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394857339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文献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GMP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GMP发展的现状出发,全面介绍了GMP的概念、意义、发展概况和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一些GMP的发展趋势。关键词:GMP;发展概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 引言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和药物不断的投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之最近几年我国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几次重大事件更是催促GMP在我国的广泛推行。GMP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主要内容是制定企业标准的生产过程、设定生产设备的良好标准、规定正确的生产知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完善质量控制和产品管理,用以

2、防止出现质量低劣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GMP与“良好农业规范”、“良好生产规模”、“良好卫生规范”等共同形成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基础。2 GMP简介2.1 GMP的概念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层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2

3、.2 GMP的性质 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所执行的GMP必须是现行的(又称CGMP);GMP是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的最低要求;GMP是原则和规定,不是具体方法和措施。2.3 GMP实施的目的把影响药品质量的人为差错减少到最低程序;防止一切对药品污染现象的发生以保证药品质量;建立健全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2.4 GMP的基本要求 所有的工艺过程都一清二楚,根据经验进行有条不紊的检查,说明生产厂有能力前后一致地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 生产工艺的关键工序和工艺的重大变化都能得到验证; 具有必要的条件和设施,包括:资历合格并受过培训的人员,具有足够的厂房和空间,合适的设备和维修设施,

4、合格的物料、容器和标签,经批准的程序和指令,合适的贮存和运输设备; 相关设施应有适当的书面操作指南和程序,指南和程序要用清楚准确而不是模棱两可的语言写成; 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能正确地按程序操作 生产要有记录,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要符合预期要求,出现的任何重大偏差都应完整记录下来并进行调查;有关生产和销售记录都应妥善保存,方便查阅,以便对每一批产品的历史都有案可查;产品应妥善储存、销售,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序; 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可从销售和供货渠道收回任何一批产品; 分析上市产品的用户投诉,调查质量缺陷原因,提出改进缺陷的措施和防止再生产缺陷的预防措施。2.5 GMP推行的意义 提高产

5、品信誉,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给企业带来信誉与利润;供方取得需方信任的手段;保护消费者及环境安全;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促进对外贸易。3 GMP的发展概况从第一部GMP诞生到现在已经有40年左右的历史,发达国家GMP的实施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开发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GMP体系。中国食品GMP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阶段。3.1 初级阶段20纪80年代初,中国卫生部组织完成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食品厂卫生规范,参考引用了CAC 的食品闻声通则,成为中国食品GMP的雏形,为建立和发展食品GMP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198

6、8年,卫生部共颁布了18个国标食品厂卫生规范,并作为强制性标准准予发布。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引用标准、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工厂的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17个专用卫生规范是罐头、白酒、啤酒、酱油、食醋、使用植物油、蜜饯、糕点、乳品、肉类加工、饮料、葡萄酒、果酒、黄酒、面粉、饮用天然矿泉水、巧克力、速冻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另外,1984年由原国家商检局制定了类似GMP的卫生法规 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强制性的卫生要求。后经过

7、修改,于1994年11月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布了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发布了9 个专业卫生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出口食品GMP体系的雏形。3.2 发展阶段1998年,中国卫生部颁布实施了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保健品食品良好生产规范,首次提出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中国食品GMP从此进入了发展阶段。2003年和2004 年,中国卫生部又启动和颁布了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熟肉制品企业良好卫生规范、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1999年,农业部颁布了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农业部制定的与食品GMP相关的还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生产规程以及一些农产品生产技

8、术规程等。3.3 全面建设阶段2003年科技部启动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科技行动计划,并组织“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措施”课题攻关,“重要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课题作为其中的子课题,重点开展中国食品GMP体系的基础研究、食品通用GMP的研究与制定、水产品加工食品GMP 的研究与制定、啤酒生产GMP的研究与制定、罐装食品GMP的研究与制定、 畜禽屠宰GMP的研究与制定、肉制品加工GMP的研究与制定。从此,中国食品GMP体系进入系统研究和全面建设阶段。中国食品行业已经涌现了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品牌,管理部门加大了对生产和市场的管理力度,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高,生产企

9、业重视和加强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目前,中国已有一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以GMP为基础的HACCP体系,并且企业对食品GMP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GMP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用于食品生产的先进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的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我国GMP发展的现状分析4.1 现状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中药注射剂市场不断出现各种药品“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风波。从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2008年的“刺五加注射液”和“茵栀黄注射液”事件,再到近日接连出现的“双黄连”、“香丹”、“清开灵”等“不良反应”,原本让人猛认为“最安全的中药”却一而再再而三地

