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doc19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395142382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doc19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doc19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doc19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doc19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doc19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doc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doc19(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 清末民初这段时间,江南地区的纺织品在市场流通量上并没有浮现大的萎缩,就苏州地区而言,重要是得益于丝织品出口的大幅增长。根据民国初年的记录,19,苏州丝织业年产纱缎为107040 匹, 外销77930匹,占总产量的72.8,年产值2414250元,外销1184550元, 占总产值的49.02,共有丝织工人16779人,其中生产外销产品的9949人,占工人总数的59.29 (注:王翔:对外贸易与中国丝绸业的近代化,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 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一度成为刺激近代苏州地区丝织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纱缎为数千年之实业,各国未通商此前,遍销全国,

2、虽因丰欠,营业年有盛衰,然平均计之,频年造货与销货之比较,尚足相抵,机工即无辍业之虞,原料亦无造匮之虑,自海禁洞开,各国互市以来,虽有船舶来品之输入,内地纱缎销场,不无渐减。然丝织品之运销出口者,亦足相抵,其时各国税率,尚属平等,中外通商,名实相符。自日、俄两国,于光宣年间,先后加税至五六倍至十余倍不等,纱缎之销路遂绝(注:汤一鹗有关苏州丝绸原料生产,销售和出口等状况的调查报告,192月5日,转引自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1385- 1386页,苏州市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下同。)。19世纪中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曾给江南经济以沉重打击,江南丝织品业几遭灭顶之灾,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江

3、南丝织业织机总数但是3 万余台,不及战前盛时之半数(注:徐新吾主编: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第9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下同。)。几乎所有桑树均已根除或被毁,从事丝业的居民,大多数星散。丝业的普遍衰落就是这几年骚乱的成果(注: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1840 -1949),第二卷,第68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太平天国运动及后来的社会动乱,导致了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这对以国内王公贵族富商大豪为重要消费对象的丝织品市场而言,无疑是一沉重的打击,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刺激了苏州丝织业的恢复发展。1853年,太平军进入江南后,南京城乡约5万台织机停产, 江浙一带所产生丝得以大量挤进外贸

4、市场。同步,由于意、法等欧洲国家生丝减产,从1853年下半年起,中国生丝出口猛增,到1858-1859年度,仅上海一种口岸出口的数量即扩大到85970包,较上海开埠初期1844-1845年度的6433包增长了12. 4倍(注:上海对外贸易(上),第62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1月。)。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得苏州地区丝织业的恢复速度高于同步期的南京等地,到同光年间,为苏州地区纱缎业的全盛时代。营业总额年达六百余万元,纱货远销俄国、高丽(朝鲜)、缅甸、印度等处,官方特设织造府于苏州,从事办差(注: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八编工业,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3年2月初版,下同。)。太平天国革命也使

5、苏州地区出名的丝绸中心盛泽镇异军突起,盛泽镇是江南出名的丝织品集散地,盛泽纺绸昔蜚声于世,在前清乾隆嘉庆年间,营业即已发达,各省客商来该地办货者极多。在全盛时代,出品不仅行销国内各埠,且销行南洋各属,甚至推广至于欧洲(注: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八编工业,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3年2 月初版,下同。)。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距京杭大运河5 公里,非水陆要冲,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损失轻微,并成为众多富商大贾的避难地,据吴江文史资料记载:清咸丰十年,太平军与清军数度激战,特别是清军在攻陷城乡后的大肆劫掠,江南地区普遭荼毒,南北交通受阻,苏州及浙江的杭州、湖州、双林、濮院等老式丝绸城乡受到重创。浙江嘉兴府

6、的濮院镇,机废业,织工失业(注:徐新吾主编: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第8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下同。);王江泾当兵道,被兵后十九瓦砾泾之士商同步避乱迁盛(泽)者无虑数百家;湖州逃难来者,尽至盛泽,人众比平时数倍(注:吴江文史资料,第十辑,第58-59页。)。来盛泽避难者多为丝绸富商,其中王江泾以绸商居多,双林镇以丝商占优,太平军占领后有商民苟安的记载,并划归浙江秀水县管辖。据盛川稗乘记载,太平军在盛泽设局抽厘,两年零一种月获银数十万,盛泽绸市呈现千家一簇万间楼,估客如云采买绸,分寸黄金分寸土,行人不断市捎头(注:吴江文史资料,第十辑,第58-59页。)。这一切为苏州及至江南地区丝织业的继

7、续发展保存了实力,即便在中国丝绸被排挤出西欧市场之时,盛泽的狭幅轻绸仍在南洋地区拥有广大的市场,并带动了江南丝织品的出口量,使之维持在一种相对稳定发展的水平上(注:徐新吾主编: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第110页。)。二丝绸与生丝是苏州丝织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当时出口商品的重要构成部分,鸦片战争前夕,由于西欧发展了近代丝绸业,中国丝绸逐渐被排挤出西欧市场。同步,又增长了对中国生丝的需求(注:徐新吾主编: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第58页。)。当时中国丝类出口重要有白丝、白经丝、白缫丝、黄丝、黄经丝、黄缫丝、野蚕丝、野蚕缫丝、蚕茧、乱丝头、烂茧壳之分(注:193月21 日在江苏税务处为出口丝茧价格致苏总商会函,苏

8、州丝绸档案汇编第788页。)。 苏州地区的吴江县是其重要的丝织业基地,震泽丝是吴江蚕丝业的支柱,长期以来,震泽只缫丝而不织绸,其缫丝纯是以发售为目的的商品经济,由于家庭缫丝业零星分散,生丝购销极为不便,丝行行业应运而生,以沟通产销渠道(注: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孔令奇:清前期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史1996年1月。)。 建于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徐世兴丝行是近代震泽镇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丝行(注:吴江文史资料,第十辑,第80页。)。盛泽镇作为丝绸生产中心,同步也是生丝汇集地。盛泽本地不产丝,其生丝重要来源于浙江的双林、菱湖、新市、濮院等地。据盛湖杂录记载

