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感悟而精彩——《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汪卫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营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或者说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唤起他们的体验有了体验,学生就有了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基础由自身的体验印证作者的思想,从自身的体验引发对生命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老师点拨为辅,加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并结合说话训练,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片段1: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心中的飞蛾,会怎么想?生1:赶紧逃出去!师:那你来读生1: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有没有要逃出去的感觉?生2: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读,再读生: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如果你就是那只求生的飞蛾,你会怎么说?师:就一个“救命”?生:救命!救命!……师:引读“我挣扎着”生:齐读“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如果你是那只求生的飞蛾,你会怎么做?生:翅膀摆动,极力挣扎。
生:先装死,然后,趁他把我扔掉了,逃走了师:读“我挣扎着……”生:齐读“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伸出双手师生都伸出双手)有一只飞蛾在你手心,你感到什么?生:我感到翅膀在使劲的挣扎师:感到生命的力量生:我感到手上痒痒的师:飞蛾在求生求生让我感到震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师:范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生:齐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在感中悟,悟后再读]片段2: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最令人触动的词句找出来生 1 :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 1 :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 2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 3 :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哪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紧扣语文课程标准,采用合作探究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讨论、学习、想象的情境在共同的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片段3:师:学习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生1: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生2:我们要好好的使用生命,不荒废它生3: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一生,对自己负责师:这些都是大家对怎样对待生命的感受,但是大家的这些感受都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现在同学们用这样的格式回答:“我感受到了,生命因为……而美丽”,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后做答生1:我感觉到生命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生2:我感觉到生命因为不懈的奋斗而美丽,居里夫人一生都没有停歇在科学道路上求索的脚步生3:我感觉到生命因为充满着爱而美丽,我们虽然在学校住宿,老师却使我们沐浴着无尽的温暖生4:我感觉生命因为坦诚而美丽,是真心的交往让我们找到了知心的朋友。
生5:我感觉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美丽,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自己的诺言,让人生更有意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精辟的回答也刺激着他们说的欲望,这也是他们讨论之后的结果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生活实际中,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高层次——应用,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珍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评析:《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文章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王崧舟老师说:“一节好课,如一幅国画,要讲究整体的布局和格调在本节教学中,教师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为指导,根据阶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充分发掘和利用课内外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引导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研读、思考、想象、发现以达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课堂上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体现了学科的本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首先突出学科特点,不能离开“学语习文”,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味具体表现在三味,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读味; “圈点批注,摘抄书作”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品味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从细节上去落实比如:在学习“飞蛾求生”这一部分,抓住重点句子“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品词、品句、品读体会作者如何表达飞蛾强烈求生欲望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动作来理解“挣扎”、“极力鼓动”等重点词,理解、感悟后再让学生“送进去”读一读,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了思考,读出了文章的韵味,也读出了自己的韵味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除了联系生活实际以外,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体悟情感,在感知中升华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是在用语言感悟生命另外在其他的教学环节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激情地投入,用情去解读文本,用自身的情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融入文本。
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教育的新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熏陶感染,久而久之就会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就是要激起同学对生命的珍爱,让学生通过交流阅读自己课前收集的材料,感悟生命有限而生命无限,通过交流知道只要为社会作出贡献,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生命就有价值此外我还先后五次通过情景来引导学生对生命不同的感悟来朗读课题第一次告诉学生你怎样来理解生命你就怎样来读课题,第二次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来感情读题,第三次让学生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去读题,第四次让学生感悟生命因为有爱而美丽,让学生再次朗读课题第五次在课文的结束,让孩子知道对于生命要用我们的一生来感悟,一次一次读课题,一次一次的感情升华,这种精辟的情景设计,怎能不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且能陶冶性情教学是百花齐放,百家争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只要你在课堂上真正关注了学生,学生在你的引领下有了发展,你的课堂就是一个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