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394858361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3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3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3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3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我们又长大了教学目的:1了解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外部特性。2学习运用科学预测方法,预测自己此后的生长发育情况。3能运用简朴测量工具,比较细致地观测事物的变化,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4从多方面长期观测身体的变化,了解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并做好分项记录。5能与同学合作测量,在总结交流自己身体变化情况的过程中,交流自己身体变化情况的过程中,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想法,体验合作的快乐,分享别人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能运用测量工具准确地测量出自己的身高等。教学难点:运用科学预测方法,预测出自己此后的生长发育情况。教学准备:1教具:皮尺。2学具:直尺,白纸,近期全身照。教

2、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拟定研究项目。与三年级相比,我们的身体各部分有哪些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什么?生答后师归纳并板书课题。二观测研究,搜集整理数据信息。1介绍测量工具及其工作原理。2小组进行测量,后讨论:身体的哪些变化证明我们长大了?用什么测量?如何测量来获取关于我们身体现状的数据?哪些测量需要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哪些项目可以独立完毕?数据如何记录录?3小组报告讨论结果,集体评价哪些小组的方法最佳。4按照集体讨论拟定的办法开展观测研究,并做好记录。5自己测量后将数据填写在书中的表格中,并自制一张身体生长记录卡。三对照比较,归纳预测。1 对照数据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你们的身体有哪些

3、变化?课前的预测哪些是对的的?2小组之间互相传阅个人资料,交流想法,让学生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发育速度不相同。3鼓励学生置疑,对自己的身体变化趋势作科学的预测。四课后实践活动。1测量其它的人或物。2预测别人此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2升旗台在哪里教学目的:1知道如何定性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能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拟定。2能运用太阳辨别方向,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对的判断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不同的方位。3能用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对的使用方位词句准确描述物体所在位置。4能让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别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对的分辨出东,西等八个方位。

4、教学难点:让学生如何掌握好参照物。教学准备:1教具:学校方位的挂图。2学具:白纸。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师问:升旗台在校园里的什么位置?生自由发言,规定学生平时你是怎么结识的就怎么说。二开展科学探究。1以自己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描述升旗台的位置。1指导每一生都结识前,后,左,右。2指派四位学生分别站在升旗台一侧附近不同的位置。每一位同学描述的同样吗?为什么?3让四位同学分别站在升旗台的四周,面向同一方向站立,根据自已站的位置,说一说升旗台的位置。4告诉学生什么是参照物,描述升旗台的位置时为什么要选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上面两次活动中,各位同学描述升旗台的位置时,分别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5、2任意选定参照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升旗台的位置。1让学生以学校大门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试着描述一下升旗台在什么位置?想想这种描述准确吗?尚有没有其它办法?2“东南西北”分别在我们的什么方向?平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什么办法辨认“东南西北”方向?指导学生对的指出上午太阳升起的位置,从而判断分辨方向。3让学生用学校大门为参照物,用“东南西北”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位来描述升旗台的位置。3表达与交流。1由学生任意选定一个参照物,描述升旗台的位置,再互相交流,整理成一种大家都比较满意的说法,记录在课本的P5。2教师选择一个参照物,这一个参照物的某个方向上有远近不同的两个建筑物,让学生讨论如何

6、描述其中一个建筑物的位置,而不让听的人产生误会。3请一位同学在校园选择一座建筑物加以描述。4课外学习与实践。 备注打听长辈,平常生活中他们有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自编符号,绘制一张校园建筑方位图。 3国旗是如何升起来的教学目的:1知道运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科学探究一方面应提出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关于滑轮类别和作用的结果和科学结论作比较。3能根据简朴器材研究方案,有环节地进行关于滑轮作用的研究实验。4培养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5关注平常生产生活中的滑轮产品及其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点: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作用。教学难点:能

7、动手制作滑轮组。教学准备:1教具:装有滑轮的升旗台模拟装置,图片。2学具:每个学习小组准备铁架台1个,细线1根,滑轮2个,测力计1个,装有滑轮的窗帘模拟装置。第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想想升国旗的情形,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能不能找到可以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旗杆上的滑轮装置)二结识滑轮的结构。图片展示:旗杆顶上的滑轮装置。1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测这个装置,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个装置是什么样的?安装在这里起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归纳滑轮装置的构造:滑轮是由一个周缘有槽的轮子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组成的机械。三滑轮的分类。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结识了滑轮的构造,可是滑轮

