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吐血推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394857297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吐血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诗歌鉴赏(吐血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诗歌鉴赏(吐血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诗歌鉴赏(吐血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诗歌鉴赏(吐血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吐血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吐血推荐!)(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潍坊市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军城早秋 严武 咋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 分 )答 :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4 分 ) 答 :【参考答案】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 ; 明写景物 , 暗写外敌人侵 , 战云密布。 (2 分。 两个要点中 , 一个要点 1 分 ) 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 ; 刚毅果断的气魄 ; 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4 分。三个要点中学生答出其中一点得 2 分 , 答两点即可得 4 分 )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2005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2、后回答问题。(6分)金陵酒肆留别李 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 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2分)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4分)【参考答案】 (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评分标准:前两条每条1分,答出第三条也给1分,但该小题最多给2分。 (2)全诗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

3、;二是一帮青年朋友前来 相送,让诗人感觉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评分标准:每条1分,答出四条给4分。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内部1)2005.4.2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晚 晴 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注】俯夹城:俯临夹城,言居所地势高。夹城,古两层城墙,中有通道。 诗人在“幽草”这一意象

4、上有所寄寓,请简要指出。(2分)答: 前人评说本诗,以为尾联最能体现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请略加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整理为word格式被人格化了的“幽草”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欣沐初夏晚晴,诗人感同身受,为自己的幸遇而振奋精神。/ 尾联晚晴远景中的越鸟,是诗人“重晚晴”的具象化,轻快地归飞干巢则显示出一片明朗欣喜的前景。晚晴短暂但毕竟美丽,更值得格外珍重,因而诗人是达观的。绵阳市高中2005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如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

5、?村桥原树似吾乡!【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诗中哪一句是转入抒情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6分)“何事吟余忽惆怅”是关键句。(1分)因为它引出了下面的答案:“村桥原树似 吾乡”,点出了“惆怅”之因。(1分)起头两句突出“行”,于动态中写美景,中间的四句着力渲染大自然的美,最后两句抒情。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感到如此熟悉和亲切,原来这美景正是故乡风物的再现啊!于是,由游之野兴顿时转为乡思,再由此又想到贬官在外,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更是忧愁感叹。抒写了作者对大自然

6、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不得志的惆怅之情。(划线处2分,分析2分。)2005届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试题语 文 试 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江 楼 感 旧 唐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 答:(1):(2): 【参考答案】(6分)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分) 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3分)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1分) 北京市东城区2005

7、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6分)华清宫吴 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崔 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注】整理为word格式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

8、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C吴诗以讽

9、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2.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方面都有不同之处,试就其中的一点做具体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1(6分,每小题3分)B(诗歌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B(“明月自来还自去”,不是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而是巧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因历史巨变而引发的苍凉之感。)2(

10、3分)答题要点:正确指出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等方面的一点不同之处。(1分)紧扣两首诗的某一点进行具体分析。(2分)(分析恰切,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思想内容:作品感情基调不同:吴诗以讽刺为其写作主旨,“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揭露了唐朝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愤恨的感情。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则流露的是一种感伤的情调。选材角度:取材的角度不同:呈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那时,四郊飞雪,严寒逼人,但华清宫全无一丝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气息,宫外宫内形成强烈反差。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磴道冷清,杂草已将道石遮没,曾经热闹非凡、温暖和如春的华清宫,现在是

11、一片狼藉,一派死气。今昔对比,置读者于悲凉氛围之中。表达技巧:作品的表达技巧各有侧重: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深刻揭露唐朝统治者腐朽的生活。崔诗则运用夸张“云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两校高三联考试题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整理为word格式 _ _(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_ _ _【参考答案】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1分),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1分) 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2分);别董大中的离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