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说课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394859108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海潮》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望海潮》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望海潮》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望海潮》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海潮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海潮,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 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材分析: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 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 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 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学生

2、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 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 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宋词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了解作者。2、能力目标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二、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我校的生本

3、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 “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为 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1、“自主、合作、探究”法2、诵读法3、启发点拨法4、直观教学法三、说学法学法指导具体如下:(1)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四、说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 让学生课前对柳永及其诗词有所了解,知人论世。复习回顾有关词的基本常识。(二)新课导入 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三)学生诵读。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四)学生范读,整体感知。 在读的

4、基础上能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领略词这种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词本身营造的优美意境。(六)教师点播: 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进一步领会这首 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七)教学小结 用板书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具体教学过程:(一)回忆复习 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牌和标题,词的分类(豪放和婉约派),引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一) (1)、导入: 柳永的词多描写城市风光,提问学生谈对现在杭州的印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顺势

5、发问大家想了 解 1000 多年前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 回到宋代,到那里看一看。(2)、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利用手头资料,初步理解此首词大致的意思。(3)、抽读的好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合作交流思考。 让学生在学生范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提出问题: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突破重难点: 文本解读任何时候都是基本的,抓原句、抓关键信息、抓关键词句解读是解读的不二法门。(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鼓励学生想象词中画面,

6、领会词中的意境,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从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 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最后强化“铺叙”的写景特点。艺术特色: 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用词准确(5)、再次诵读,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词描述杭州的情况。 让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领会柳永笔下杭州的美,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过程要充分调 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6)、作 业1. 诵读,默写本词2. 试着将这首词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改写为散文诗。 板书:1、从地理位置上看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惊叹赞美艳羡2、从历史传统上看3、从自然景观上看4、从市井面貌上看5、从百姓生活上看(三)课后小结: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 丽景象,音律协调,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教学过程基本能完成,感觉有些地方再放开一些 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