9、,盛泽丝业在清咸同间局面极阔在,外县皆直接受买,用护照运销各地,而以上海出口为大宗,名曰洋庄,岁销额值银千余万(注:吴江文史资料,第十辑,第62页。)。同治后来,盛泽丝业经营范畴仅限于织造用丝的购销,震泽丝经则始终保持出口。替代辑里湖丝而崛起的震泽辑里干经,出口外销全盛期在19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清光绪6年(1880), 仅震泽一地出口即达5500包(每包约60.48 公斤), 最多的年份是光绪33 年(1907),达13100包,其后至民国8年(1919)均在万包以上(注:吴江文史资料,第十辑,第82-84页。)。当时全国白丝经出口仅南浔和震泽两地,震泽的白丝经出口约占总数的一半

10、左右,出口地大半为欧洲市场。民国初年丝织产品出口基本保持上升趋势,本世纪代中期,出口开始下降,在出口商品价值比例上,生丝比重高于丝绸的比重。当时中国出口英国的商品中,重要是丝、茶两类,其中丝在英国市场上的贸易量仅次于法国和英属印度,在英国市场上尚有一席之地(注: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864-966页。)。而丝绸在欧洲的市场贸易量则远远低于生丝。苏州丝织品的对外贸易重要以日、俄、朝、南洋等地为大宗,清光绪间,运俄绸缎岁有巨额,以海参威为无税口岸,运商皆由此进口(注: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890页。)。日我市场方面, 清朝末年尚有苏缎商自往设庄营业,关税值百抽五(注: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890页。)。

11、苏、浙、闽商往长崎贸迁寄居者, 络绎不绝(注:王翔:对外贸易与中国丝绸业的近代化,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朝鲜市场更是当时苏州丝绸的重要出口地, 其纱缎销售高丽市场占30(注: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八编工业,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3年2月初版,下同。)。19至19, 国内驻朝鲜元山和仁川领事馆的商务报告中,均有各类盛纺输入的记载(注:吴江文史资料,第十辑,第58页。)。韩人夙爱祖国,故其全国所需要之礼服,向来悉用苏州专造之高丽纱缎(注: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890页。);吾苏纱缎一业,向为中国大宗贸易, 每岁产额几千万元,工商之赖以生活者几千万人,其对外贸易较大者向有二种,一行销高丽、安

12、东等处者,名高丽纱缎,一行销南洋群岛各处者,各曰阔货(注: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921 页。)。到甲午战争前,苏州纱缎销售到朝鲜的,有宫纱、亮纱、仿绸、素罗、板绫、库缎等品种(注: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893页。), 岁值一千五百万以上,工商之赖以生活者甚众(注: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 937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日、意、法等国蚕丝生产锐减,给中国蚕丝出口一绝好的机会,辑里干经供不应求,丝价飞涨,每百两自45元涨至100元左右(注:吴江文史资料,第十辑,第85页。)。 盛泽绸在其行销极盛时代,远及南洋群岛、东方诸国,甚至北欧、南美、俄国,每年输入国外及供应全国各地,记录生产约一千数百万,故

13、当年有一日万绸之豪语(注: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第285 页。江苏省吴江县档案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史课题组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自日俄等国开始征收高额关税之后,销路锐减。1928年,苏州纱缎业海外贸易中,仅南洋群岛尚有运送之货。为此特设苏州出口阔缎检查因此管理运销南洋的丝织品(注: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922页。)。到30年代后期, 海外市场由于受世界范畴内的经济危机的影响,盛泽绸的销售急剧下跌,已不及此前三分之一(注: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第285页。)。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苏州地区的丝织业,吴江县则保持领先地位,据不完全记录,19江苏省25县桑田总面积为1023004亩, 其

14、中吴江县00亩,占总数的19.55, 位居第一(注: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第16页。江苏省吴江县档案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史课题组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全省全年共产茧63081689斤(其中春蚕茧49366655 斤,夏蚕茧13715034斤),吴江县产茧5800000斤(其中春蚕茧5000000斤,夏蚕茧800000斤), 位居第一(注: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第43-44页。江苏省吴江县档案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史课题组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19江苏省21县制丝人数达350417人,吴江县945000人,仅次于溧阳县(制丝人数134024人,占总数38.2

15、5);全县全年共产丝2049486斤(其中人工拣制1715266斤,机器拣制334220斤),而吴江县产丝1100000斤(全系人工拣制),占总数53.67, 高居首位(注: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第29页。)。到19,苏州吴江的盛泽镇大概共有8000台织机,几乎所有都在盛泽镇周边二十五华里以内,所产丝绸,大部分是轻量的,所有生丝再缫,牵经上机以及织绸全由妇女为之(注: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第29页。)。据估算,当时盛泽镇各类丝绸每天正常产量为三千匹,按一年三百个工作日计,年产90万匹。每匹平均重量以九两计,共重506250斤(合303750公斤)。生产过程中生丝的损耗,当时苏州为35,而盛泽镇已减至15。因此,若再加上15的重量,则全年共用生丝的总数为582187斤(合349312公斤)(注: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第47页。)。由于盛泽本地不产丝,这些丝绝大部分来自南浔、平望以及浙江省的嘉兴、王店、濮院、新市等地,带动了周边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市场需求的发展增进了苏州丝织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一方面是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民国时期的苏州丝织业已开始注意现代新技术和机制工具的引进。19,由民间袁钟瑞、沈鹏、张文蔚等集资创设经成丝织有限公司,购进提花铁机24架, 改用新法制造, 每年可出绸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