13封,且均有手迹原件,从中可以看到这批革命家的少年胸怀(去法国时聂20岁,周22岁,邓16岁)目前故居前庭的正墙上有一封放大的家书手迹,是聂荣臻1922年6月3日写给父母的: 父妈妈大人膝下: 不得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狂!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端侵占国内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回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
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叩禀 金玉安 男荣臻跪禀 6月3号 我拜读这封89年前海外游子的家书不觉肃然起敬那个时代的有为青年留学究竟为了什么?“决非一衣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这与林觉民“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何其相通 要考察一种人的思想,家书大概是最可靠的由于对亲人可以说真话,并且她也想不到后来会刊登这信件看了林、聂的两封家书又使我联想到五年前在河北涉县参观八路军129师师部旧址时见到的另一封家书那是一种不出名的一般八路军战士(或是干部)在大战前夕写给妻子的一封短信,是一种共产党员的《与妻书》从重庆回来我就赶紧翻检所存资料,终于找出那张发黄的照片,但手迹还清晰可辨,全信如下: 喜如妹: 我俩要短期之分开了。
这是我们的敌人给我们的分开之痛苦,只有消灭了我们的敌人,才干消除这个痛苦 我的病临时也没有什么要谨(紧),因病得的很长,一时亦难除根我不久乐在党和上级爱惜之下给我这五个月的时间休养很不错我这此(次)决心到前方要与我们目前的敌人搏斗,拿出最大决心和牺牲精神与人民立功我第二个快乐是你较好,特别是对我尽到一切的关怀和爱惜同步我有两个很天真活泼的小孩,又有男又有女你想这一切都使我很满足,永远是我快乐的地方 战斗是比不得唱戏,不是开玩笑,是有牺牲的精神才干打垮和消灭敌人趟(倘)我这次到前方或负伤牺牲都不要伤心,谨记我如下之言: 无产阶级的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只是时间之长短,但也不是很长的家人一定要翻身规定民主与独立,这是全世界劳苦大众都走革命这条道路,苏联革命成功是我们的好好楷模 就是我牺牲了也是很光荣的,是为革命而牺牲,是有价值在任何状况下我是不屈不挠,坚决□□□部队与敌人战斗究竟始终把敌人消灭尽尽为止望你好好保重身体,多吃饭,不生病,我就死前方放心同步希你好好扶养丰丰小儿、小女雪雪,长大完毕我未完之事始终完毕社会主义革命到共产主义社会谨记谨记 我生于一九一九年十月(即民国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居安徽省霍山县石家河保瓦嘴□。
茂德 一九四七·四·二·□于魏□ 临别之写 这封信写得很镇定、乐观又有几分悲壮作者和林觉民同样也是抱定必死的决心,但其悲剧氛围要少些,更多的是布满胜利的信心刘、邓领导的129师1940年6月进驻涉县时局限性9000人,到1945年12月挥师南下时已发展到30万正规军,40万地方部队这个签名“茂德”的作者,就是这支大军中的一般一员也许她真的已经在战火中牺牲,那一双可爱的小子女丰丰、雪雪目前也该是古稀老人这封上战场前匆匆写给妻子的信,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真实生活 我把三封家书的手稿影印件放在案头,轻抚其面,细辨笔迹,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感慨良多这三件文物,都是用毛笔书写,所书之物,一件是临时扯的一块白布,一件是异国她乡的信纸,一件是随手撕下来的五小张笔记本纸页,皆默默地昭示着其人、其地、其时的特定背景论时间,从第一封信算起已经整整1,恰是辛亥革命百年祭;第二封已经89年,与共产党党龄相仿;第三封也已64年,比共和国还长两岁而写信者当时都是热血青年,都是为自己的抱负而奋斗,准备牺牲的一般的战士其成果,一种成了名垂青史的烈士,一种成了共和国的元帅,一种没入历史的烟尘,代表着那些无数的无名英雄。
细看就会发现,这三封跨越百年,不同步代的家书中均有一条红线一以贯之,就是牺牲个人,献身革命,为国家、为民族不计自己并家庭的得失林信说:当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聂信说:决非为一衣一食,而为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茂信说:我或负伤牺牲你都不要伤心,是为革命而牺牲,是光荣的,有价值百年革命,三封家书,一条红线,舍己为国我们还可由此上推10,政治家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推,思想家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目的不同)”其一脉相承的都是这种牺牲精神——为抱负、为事业、为进步而牺牲国歌唱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尚有一首歌唱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正是这一代代的前赴后继,不计牺牲才铸就我们这个民族,铸就中华文明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历史精神,而它在革命,特别是战争时期更见光辉,又由代表人物所体现唯此,历史才进步,人类才进步 我从百年历史的烟尘中检出这三封革命家书,束为一札,献给祖国,并祭先烈这是一束永不凋落的历史之花 (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