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丹毒病案分析病例讨论

上传人:byx****23 文档编号:39434153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医学丹毒病案分析病例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急诊医学丹毒病案分析病例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诊医学丹毒病案分析病例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医学丹毒病案分析病例讨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毒1.丹毒(erysipelas)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2.病原菌主要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皮损特点为局部发红、发热、肿胀,有高度特异性隆起边缘。4.细菌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侵入。抠鼻、挖耳、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慢性湿疹、手术伤口等的小裂隙可诱发本病。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皲裂和溃疡的炎症为致病链球菌感染提供了入侵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皮意外损伤、不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等都可导致本病。5.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上肢淋巴回流不畅等可为促发因素。6.起病前常有数小时不适的先驱

2、症状,随后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关节痛、呕吐等严重的全身反应。丹毒的处理流程病历摘要女性,31岁。左下肢红肿伴压痛1天,伴发热。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现左小腿局部出现红肿伴压痛,体温不高。今晨起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8。左下肢红斑沿淋巴管呈线状扩展,局部肿胀加重。自行外用“金霉素眼膏”,未见疗效,遂来就诊。无其他系统疾病。查体:T 38.8,P 86次/分,R 21次/分,BP 115/75mmHg。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小腿屈侧可见约5cm7cm水肿性红斑,表面灼热紧张发亮伴压痛,境界清楚,左大腿屈侧可见线形红斑,与小腿皮损融合。左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问题1】患者

3、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思路1:女性,31岁,皮疹为界限清楚红斑,水肿明显,局部皮温高,沿淋巴管呈线性分布;自觉疼痛;伴发热。思路2:炎性红肿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接触性皮炎、类丹毒。接触性皮炎发病前有明确接触史,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界限清楚,瘙痒明显,疼痛较轻,无全身症状。类丹毒多有接触鱼肉及外伤史,损害多局限于手部,为紫红色斑片,无水疱,全身症状较轻。故诊断考虑为丹毒。知识点丹毒发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可达3940。好发于小腿及面部,小腿丹毒常由足癣诱发,面部丹毒常与面部皮肤轻微损伤或抠鼻、拔鼻毛等损伤鼻黏膜有关。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

4、光滑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可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问题2】可做哪些相关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数多升高,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2.尿常规偶有蛋白尿及管型尿。知识点特殊类型的丹毒1.大疱性丹毒有的在红斑上可发生大小不等的水疱,称大疱性丹毒。自觉灼热、疼痛,压时尤著。病情常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留轻度色素沉着或脱屑。2.复发性毒丹多次反复发作者;由于淋巴管受损、阻塞可产生局部象皮肿,尤以小腿多见。【问题3】如何处理该病?1.早期、足量、系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待皮损及全身症状消退后,根据病情可继续使用12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2.局部治疗0.5%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环丙沙星凝胶等。3.物理治疗可采用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红外线等。4.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下肢丹毒应抬高患肢。全身症状严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加强支持疗法。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对症处理。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鼻前庭炎、鼻炎或足癣等,纠正抠鼻等不良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