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39408590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本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类读物,但是好在也能给人一些启发。书中开篇首先提到了人的心智的重要性。我深以为然即便身处同样的境地,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会显著不同。但是我困惑的地方在于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智以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虽然书中对此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但对我帮助不大。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在于其将人分成自身系统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两种。前者倾向于享受当下,也不需要多大的物质就可以体验到幸福感;后者是通过在社会竞争中获得尊重,并将其转化成为幸福感。据此,我明白了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倾向于舒适,因为此时此刻我处于家庭环境中,我的社会

2、系统倾向于是关闭的,因而我感觉不到自己需要努力去赢得什么。但人终究是社会的动物吧。我终究是要融入群体中的,为了将来更好地融入群体,势必要做一些准备。因此可见,假期的学习也是有必要的。(但还是不太有危机意识)另外,古典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即“价值和价格“。价值用于描述主体对于某样事物的评价,价格用于描述社会对于某项事物的评价,切记不可把两者相互混淆。拿外表来说,对自己的外貌很重视可能在社会中倾向于得到高评价,但是对于我身来说,它可能就没有那么有必要。此外,古典中还在书中提到生命是个三脚架,即不可以用一个去弥补另外一个东西,就如同左手不可以替代右手的平衡一样。但是他给“三脚架“的”三只

3、脚“分别是什么下了一个定义,我认为不太可取。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三脚架具体是哪些,甚至有几只脚都取决于个体看重什么。但是这至少启发了我不要偏颇地认为自己只需要一只脚就可以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2这一周我阅读了书籍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给了我很收获。拆掉思维里的墙里的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看清我们自己思维里的一些模式,并且帮助我们分析这些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思维模式。其中让我最有收获的是书中的第六章“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着”,这章主要讲述着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的心智和思维模式。其中一种模式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他人掌控你的情绪。人都有喜怒哀乐,但是很多人的喜怒哀乐都被别人掌控。有人骂你,你就会生气;有

4、人夸你你就开始;今天开车的时候堵车你就会抱怨。这些都是外界控制了你,就像堵车和不堵车一样,如果堵车你就不爽,如果不堵车你就开心,那么你就被他人掌控了。如果这样的话,别人要你开心,你就开心,别人要你生气,你就生气。这样被他人掌控情绪的人,都装有一个受害者的模式,他们把自己当做受害者,遇到问题总是怪他人,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或者不去想办法解决,总是在抱怨。遇到问题会抱怨、推卸责任,这不管我的时,实在是太累了。我也有这样的模式,在平常我遇到一些问题我也会抱怨,怪外界的原因。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我成为一个推卸责任的人,这的行为还会让我的成长缓慢,因为一直抱怨去找自己的原因,这样自己的问题还在,得不到改善

5、,下次依然这样。书中还讲述了很多人很多根深固蒂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些思维中的“墙”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3刚看到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的时候很惊喜,虽然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潜在意识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但是那究竟是我们心里的一堵墙还是一道光,却未曾去思考辨别。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此书的第三章: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篇_一段读阅前后两个字写反了,就像刚才那样,你发现了吗?我们的大脑依然会将“读阅”读成“阅读”。很神奇,我们看到的并不完整真实,而是常常由于我们

6、的思维惯性构建成了另外一个世界。就像书中所说:你永远只能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要看到的那一部分。听起来很神奇,但仔细回想,当你开始打球,你会发现你遇到背着球包的人变多了,当你对烘焙感兴趣,你的世界里出现了很多烘焙爱好者。乐观的人总能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悲观的人常常发出就只剩半瓶水的感叹。这些隐形的意识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最后影响到行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4分钟跑完一英里是人类的极限,但班尼斯特在科学论证后把时间缩短到了61秒,停滞不前后,他忽然意识到他的潜意识一直在限制他,最后他成功突破了60秒大关。这往往就是现实中的我们,遇到一项工作,若要先设定了一个我不会的框框,

7、我们就会永远停止不前。也会有些人努力奋斗过后遇到了困难,此时若你的潜意识是放弃,结果就会草草了事,但若你的潜意识里是遇到事情不退缩,而是去想去做去尝试,不把自己设置局限,我相信事情的结果会出乎我们的意料。若想要自己的世界变好,就要修炼自己的潜意识,这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具有正能量。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世界会随心境改变,但不会随意改变,就像60秒人跑不了四英里一样,人是有极限的,但这极限往往要比我们所想的厉害的多,所以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享:愿赐我一颗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愿赐我勇气,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愿赐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4最近读了一本名叫拆

8、掉思维里的墙的书,书如其名,作者在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中为读者展现了一些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引发了大家对生活对工作甚至于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很多思考。我也有幸颇为受益,在这里想谈谈我的感悟。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么你每天做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作者提出在职场和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有兴趣一族和没兴趣一族两种人,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对他的工作或生活是否感兴趣根本上在于他是否投入自我,身在其中。有趣之人敢于尝试和冒险,他们将自己投入进一件事情中,如若事情顺利,他们便收获成功,如若事情不顺利,他们也能收获经验智慧,进而不论事情结果如何,有趣之人总能在其中感受到收获

9、和乐趣。而无趣之人往往因为担心失败,连尝试也不敢去尝试,当然就不会有任何乐趣可言。作者还分享了其在招聘团队成员时宁愿选择最初能力不是最好,但肯接受低薪做事的人的理念。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到最多的报酬。这与有趣之人才懂得投入工作,与工作相互成就的理念相互呼应,让人深以为然。还记得在禄口机场入职的第二天,科长让我们写下加入运行指挥中心的感想和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和期待。我凭着大学时的实习经历一腔热血地写下了很多看似高大上实则浅显空泛的话语。那时只是幼稚地认为指挥中心是机场的大脑,是负责所有一线保障工作指挥调度的中心,是机场与空管、航空公司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内心因为能够成为一名指挥员而感到非常地光荣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