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生物 第一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浙教版必修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395133747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生物 第一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浙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二生物 第一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浙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二生物 第一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浙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二生物 第一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浙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二生物 第一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浙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生物 第一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浙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生物 第一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浙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二生物 第一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浙教版必修3【教学分析】通过上一节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力目标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此项探究活动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训练,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困难,但大多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因此在这节课的教

2、学中仍然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以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虽然如此,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习惯于探究式学习,不愿意也不善于动手操作,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设计理念】本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基本的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课程的生成。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序进行达成教学目标。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努力

3、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设计思路】首先向学生展示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各种图片、文字等资料,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出生长素的各种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促进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浓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通过“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生长素浓度与其促进生长作用之间关系,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结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

4、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3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图形间的转换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教学准备】1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2采集顶端优势明显的大叶黄杨枝条。3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分析讨论提供各种资料得出结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步骤,获取、处理的各组数据构建生长素浓度与根、芽、茎关系的坐标曲线模型分析生长素浓度与根、芽、茎关系的坐标曲线模型得出结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两重性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学实施】复习旧知

5、,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大屏幕展示向光生长的植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请大家回想一下,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学生思考回答: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所以背光一侧的细胞生长快。教师评价,继续设问:生长素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促进植物生长。教师评价,转折过渡:生长素不仅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还具有其他的一些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生长素的作用及其特点。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分别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和清水浸泡洋葱浸泡根部”的实验录像。这个实验

6、说明生长素具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促进生根。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另外一组棉花结桃和果树结果的资料,请分析回答资料说明生长素具有什么作用?学生分析,讨论回答:生长素的另一生理作用保铃保蕾。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一个歪西瓜的照片。切开后发现凹侧的瓤不熟,种子大部分也未发育,尝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该实例说明生长素还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交流评价:促进果实发育。教师点拨,转折过渡:展示并说明无子番茄,请同学们尝试分析无子番茄的来由。学生讨论、交流评价。活动二:探究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教师点拨,转折过渡:有同学设想,既然外源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未受粉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是不是只要有足够浓度的生长

7、素就可以把无子番茄处理成西瓜那么大呢?是不是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下面请观察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个实验(屏幕展示,讲解具体过程和相关知识),本实验中长出根的洋葱已经分到各小组的实验筐内,请各小组统计洋葱根的数目填入学案的表格并求平均值。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洋葱根的数目填入学案的表格并求平均值。NAA浓度洋葱编号123平均值洋葱跟数目教师活动:请各小组汇报你们所统计的洋葱根的数目的平均值,并观察实验筐中所对应的烧杯标签上的NAA浓度值。学生活动:各小组轮流汇报。教师活动:请把各小组报告的数据填入学案的相应表格中,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以NAA浓度为横坐标,以洋葱根的数目纵坐标,用描点法

8、绘制曲线图(清水组的数据表示坐标中虚线)。小组编号123456NAA浓度(molL-1)平均数学生活动:填写表格,绘坐标图,展示成果,相互评价。 教师设问: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NAA浓度与洋葱生根数目的关系。学生讨论,相互评价。教师点拨,继续设问: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吗?生长素在促进生根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评价: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活动三:探究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教师点拨,转折过渡:请各小组观察实验筐中的另一组实验材料大叶黄杨的枝条,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仔细观察三个大叶黄杨枝条形态,描述它们之间的在形态上的差别。2利用所学过的有关生长素知识尝试解释大叶黄

9、杨的这种差别。)学生活动:观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出顶端优势概念,并引导学生得出生长素对芽的生理作用也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学生活动:在坐标图中画出生长素浓度与促进芽的生长的关系图。教师点拨:与根、芽一样,植物茎与生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也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用坐标图就表示为这样。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有何生理作用特点?学生回答: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既能促进长根,也能抑制长根;既能促进长芽,也能抑制长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即具有两重性。教师提问: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有何特点?请观察大家自己构建起来的生长

10、素浓度与根、芽、茎的生长与抑制关系的坐标图,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活动: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根的最适浓度大约:10-10 molL-1;芽的最适浓度大约:10-8molL-1;茎的最适浓度大约:10-4molL-1。教师点拨,归纳总结。交流收获,课堂小结。巩固提高,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植株的生长2促进生根3保铃保蕾,防止落花落果4促进果实的发育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1具有两重性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教学反思】本节课无论是导入还是新授都以问题提出为出发点,让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

11、得出相关结论。从带着问题、解决问题延续到以新的问题迎接新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得出结论。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是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了探究式教学过程,通过一组组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生物知识的“再发现”,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顺利完成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课件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搭建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本节课运用多种媒体信息,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增强了课堂直观性,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对洋葱根进行计数并进行统计的环节中,由于NAA的作用太过于明显,促生的根太多,有些洋葱的根达到的上百根,所以学生在计数和统计时耗时太多,浪费部分课堂时间,此环节需要进行部分的改进。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工具,把洋葱根切下,多人分工合作同时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