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8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395952410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提出十大核心概念,其中就有“符号意识”。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小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级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小学生抽象思维”。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对于学生而言,建立符号意识就是要完成从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进而可以准确表达数学思想,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基于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符号意识,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概念课的教学落到实处,一方面充分

2、运用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调整与补充,先让学生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情境与算式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出来,再在认识同数连加问题特征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最后在与加法的对比中感受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表内乘法(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教学的起始课,它是今后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能更好的把握教材,我对比了人教版、 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发现各教材都是结合具体的情境,用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本课

3、的教材编排中,在遵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供了丰富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如坐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的同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数连加问题的特征,然后利用其中三个情境,采取逐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情境与算式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出来,使学生能概括地认识同数连加问题的特征,进而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并在列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写法和读法的基础上,进行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架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突出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加明白乘法的意义。学情分析:1、 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

4、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100以内数数的方法和100以内的口算加法掌握较好。在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同数连加解决问题,对同数连加问题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对“几个几相加”的含义只是有了初步的理解。2、 学生的年龄特点: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感性认识。3、 学生的前测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前,我对我校的10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题目如下:(1) 这里表示几个几? (2) 你知道乘法吗?有的话,你知道了哪

5、些?(3) 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请列出算式。经过统计,发现第(1)小题有62个学生回答正确,占62%,有38个的学生不能回答正确,其中23个学生写出3个5,15个学生不会写或者写错;第(2)小题有98个的学生回答知道,占98%,;第(3)小题有70个学生是写出乘法算式35=15或者53=15,占73%,13个学生是学出加法算式3+3+3+3+3=15,5个学生写出三五十五,占10%,12个学生不会写或其他答案,占12%。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知道乘法的,有的学生会列乘法算式,但是还不能对几个几进行正确表达和乘法算式的意义还未理解。综合以上三点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应尊重学生的认

6、知起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圈一圈、写一写等数学活动,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实现语言表征、符号表征、图形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顺应学习寻找数学信息的方法,突破难点1、回顾不同方法找数学信息你能在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出示下图)小结:看看左边有多少,右边有多少。你能

7、在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出示下图)小结: “每个秋千有2人,一共有4个秋千”,我们可以简单说成是4个2。所以找另一种找数学信息的方法,就是看看“每组有几个,一共有几组,就是几个几”。【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情景,从看左右有多少右边有多少,引出这节课找几个几的数学信息方法。(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秋天到了,小叮当跟着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1、出示小火车图(1)你能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吗?教师:你能用“每组有几人,一共有几组,就是几个几” 的方式,说一说小火车里的数学信息?预设:每节车厢有6人,一共有4节车厢

8、,就是4个6。(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3)学生在练习纸上列出加法算式(板书学生的加法算式6+6+6+6=24)2、出示小飞机图(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同桌交流,说出小飞机里每架几人,有几架小飞机,就是几个几。(2)列出加法算式(板书学生的加法算式3333315)3、出示过山车图(1)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列出加法算式有7节车,每节2人,就是7个2。2222222144、摆一摆(书本48页做一做)四人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摆了几份,每份几 根,就是几个几。”再圈一圈、画一画【设计意图】 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由扶到放,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与加法算式

9、中加数相同的特点,在情景一中渗透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情景二在同桌交流中逐步强化,情景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此环节重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因此设置了及时巩固练习,逐步击破本课重难点。(三)激发学习需求,探索乘法1、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教师:同学们写7个2连加感觉如何?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排呢?20排呢? 2、明确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1)观察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求7个2相加是多少,我还可以用乘法来列式。(2)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2等

10、于14,也可以写成27 =14,读作:2乘7等于14。(板书算式并介绍乘号。)(3)理解乘法的意义。加法算式中没有7,乘法算式中的7是怎样来的?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4)算式对比,再次感受用乘法算式表示的简洁性。(5)把上面的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同桌说一说各数表示的意义。(出示小飞机图、过山车图)(学生补充板书35=15,53=15,27=14,72=14)3、比较归纳乘法的意义。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板书)生齐读【设计意图】从自己写算式到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不便之处,并通过让学生两次谈感受,将情感体验暴露出来,产生学习新的表

11、示方法的情感需求。并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四)看书质疑回顾学习,翻开书47页,看一看,没有疑问的请把书本补充完整,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五)巩固练习,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小叮当去游乐园玩了一整天了,想回家吃它最爱的铜锣烧,妈妈设置了几个关卡,我们一起来帮帮饥饿的小叮当吧。第一关:填一填,写一写(书本48页做一做第2题)第二关: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书本48页做一做第3题) 第三关:下面的算式对吗?请说明理由。(机动)【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道题目分别从图像表征、符号表征、语言表征理解乘法的意义。(六) 课堂小结,点明目标,知识拓展1、教科书第51页乘号的由来,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乘法,下节课我们会继续研究。 (七)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4个6 5个3 7个26+6+6+6=24 3+3+3+3+3=15 2+2+2+2+2+2+2=1464=24 35=15 72=14 读作:7乘2等于1446=24 或53=15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乘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