10、因质量问题让人产生质疑。仅在2006年的鱼腥草实践中,全国195家鱼腥草注射药品生产企业均遭受事件报复,当年整个产业链条损失达20亿元。有专家痛心地表示:“不能容忍在治病救人的过层中,让药物扮演杀人的角色。”因此,目前急需新版GMP的发布与实施,以有效规范与整顿我国中药注射机市场的现状。4.2 具体案例2006-2007年药害事件的集中爆发:时间厂家药害事件GMP问题06.04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中使用二甘醇替代了丙二醇供应商审计,原辅料和成品检验,产品放行06.07安徽华源辛弗注射液热源反应灭菌未按注册工艺生产,注册工艺未经验证07.01广东佰易人免疫球蛋白丙肝病毒阳性血液来源的控制和检查,

11、去病毒工艺的验证07.07上海华联鞘内注射用甲胺蝶呤混入微量硫酸长春新碱多种抗癌共同生产线,清场程序,将尾液混入4.3 GMP实施的困境4.3.1 外部环境有待改善低价招标体系导致市场恶意竞争;部分法规正常还不够完善;社会诚信度不够高。4.3.2 制药技术与运营系统的不能有效进行产品工艺研究与产品技术转移体系不够健全;药品生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专业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4.3.3 人才队伍建设的匮乏专业思想意识僵化;专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专业人员数量偏少;专业人员发展空间较窄。4.3.4 基础制造业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辅料、包装材料的生产的滞后;工程设计、安装与项目管理水平的滞后。4.3.5

12、 制药工程知识体系的缺失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完善的制药工程教育体系;缺乏系统的制药工程知识体系。5 GMP的发展趋势5.1 GMP规范逐步与国际接轨我国98年发布的GMP规范与国际先进的GMP规范差距甚大。而规范本身的缺陷是导致GMP体系不健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制药企业出现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企业:高标准的企业,即符合或接近符合欧洲或美国GMP/cGMP标准,大约占总企业数的2-3%;中等标准的企业,即高于国内GMP标准,但与国际GMP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样的企业不足半数;低标准的企业,即刚刚能够符合或低于国内GMP标准,存在各种质量隐患的企业,我们认为大约占企业总数的半数以上

13、。三者能够同时生存的原因就是由于GMP规范的标准过低。5.2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原料药GMP规范5.2.1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但至今仍缺少一本专门的原料药的GMP规范,原料药生产企业不得不参照执行美、欧、日三国共同起草的原料药国际GMP规范(ICH Q7)。5.2.2 我国的GMP检查员对原料药GMP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掌握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常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无所适从、要求过松或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状况。5.2.3 SFDA已准备将原料药GMP规范纳入到我国的GMP指导体系中,并最大程度地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的原料药生产企业适应产品出口的国际要求。5.2.4 很多出口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已参

14、照国际GMP,经常接受国外的GMP检查或审计,为实施国际标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5.3 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制定通用和专业食品GMP借鉴发达国家成熟GMP体系理论,结合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特点,建立适合我国食品工业特征的GMP体系。中国食品工业行业之间、地域之间,在技术水平、发展规模、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需要制定食品行业通用的GMP,依此作为指导制定其他具体食品行业专用GMP的基本和依据。另外,食品行业门类多,不同行业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同,控制根据各个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专业食品GMP。5.4 QP制度的实施纵观欧盟GMP体系的框架,QP位于体系的核心,QP要负责产品的放行,并对药

15、品质量承担最终责任。药品生产相关的所有重要质量标准、工艺规程、验证方案和报告、检验方法等GMP文件都应由QP标准,这样才能使所有与药品质量相关的关键因素都掌握在一个人手中。这种将质量职责和权力集中于一人的体系前提就是QP制度,如果没有这样一整套制度,仅仅把GMP的条款照搬过来,在执行中也会大打折扣。GMP中对QP所规定职责仅是QP制度的一部分,相关的政策还包括QP资格认证、QP在企业中的地位等法规文件。QP制度应当对QP的法律地位和职责有系统和明确的界定,使其具有与责任相适应的权利、待遇、培训机会和职业保护。而这些法律法规在我国仍然是空白。5.5 开展对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食品GMP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涉及多个方面,因此,研究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食品GMP经济贡献率;食品GMP认证、审查和评价办法;食品GMP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互关系;食品GMP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食品GMP推广策略。建立食品GMP体系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中国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保护和促进中国食品贸易,规范食品工业生产,提高食品工业的监管水平,促进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 检查体系的完善和检查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随着GMP规范逐步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对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