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庵中桥勘察报告.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395135989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家庵中桥勘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孟家庵中桥勘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孟家庵中桥勘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孟家庵中桥勘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孟家庵中桥勘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家庵中桥勘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家庵中桥勘察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工 程 地 质 初 步 勘 察 报 告1孟家庵中桥(K0+000K0+090) 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二零一一年六月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工 程 地 质 初 步 勘 察 报 告1孟家庵中桥(K0+000K0+090) 项目负责: 陈 皓地质测绘: 陈立军 王华兵地质钻探: 蔡永俊 栾小军 钻探编录: 王华兵 张 斌 邹 涛室内试验: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报告编写:报告审核: 提交报告单位: 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报告时间: 二零一一年六月自 审 意 见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孟家庵中桥工程地质初步勘察工作,是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桥涵

2、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执行等国家现行规范,遵照甲方(设计方)提出的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及钻孔布置方案,并据此编写了工程地质初步勘察纲要,报甲方批准后实施的。勘察工作量基本合理,钻孔数量及控制深度适当,取样数量、试验项目及物探综合测试等符合规范要求。在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次初勘工作基本初步查明了孟家庵中桥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用水条件;初步评价了桥墩和桥台稳定性,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正确。该报告内容较全面,文字较简明,图件清晰美观,达到了甲方

3、对孟家庵中桥工程地质初勘的要求。本报告经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组织专家评审通过,我院已按专家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可提供初步设计使用。 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一一年六月目 录1 前言11.1 工程概况11.2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1.3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2 工程地质条件1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12.2 气象、水文12.3 地形地貌22.4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22.4.1地层岩性22.5地质构造与地震22.5.1地质构造22.5.2地震22.6 水文地质条件32.6.1桥位区的主要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出露和埋藏特征32.6.2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富水性及分布32.6.3地下水的

4、补给、径流、排泄方式、方向及动态特征32.6.4 抽水试验32.6.5地下水水质特征及评价32.7不良地质现象43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持力层选择43.1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43.2岩体工程地质特征、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强度分级43.2.1岩体工程地质特征43.2.2岩体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强度分级43.3 持力层选择及设计参数建议值43.3.1 桥位区各墩(台)基础持力层选择43.3.2 设计参数建议值54 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评价54.1 桥址地质环境稳定性、适宜性评价54.2 桥台、桥墩工程地质评价及拟建区的地质环境稳定性54.2.1桥台稳定性评价54.2.2桥

5、墩稳定性评价54.2.3各墩(台)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及高程建议54.4 施工条件评价、施工边坡、基坑涌水评价、本项目的实施对已有构建筑物的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74.4.1施工条件评价74.4.2基坑涌水评价74.4.3 本项目的实施对已有构建筑物的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75 结论及建议75.1 结论75.2 建议7附 录附件:1.1 岩石试验成果;1.2 水质分析报告;1.3 其它图表;1.4桥型图(左、右幅);附图:序号图 名比例尺张数图号1总图例10-12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11-13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50032-12-14左、右线工程地质横剖面图1:200213-13-45钻孔地

6、质柱状图1:200124-14-2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孟家庵中桥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 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1 前言1.1 工程概况拟建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孟家庵中桥,起讫里程桩号为: K0+000K0+090,为420,设计桥梁长度为90m。桥面净宽24.24m,最大桥高15.4m,该桥拟采用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台,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扩大基础,桥墩采用桩基础。1.2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勘察工作采用了工程地质测绘为主,有侧重的布置工程地质钻探、现场试验、工程测量及室内岩、水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各项工作的质量和精度均符合有关规范及技术要

7、求的规定。外业工作于2011年5月 4日开始,至2011年5月6日结束,历时3天。随后转入室内资料的综合整理。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2。表1.2 完成工作量统计一览表项 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工程地质测绘测 绘1:2000工程地质修测km20.4000钻探孔数个2总进尺m/孔39.9取样及试验岩样组2水样件1土样件2抽水试验台班3/1工程测量勘探点及地质点测量个25定 测 钻 孔个21:500轴线工程地质纵剖面km0.19/11:200工程地质横剖面km0.3/31.3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各种规程、规范执行,严格把守质量关,在外业工作中对第一手资料进行100%的自检与互检,对不合