8、是如何工作的呢?(演示升旗和提重物的过程)规定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观测滑轮的位置变化过程,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分类。2出示一些滑轮让学生区分谁是定滑轮,谁是动滑轮。四研究定滑轮的特点。1在旗杆上,定滑轮将向上的拉力改变成了向下的拉力,能不能将向上的拉力改成向左的拉力呢?改成向右的拉力行不行?一共有多少种改法?(学生动手操作)观测P6砌墙图。2思考:为什么这工人要在这里设立这个定滑轮?这个定滑轮究竟有什么作用?3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学生交流,讨论实验方案)4请一位学生口述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后动手实验。5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

9、向,备注 使工作更加便利。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既然定滑轮有这么个特点,那我们何不运用这个特点来帮助我们呢:1设计一个定滑轮装置,用绳子一拉窗帘合上,又一拉将窗帘又拉开。2设计一个定滑轮装置,用绳子一拉舞台上的幕布就会同时往两边打开,再用绳子一拉,幕布又能合拢。第2课时一导入。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定滑轮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动滑轮,看它又具有哪些特点?它能不能改变方向?能不能省力?请同学们猜一猜。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呢?3学生口述实验方案,讨论交流,拟定实验方案。4学生动

10、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5总结交流得出结论: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三用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小华想把30公斤大米提到二楼,可他的力气太小提不动,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帮助他一下?(指名回答)四结识滑轮组。1大家的设计很好,小华终于将大米成功堤到3楼上。但是他说用动滑轮虽然很省力,可是站在楼上往上拽不太好使劲,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吗?2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像这样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使用的装置,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滑轮组。五探究滑轮组的特点。1我们知道滑轮组的装置,可它们组合后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能不能综合两种滑轮的优点?2学生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猜想。3总结

11、交流得出结论,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它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六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2继续观测我们生活中的大吊车用了哪些滑轮。 4旗杆的影子教学目的:1结识一天中影长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2能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体思绪,能用简朴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测,采集数据,并作好简朴记录。3能运用表格,图形,记录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了解事物变化规律。4研究影子的变化规律,明白自然事物和现象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影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一天中影长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教学难点:运用表格,图形,记录的方法整理有关数

12、据,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了解事物变化规律。教学准备:长皮尺,挂图,彩色粉笔,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1提问:大家注意过学位的旗杆和它的影子吗?旗杆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影子?2出示图片P9,让生思考并回答: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规定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生活经验来说。3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是如何变化的?用什么办法进行观测和研究。二制定研究计划。1小组讨论并制订出研究计划,制定期尽量完善,有效观测,测量,记录。2各小组报告研究计划。三观测记录。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第一次关于旗杆影长和方向的观测,测量并做好记录。2各小组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可以交流经验

13、,取长补短,根据实际需要再修改方案。3观测记录小组将观测记录数据通报给全班,所有学生可以定期参与。四总结交流。1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分析并预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数据记录完后,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对的。2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3根据自己发现的影子变化规律的多少涂亮智慧星。 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太阳天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指导学生结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都与太阳的运动有关。2能运用简朴测量工具,对影长和气温变化进行定量观测,采集数据,并作简朴记录和分析。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结识自然事物和现象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结识,一天

14、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关系。教学难点: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对影子变化因素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准备:直杆,米尺,直尺,手电筒,粉笔或铅笔头,挂图,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1各小组报告上一节课观测,研究的结果:旗杆的影长和方向有什么规律?把自己的发现结果真写在P10。2教师运用录像再现物体影长和方向的变化规律。3教师运用挂图展示,“早,中,晚的直立物体和影子”,让学生辨出早,中,晚来,并说明理由。4学生思考并回答:“影子的变化为什么会有一定规律呢?”二推测与验证。1让学生带着思考题作出推测。2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若讨论不出,教师可做模拟实验来指导学生思考,

15、实验,解释。3学生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情况在P12图中画出。同学之间交流检查,如故意见不同可开展讨论,直到统一意见。4小组讨论交流:旗杆影子的变化是怎么形成的?5小组报告交流讨论结果,师小结。三观测记录。1师问:“物体影长在变化过程中,气温有着如何的变化规律”?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判断?2分小组讨论观测,研究“物体影长和气温变化关系”的观测方案。3小组报告制订的研究计划和方案,互相交流和完善。4实际观测记录,填P12空格。四总结交流。1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提研究,分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2课后继续进行观测记录。五课后实践活动。天天正午影子最短时量出直立物体的影长,连续观测记录一年。预测一下,也许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