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0《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word学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394879663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0《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word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0《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word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0《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word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0《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word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0《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word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0《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word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0《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word学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0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word学案【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 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二、考向动态1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分析生态文明建设。2科学发展观,关注我国改善民生、发展低碳经济。3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理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知识梳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水平的特点 的 的、 的小康。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发展。(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3)建设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2、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二、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基本内涵第一要义: ;核心: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 ,建设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 道路。(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 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 、 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

3、的突出位置。(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点名师精解】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1)从地位、意义上看,十七大报告把 科学发展观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只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2)对其解读应注意发展是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这样发展,是建立在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是片面

4、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GDP增加的发展。把“以人为本”列为“核心”,是因为:一方面,我们男的发展形式上表现在物质、经济的方面,但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这一目的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另一方面,在当今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因此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注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代替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为特征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应明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传统的“五个统筹”只是“统筹兼顾”四大方面的第一方面

5、。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三大方面是对“统筹兼顾”的深化和发展。例题:(xx福建高考)39.材料三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xx年的9.53:41.15:49.32,但与xx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四 (3)请分析材料三、四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6、,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分)【解析】本题以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体现了近几年来高考持续关注我国的海洋经济。 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则材料既有文字又有图表。文字注意提炼,图表注意标题、柱形的变化、折线的变化,要充分挖掘曲线所包含的信息,对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细心审题,发现本问实际上两问。第一问主要是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将材料语言转化成学科语言,有肯定也有不足,语言简练全面。第二问要注意结合第一问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答案】(3)福建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好;海洋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

7、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xx年和xx年曾急剧下滑,xx年明显回升、平稳发展,但比重依然偏低;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但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仍可进一步提升。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海洋二三产业;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海陆发展,深化区域合作。【高考真题体验】1、(xx北京高考)35.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

8、培训的需求上升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A. B. C. D.【解析】本题以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的变化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经济建设的关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图表三大产业,要充分把握第三产业的相关知识点。本题材料反映三大产业的变化。两项从图表中是推论不出来的;两项观点正确符合题意,第三产业属于服务业,也属于劳务消费【答案】选D。 2、(xx广东高考)36.(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

9、人口数量在xx年至xx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 材料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材料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2)结合材料二,运

10、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10分)【解析】从设问讲,解答本题时应把握好所限定的知识范围(经济生活)、材料限定(材料二)、事件要求(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切入角度(建议)。从材料信息角度讲,要明确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从材料上看,广东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等困难,这需要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力。解决以上问题,应针对材料信息,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劳动者、企业、国家等多个主体角度入手。【答案】(2)转变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素质等提升企业竞争力;(4分

1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分)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分)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方式的转变。3、(xx山东高考)28.(25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xx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材料二: 图9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

12、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 材料三: 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3)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11分)【解析】本题以 “十一五”成就、“十二五”规划作为素材,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题,考查经济模块、政治模块、哲学模块的相关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政治高考迎着热点上的特点。材料一、二、三按照“调查与研究 - 现状与目标 - 发展措施”的逻辑思路进行组织;政

13、治、哲学、经济模块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主题进行设问,并且根据材料的内在逻辑和设问的结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经济 - 政治 - 哲学”模块顺序的排列方式,而是按照材料的逻辑思路,将经济题放置在最后。【精讲精析】第( 3 )小题从经济生活角度考查山东省政府各项措施的经济学依据,三个小题环环相扣、逐层设问,尊重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社会现象自身的发展逻辑,三个设问的排序从易到难也有利于学生答题,实现了学科内综合的有机性和整体性。【答案】(3)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xx.浙江文综T41)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材料一 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将保持一段时间工资相对低廉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明显增加。材料二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

15、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分别指出表4、图14中的经济信息。(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分析时,既要分别分析,又要将二者结合分析,看二者有什么联系。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方法是三看两比一本质,看标题、看内容、看小注,横比比不同,纵比比变化,最后找联系、找本质。运用解答图表题的基本解法,我们可以分析出表4反映的是农民工收入的地区差异;图14是农民工的就业地域的变化。【答案】(1)表4显示,东部地区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