8、格的资料无条件的进行返工,直到达到地质要求为目的,以确保野外原始资料的准确,原始资料经监理组和我院质保部野外验收合格,本次勘察达到详勘目的,提供的成果资料准确可靠。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孟家庵中桥位于重庆市梁平县碧山镇新元村二组和四川大竹县石桥镇六社交界处,距梁平城区直线距离约60Km,距碧山镇约3Km。四川大竹桥台侧有一乡村公路直接到达桥位区,重庆桥台侧无乡村公路直接到达桥位区,桥位区四川侧交通非常方便。2.2 气象、水文路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较多,日照偏少。春季气温不稳定,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季多绵雨,

9、冬季暖和,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气温年均在14C18C之间,全年气温最高为7月,一般在27C以上,最低为1月,一般在5C左右。降水量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时空分配不均。从时间上看,夏季68月降水较多,秋季911月次之,冬季最少。从地域上看,山区降水较多,中部平坝和北部丘陵次之,南部丘陵和东、西部丘陵降水偏少。据梁平县气象局1952年至2004年53年降水系列资料计算: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3.7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0.563亿立米方,径流深557.5毫米。降水量最多为1952年,达到1990.0毫米;最少为2001年,为747.3毫米。路线区内多年平均蒸发

10、量为1100.2毫米,蒸发量最大为8月,占全年16.5%,最小12月,占全年2.7%。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336.4小时。全年日照率为30%,最高年35%,最低年25%。区内各月平均风速小于2米/秒,年均1.4米/秒。累年各风向频率中,静风为39.7%。全县平均风速小,但各地几乎每年有12次大风出现,雷暴大风占大风的94%,大多出现在7、8月。孟家庵中桥附近多为水田及农民耕地,桥位区横跨一常年性河流铜宝河,自东北向东南径流,在线路区内形成一个几字形,铜宝河勘察时流量约为10m3/s,勘察时水位390.67m,据调查最高洪水位为399.5m(1989.7).铜宝河为当地地表水和雨季降水的排泄区。

11、2.3 地形地貌桥位区地貌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形变化连续,整体为线路两桥台区高桥墩区低、中部桥墩区为低洼的水田和耕地,较平整,地形起伏小,拟建桥梁横跨铜宝河。沿线路纵向,地形高程391.3396.8m,相对高差约为5.5m,地形坡角一般030,局部陡坎达41。沿线路横向,桥台侧高程391.3398.5m,相对高差7.2m,地形坡角015,局部较陡达68;桥位区内地形多呈台阶状分部。2.4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2.4.1地层岩性桥址区地表分布第四系冲洪积的粘土、砂土(Qal+p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砂岩。2.4.1第四系残坡积(Qal+pl)粘土:灰黄色,可塑状,主要

12、由粘土及砂岩碎石、角砾组成,碎石含量约5,粒径38mm,稍湿,稍密,表层含植物根系。砂土:浅灰色,主要由细砂组成,局部含树木腐殖土及圆砾,松散,稍湿,其中圆砾含量约占30,粒径为28mm,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呈亚圆圆状。 2.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2.5地质构造与地震2.5.1地质构造拟建桥位区地质构造位处明月峡背斜西翼。桥位区内构造较简单,未发现断层通过。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岩层产状2456,据岩体露头量测统计,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 组裂隙,产状为30876,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0.82.

13、3m,间距为0.501.90m。组裂隙,产状为8277,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0.601.50m,间距为0.502.50m。2.5.2地震本区构造形态主要成生于燕山期,喜山期构造格局已基本定型,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整体间歇性抬升为主,路线走廊区位于新构造运动中度穹形隆起区,区域稳定性相对较好。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02001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02001图B,路段区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其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执行。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表4.1.5判别,场地土类型为:高液限粘土的Vs为150m/s,土的类型属中软土;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为稳定岩石。2.6 水文地质条件2.6.1桥位区的主要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出露和埋藏特征桥位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分布于斜坡地段的土层,厚度小,松散,一般不含水,雨季有少量的地下水存在,天晴多日后亦无水。斜坡下部地形较低洼处,受水田、铜宝河等地表水体的影响,有地下水存在,其埋藏深度较浅,水量的大小受地表水及大气降雨的控制;桥位区分布的风化裂隙水存在于粉砂质泥岩表层风化裂隙中,其富水性中,裂隙发育的深度有限,裂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