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安全规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39440338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49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安全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煤气安全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煤气安全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煤气安全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煤气安全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气安全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安全规程(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制钢有限公司(企业)煤气安全规程2018年1月发布 制钢有限公司编制68目 录一 煤气安全管理制度1二 煤气区域作业安全规定3三 煤气设施档案管理制度5四 煤气设施检修管理制度9五 煤气设施安全检查制度12六 煤气区岗位巡检制度14七 煤气防护站管理制度16八 维护和检修高炉煤气系统注意事项18九 煤气施工作业注意事项20十 煤气停气注意事项21十一 煤气系统送气注意事项22十二 煤气防护站安全操作规程23十三 煤气防护站站长职责28十四 煤气检修安全规程30十五 煤气及附属设备的点检安全规程32十六 煤气站化验员安全操作规程35十七 煤气事故案例分析38十八 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52十九 煤

2、气中毒者的救护方法67一 煤气安全管理制度煤气区作业1、穿戴好劳动保护,携带煤气报警器进入煤气作业现场。2、在装有煤气设施的建筑物或区域及周围40米内禁止吸烟。3、严禁电力线从煤气管线和煤气设施有关的一切金属物体结构上布放,以免发生着火或爆炸。4、严禁单人进入煤气区域作业。5、作业前,作业负责人检查现场煤气浓度,根据标准确认可以进行作业后,指定专职作业监护人员,作业过程中专职监护人员手持便携式 CO 检测报警仪连续检测,发现CO超过有关标准,马上组织作业人员撤出作业现场。6、进入煤气设备内部作业时,同时执行“密闭空间作业”的规定,监护人不得少于 2 人。7、煤气危险区作业必须检测确认CO浓度,

3、24.45ppm可适当延长工作时间;40.8ppm作业时间为1小时;82ppm工作时间为0.5小时;164ppm工作时间为1520分钟,在上述条件下反复作业时,两次作业之间需间隔2小时以上。8、煤气设备、管道及其附属设施需要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证。煤气中毒事故的救护1、发现煤气中毒事故,第一发现者必须立即采取快速的方法通知煤气防护站,通知医院,通知自动化部值班调度,由当班调度通知部主管领导。2、对煤气中毒者,要在300秒内要使其脱离有毒现场,行动要快,分秒必争。3、煤气中毒事故的抢救,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造成事故扩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煤气中毒事故的抢救现场必须有专人指挥,现场应设立

4、警戒线,禁止非救护人员进入现场,指挥者负责清点参加抢救人员人数,观察抢救人员的状态,对抢救人员的安全负责。5、当中毒人员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时,救护人员要立即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对中毒者进行紧急抢救。二 煤气区域作业安全规定为保证在煤气区域作业中人员的安全,便于科学管理,将煤气区域划分为三类。1) 一类煤气危险区域:(1)高炉换探尺、炉身打眼、切焊冷却壁、透上升管、煤气取样、严放散阀、严水封铊以及高炉均压放散阀和炉顶放散阀的修理。(2)带煤气抽堵盲板、操纵密封蝶阀。(3)带煤气维修作业。(4)处理煤气管道。2)二类煤气危险区域:(1)炉顶清灰、炉顶注油、高炉检修时往炉顶和炉身运工具设备、休风

5、时炉喉点火、焊炉身各水槽、焊补炉皮、处理上升管、处理下降管、炉顶检查和修理工作等。(2)上热风炉炉顶、处理热风炉燃烧器等。(3)出铁放渣时的铁口渣口上部、高炉围管以上各层走行平台,除尘器清灰及在其上部作业。(4)煤粉燃烧炉周围3) 三类煤气危险区域:(1)高炉炉台和热风炉周围。(2)各一次仪表室、热风炉值班室、高炉值班室、煤粉燃烧值班室、卷扬机室等。6.2 在一类、二类煤气危险区作业时,必须通知煤气防护站,并要求二人以上方可作业。6.3 在一类、二类煤气危险区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并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6.4 煤气区域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煤气救护人员在安全方面的监督和指导,如

6、拒不佩戴氧气呼吸器或违反规章制度时,煤气救护人员有权制止其工作,并通知有关领导予以处理。6.5 到三类煤气区工作时,可不佩戴氧气呼吸器,但班组长或作业负责人必须不断地巡视小组人员情况,工作时间不宜过长。6.6 严禁在煤气区域逗留和打盹睡觉。6.7 禁止用嗅觉直接检查煤气。6.8 当发现漏煤气或附近冒煤气而危及人身安全时,虽在第三类煤气区作业也必须按第一、二类煤气区作业处理,严禁冒险蛮干。6.9 发生煤气中毒时,应迅速将中毒者移放到空气新鲜地方,找救护站人员和卫生所大夫急救,并马上报告作业区领导及安全负责人。6.10 高炉检修或因事故停送煤气时,不管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听从煤气技师的技术指导,否

7、则因此发生煤气爆炸及人员煤气中毒事故由其单位或个人负全部事故责任。三 煤气设施档案管理制度为建立、健全公司煤气设施技术档案工作,完整地保存和科学地管理公司的煤气设施技术档案,充分发挥技术档案在公司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公司各生产技术部门服务。特制订本管理制度。一、管理内容:1.煤气设施技术档案包括设备图纸、技术文件、设备检验报告、竣工说明书、竣工图等。2.煤气设施大修、中修及重大故障情况的记录档案包括大修、中修的记录(计划、方案、实施情况)、故障记录3.煤气设施运行情况的记录档案包括设施的检查情况、煤气系统运行日志等。二、具体管理要求:1.公司技术职能部门、车间要把记录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

8、的技术业务管理工作中,保证其技术文件材料的积累,达到收集齐全、整理系统,并按制度及时归档。以保证全公司技术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2.档案由技术部门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并设档案室。档案室在技术主管的直接领导下,集中统一管理全公司的煤气设施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工作,达到全公司技煤气设施术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3.技术文件资料的归档:(1)凡需归档的技术文件资料,应尽量符合国标、部标和企业标准的规定。做到书写材料优良,字迹工整,图纸按规格绘制,图样清晰。严禁用铅笔、圆珠笔和复写纸打印。(2)凡外来、外购回公司的图纸资料,随仪器、设备入厂的图纸、使用说明书、电气线路图等在开封前,

9、有关单位必须通知资料管理人员参加清点,如数归档。在未办理借阅使用手续前任何人不得据为私有或拿走。4.档案室的任务和管理人员的职责:(1)档案室的任务:集中、统一、科学地管理好技术档案,维护技术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和安全,并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因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技术档案原件遗失、缺漏、污损破坏至无法使用、借出无法收回等,管理人员应负主要责任,严重者调离岗位。协助各部门和有关技术人员做好技术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正确地整理、立卷归档工作。承担技术文件资料的接收、复制、借阅、发放和建档,提供技术资料为全公司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服务。(2)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认真贯彻公司技术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

10、钻研业务,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技术档案工作任务的完成。积极主动地为生产、开发提供技术资料。科学地管理全公司技术档案,承办技术资料和技术档案的接收、分类、编目、登记、保管、复制、借阅、发放、鉴定、统计以及绘制检索工具等工作。遵守公司保密制度,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技术档案的保管、借阅、发放制度。保持档案室内整洁、卫生,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要及时修补和提出复制。5技术档案的鉴定和销毁:(1)认真做好技术档案的内容、保管期限的鉴定工作。因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复制后,原档案保管期限为半年。因修改内容而更换的档案,原档案报废,保管期限为一年。(2)凡要销毁的技术档案,必须造具清册,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在指

11、定监销人监督下进行销毁,防止失密。有关鉴定报告和销毁清册必须及时归档。6技术档案的保管和借阅:(1)对接收来的技术档案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管理,编制档案查阅目录,做到定位存放,妥善保管,方便利用。(2)认真执行技术档案的保管检查制度,每年年底全面检查、清理一次,做到帐档一致。并于12月30日以前整理出检查报告,交技术主管审查。技术主管根据检查报告的结果,对出现的问题勒令档案管理员进行整改,并对检查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复查。(3)做好技术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并履行批准和借阅手续。经常保持室内清洁通风,注意防尘、防火、防水、防潮、防晒和防盗。防止档案被虫蛀、鼠咬、霉烂等。如有破损或

12、变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修补和提出复制。(4)技术档案的保密制度:全公司职工必须严守机密,维护技术档案的安全。凡借阅重要的档案(包括外来、外购的资料,随仪器、设备回公司的文件资料,原始底图等),要由技术主管批准后方可借阅。借阅者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技术档案如有丢失、被盗、泄密等情况,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作妥善处理。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翻阅技术档案。四 煤气设施检修管理制度1.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长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应打开上、下人孔、放散管等,保持设施内部的自然通风。2.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

13、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h;不超过100mg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在不超过20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min20min。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3.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动火或进塔(器) 前0.5h,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应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0.5h,也应重新分析,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当煤气比重大于空气时

14、,取中、下部各一气样;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一气样。4.打开煤气加压机、脱硫、净化和贮存等煤气系统的设备和管道时,应采取防止硫化物等自燃的措施。5.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应有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应取得煤气防护站或安全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6.带煤气作业如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接管、高炉换探料尺、操作插板等危险工作,不应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作业时,应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操作人员应佩戴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并应遵守下列规定: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距工作场所40m内,不应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应离开作业点40m

15、以外;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制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层润滑油脂的铁制工具;距作业点10m以外才可安设投光器;不应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等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7.在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应遵守1和2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应可靠接地,在动火部位附近应装压力表或与附近仪表室联系;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应遵守:除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煤气设备均必须保持正压操作,在设备停止生产而保压又有困难时,则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吹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用蒸汽、氮气或烟气为置换介质;吹扫或引气过程中,不应在煤气设施上栓、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40m内严禁火源;用可燃气体测定仪测定合格,并经取样分析,其含氧量接近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含氧量;将煤气设备内易燃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认在动火全过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8.电除尘器检修前,应办理检修许可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